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杨丽霞;崔韶阳;叶肖霞;韩远峰
PPH是基于对肛垫学说的全新认识而提出来的一种治疗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PPH具有符合肛门部解剖生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但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PPH的并发症报道也有所增加.现就2000年以来采用PPH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作一回顾性分析.1 术中并发症1.1 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出血为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搏动性出血.当击发后拔出吻合器,吻合口通常有喷射性出血现象,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6%~60%[1,2].赵强等[3]报道35例PPH患者中,吻合口出血率为54.2%(19/35),分析原因:出血与否同荷包缝合有密切关系,从解剖关系上,痔上方的直肠黏膜下有丰富的血管,而这一部分又恰是荷包缝合的部位,加上患者就诊时多为直肠黏膜炎症水肿期,黏膜下血管丛脆性增加,荷包缝合后收紧牵拉时易造成血管撕裂损伤.
作者:李成书;彭旭东;陈富军;李刚;骆川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将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排脓术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P<0.01);在肛门水肿方面,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第3、7、15天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简易负压封闭引流用于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可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林洁;杨丽霞;崔韶阳;叶肖霞;韩远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2012年1月始,我们实行优质护理,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患者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并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资料:将入院混合痔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20~66岁,平均(43.5±12.2)岁;病程2~21年,平均(12.21±3.57)年.对照组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19~67岁,平均(42.5±12.8)岁;病程1.8~22年,平均(12.62±3.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钱娟;陈建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提高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对肛周脓肿传统手术方法加以改进,根据肛周脓肿的不同时期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肛周脓肿,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低位脓肿采用一期切开,高位脓肿采用挂线加旷置术,治疗肛周脓肿63例,一次性手术治愈63例,治愈率100%.随访6个月以上,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及后遗症,肛门功能正常.结果表明,低切高挂加旷置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韩生先;程华东;王健;刘俊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对124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口服利尿汤配合电针穴位治疗.结果显示,治愈74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9%.结果表明,利尿汤口服配合电针穴位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胡德昌;曹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愈98例(98%),显效2例(2%),有效率100%;疗程16~28d,平均20d.术后随访6个月,成功随访80例,除1例偶有肛门潮湿外,其余无复发,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肛门病术后疼痛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混合痔外痔部分位于齿状线下,受脊神经支配,对痛觉极其敏感,手术刺激可产生剧烈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疼痛加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肛管皮肤和直肠黏膜同时造成损伤,外痔剥离时造成肛管皮肤的机械性损伤,内痔结扎可以造成局部黏膜的缺血和坏死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因此,混合痔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外科伤口对末梢神经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牛威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100例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25~35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d.随访0.5~2年,均无复发,无肛门失禁、直肠吻合口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等后遗症,肛门外观平整.结果表明,该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胡玉超;仲超祥;江飞;朱莉;杨杰;韩晶;毛善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等离子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TST联合等离子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内痔套扎术联合等离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坠胀等.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肛门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坠胀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果表明,TST联合等离子是一种疗效确切、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的微创技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谢云民;季英;陈梅华;何耀彬;郑衬喜;刘丰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PPH术后发生的12例直肠狭窄患者行瘢痕松解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6~58岁.于PPH术后1~2个月来院就诊,肛门指检示肛门外观平整,直肠下段吻合门明显狭窄,环状瘢痕挛缩呈小孔状,食指尖无法通过.治疗方法:患者在鞍麻下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用组织钳固定提拉环状瘢痕组织,于截石位2点用高频电刀与环状吻合口呈垂直方向纵行切开瘢痕组织直至接近肌层,再用3-0可吸收线将切口上下缘的直肠黏膜作单纯间断缝合3~5针,针距约0.5cm,用同样的方法分别于环状瘢痕截石位6、10点再行纵切横缝,此时环状瘢痕完全松开,吻合口狭窄完全解除,吻合口直径与正常直肠内腔基本接近.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端木铁;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李玉;龙炜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制,通过采用血栓性外痔病理切片(HE染色),确定血栓性外痔的一般病理性特征;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血栓被膜CD34 、CD31和Vimentin表达情况,确定血栓性外痔凝血块的外被膜的组织特性,明确凝血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探讨血栓性外痔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结果显示,血栓多数属混合型血栓;其外周包裹的被膜为血管上皮;血栓性外痔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血栓性外痔是在诱因作用下,痔外静脉丛血管内发生凝血致血管栓塞而形成的以肛缘肿痛为特征的肛门急性病症.
作者:贾小强;杨斌;周海祥;曹威巍;谢振年;闫凌;赵虎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因肛旁漏气、漏稀便,反复发作26年,于2013年1月21日以“会阴直肠瘘”收入我院.20余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专利检查:肛门外形尚整,大阴唇后联合左侧会阴部约1 cm见一纵行裂口,2.0cm×0.8cm,色淡红.以食指纳肛,探针经外口向肛内探查瘘道,探针由齿状线上内口处探出,双合诊瘘管质硬,无疼痛,无粪便及脓液溢出,肛内6cm以下未触及硬性肿物.
作者:张志红;邹振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黏膜内脱垂型320例,直肠前突型80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年,复查排粪造影,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显示,术后治愈39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98,0%,有效率99.5%.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前突型和直肠黏膜内脱垂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作者:张勇;潘永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PH (proce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本意是脱垂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处理措施,外科界包括肛肠界通称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痔本质是直肠血管的扩张迂曲和直肠黏膜的松弛下移、下脱,所以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或脱出,从而引起局部发炎肿痛、排便不畅或肛门控制力下降、肛门潮湿、瘙痒等.所以从痔的本质来看,痔的佳治疗方案应是1882年英国Whitehead发明的痔环切术,但这种手术技术难度甚大,即使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专科医师也往往力不从心.
作者:杨向东;贺平;钱蒙;夏诗童;李松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自2010年2月至今,我院将七叶皂苷钠用于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减轻水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1岁,平均41.5岁;病程1~30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6~60岁,平均42.5岁;病程1~29年.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采用微创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对35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眼科虹膜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显示,35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疗程5~8d,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小针刀微创术与其他内括约肌切断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治疗彻底、创伤小、疗程短,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等优点.
作者:张波;李荣先;李相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苦柏痔洗颗粒坐浴治疗痔病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0.6±10.3)岁;病程5d至31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苦柏痔洗颗粒(由马齿苋、五倍子、黄柏、苦参、明矾、芒硝、蒲公英、地丁、防风、艾叶、三棱、莪术、甘草组成,100g/袋),一次100g,用1000~1500ml沸水冲开溶解,待水温38 ℃~40 ℃坐浴,每次15~30min,早晚各一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治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作者:彭作英;孙怡;陈事如;卢红阳;马天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达21%~71%,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1],因此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尤显重要,现综述如下.1 肠造口并发症及处理1.1 造口出血 造口出血常发生在术后72h内,多数是肠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用棉球或纱布轻轻压迫即可止血.郭锦涛等[2]报告341例肠造口术后患者,其中造口出血32例,出血均为细小血管出血,压迫止血后效果良好.更换造口袋时,造口袋内面一定要磨平,防止摩擦.1.2 造口坏死 造口坏死为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h,表现肠造口颜色变暗,甚至可转为黑色.早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促进肠道的血供,严密观察其发展,观察排便及气体排出情况及腹胀情况.
作者: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们采用信诺XNG-ZZ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2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8例,女87例;年龄35~64岁;病程4~30年.曾经接受痔手术治疗或注射治疗81例,行PPH治疗15例,合并痔嵌顿19例.治疗方法:术前排空大小便,不需清洁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手法按摩扩肛至可容纳3~4指.如有嵌顿内痔给予回纳肛内.在肛镜下注射芍倍注射液(芍倍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1∶1)于内痔部分.见痔进针,退针给药,从小到大,饱满为度,各注射点不在同一平面,一次用量20~30ml,检查无出血,退出肛镜.
作者:陆敬华;葛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止痛如神汤内服外用配合肛门功能锻炼治疗肛窦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7例,女41例;年龄18~60岁;病程7d至2年.专科检查:肛镜下见肛窦部充血、水肿、颜色发红或暗红,触之易出血,有压痛,或有黏液自肛窦溢出.直肠指诊在齿状线处可触及稍硬的隆起或凹陷,有轻微的或较明显的触痛感.伴有肛乳头肥大者可触及肥大的肛乳头.
作者:孟德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