学术投稿

2007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董菲菲

关键词:医学期刊, 肛肠
摘要: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外剥内扎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期混合痔114例临床观察

    观察外剥内扎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期混合痔的疗效.针对混合痔的各种不同症状,采用外剥内扎加小切口,保留肛管皮肤桥和齿状线,术后用自拟中药消痔液坐浴,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综合治疗.结果显示,114例中治愈112例,好转2例,治愈率98%,有效率100%.结果表明,采用外剥内扎加小切口保留肛管皮肤桥和齿状线,中药消痔液坐浴治疗混合痔,疗程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作者:李根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

    患者男,21岁,因先天无肛术后渐进性排便困难21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出生时诊断为先天性无肛,即行肛门成形术.

    作者:杨向东;曹暂剑;赵向东;陈小朝;岳朝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疗效观察

    为探讨肛门直肠周围各间隙脓肿一次性根治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68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低位切开高位黏膜挂紧线、脓肿切开对口引流、脓肿切开胶管引流、脓肿切开高位挂紧线等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68例均获得一次性治愈,术后0.5~1年随访,无复发,无肛瘘形成,无后遗症.结果表明,肛门直肠周围各间隙脓肿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均能一次性治愈.

    作者:卢天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盆底肛管直肠外伤28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盆底肛管直肠外伤救治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回顾性分析盆底肛管直肠外伤28例,分析受伤的部位及救治的过程.结果显示,经过积极处理,部分患者术后肠梗阻经处理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肛瘘,再次手术治愈.结果表明.盆底肛门直肠外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要充分认识病情的严重性,及时多方面检查明确病情和给予抢救治疗是减少盆底肛管直肠外伤感染率和病死率的根本.

    作者:左志贵;宋华羽;倪士昌;李激;徐昶;程绍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云南白药粉用于肛肠病术后换药80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期对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应用云南白药粉进行换药治疗,观察其对创口的止血、止痛、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资料:男52例,女28例;年龄18~68岁.

    作者:张佳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肠水疗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研究大肠水疗作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及患者的耐受性.将220例拟进行结肠镜检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大肠水疗组)和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根据结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0~3分)评价肠道清洁效果,采用数字评分法(0~10满意度分级)评价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肠道清洁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耐受性上,对本次肠道准备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大肠水疗作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一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副作用小,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沈忠;杨关根;郑华琴;王美娣;肖石梅;吴阔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肛周脓肿18例

    我院自2006~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肛周脓肿1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8例,女10例.早产3例,足月产15例;出生体重<2 500g者7例,≥2 500g者11例.肛周感染在出生后1周内发现者2例(早1例在出生后3d发现),1~2周4例,3~4周8例;

    作者:孙利方;潘跟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置管引流冲洗一次性治疗肛周深部脓肿175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肛周深部脓肿的佳手术方法,对肛周深部脓肿175例采用置管引流、冲洗及内口切开治疗.治愈173例,好转2例,治愈率98.8%.结果表明,置管引流冲洗一次性治疗肛周深部脓肿能够彻底治疗,并保持肛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潘沈玉;于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8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愈后效果,将5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及西药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及灌肠,观察用药后临床反应、排便改变、饮食调节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75%.两组停药1年各随访28例,治疗组复发率0,亦优于对照组10.7%.结果表明,在控制血便及排便次数,缓解腹痛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烨;赵喜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致肠梗阻3例

    笔者2001~2006年收治3例因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导致肠梗阻的老年患者,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8、70、81岁.出现肠梗阻时间为钡餐后3~7d,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腹部X线检查提示为肠梗阻.

    作者:古彩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生肌玉红膏对大鼠机械性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生肌玉红膏是中医活血化瘀的外用药,临床上多用于溃疡脓水将尽、肉芽生长缓慢者.为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其对大鼠机械性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肌玉红膏通过增加肉芽组织中HYP含量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张春霞;王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结肠镜检致结肠穿孔3例

    [例1]男,60岁.因腹泻与便秘交替,伴腹部隐痛半年余作结肠镜检查.术前口服甘露醇500ml,5%GNS 1 000ml.左侧卧位应用Olympus-V1140型电子肠镜,采用传统的二人操作法,当进镜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15cm时术者有突破感,同时患者腹痛,监视器画面上可见到大网膜的脂肪,立即退镜,0.5h后患者下腹疼痛加剧、恶心,下腹及脐周压痛伴反跳痛.

    作者:龚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83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对83例肛周脓肿主灶切开对口引流,一次性治愈80例,住院时间为14~3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d.术后形成肛瘘1例,复发2例,需再次手术者为3.6%.结果表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肛瘘发生率和脓肿复发率低.

    作者:杨运添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切口外剥内扎加注射配合小针刀治疗环状混合痔

    为探讨创伤小、后遗症少、疗效确切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对65例环状混合痔用1:1消痔灵注射液或芍倍注射液行脱垂的黏膜和内痔区注射,V形小切口外剥内扎,小针刀潜行切断部分内括约肌.结果显示,治愈51例,显效10例,有效4例.结果表明,内痔区结扎或注射可使肛垫上提固定,减少手术范围;V形小切口可保留更多皮桥,利于切口愈合,防止肛门变形、狭窄;小针刀闭合状态下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可减少后遗症.

    作者:杨玉龙;杨韬;刘爱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痔上黏膜套扎法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痔上黏膜套扎法治疗内痔的有效性,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痔上黏膜套扎法并行消痔灵套扎痔块注射,对照组应用内痔核直接套扎法.观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疼痛指数、胶圈脱落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便血停止时间、术后半年随访结果等疗效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例数、疼痛指数、胶圈脱落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便血停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dO.05),术后半年治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果表明,痔上黏膜套扎法能有效治疗内痔,在手术相关指标上优于内痔直接套扎法.

    作者:吴杰明;赵辉;何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国产吻合器治疗重度痔87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国产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吻合器行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术、肛垫悬吊术共治疗重度痔87例,平均手术时间30min,术后平均住院7d.1例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10例术后有肛门坠胀疼痛.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无排便困难及肛门狭窄.结果表明,国产吻合器治疗重度痔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陈志明;黎志辉;唐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指法扩肛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6例

    笔者采用指法扩肛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18~65岁,病程2~30年.2~3d排便1次2l例,3~4d排便1次11例,4d以上排便1次4例.治疗前均曾接受过泻剂或自行购药治疗.

    作者:夏玉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吻合器对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如何降低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对43例直肠癌采用吻合器吻合,514例直肠癌采用手工吻合,对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器吻合组为2.3%,手工吻合组为18.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是吻合器的正确应用、完善检查吻合口的试验、骶前会阴部引流、肛管的应用.

    作者:徐全宏;毕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电针白环俞穴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120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肛门病术后止痛的有效方法,采用电针白环俞穴止痛120例,同时与针刺止痛、药物止痛各12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白环俞穴止痛,平均起效时间、平均止痛维持时间分别为(9.2±4.o)rain、(4.7±2.3)h,临床控制率67.5%,总有效率97.5%,均明显优于针刺止痛和药物止痛.结果表明,电针白环俞穴用于肛门病术后止痛疗效确切,止痛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直肠顺应性是直肠运动的重要特征,反映直肠壁的可扩张性,即腔内压力增大时直肠扩张的容积变化.正常情况下当直肠容量上升为300ml时,直肠内压不出现任何变化,甚至反而下降,以维持肛门自制,直到直肠所能耐受的大容量引起便急感时,直肠内压力才明显上升,此种特性称直肠顺应性.

    作者:杨向东;屈景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