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造口并发症的防治

王淑英

关键词:肠造口, 并发症, 防治
摘要:国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达21%~71%,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1],因此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尤显重要,现综述如下.1 肠造口并发症及处理1.1 造口出血 造口出血常发生在术后72h内,多数是肠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用棉球或纱布轻轻压迫即可止血.郭锦涛等[2]报告341例肠造口术后患者,其中造口出血32例,出血均为细小血管出血,压迫止血后效果良好.更换造口袋时,造口袋内面一定要磨平,防止摩擦.1.2 造口坏死 造口坏死为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24~48h,表现肠造口颜色变暗,甚至可转为黑色.早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促进肠道的血供,严密观察其发展,观察排便及气体排出情况及腹胀情况.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苦柏痔洗颗粒坐浴治疗痔病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苦柏痔洗颗粒坐浴治疗痔病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0.6±10.3)岁;病程5d至31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苦柏痔洗颗粒(由马齿苋、五倍子、黄柏、苦参、明矾、芒硝、蒲公英、地丁、防风、艾叶、三棱、莪术、甘草组成,100g/袋),一次100g,用1000~1500ml沸水冲开溶解,待水温38 ℃~40 ℃坐浴,每次15~30min,早晚各一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治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作者:彭作英;孙怡;陈事如;卢红阳;马天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混合痔术后应用中药坐浴颗粒坐浴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坐浴颗粒液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手术方式为外剥内扎或PPH加外剥内扎术式,治疗组术后给予中药坐浴颗粒液熏洗坐浴,对照组术后给予1∶5000PP液熏洗坐浴,观察1周内创面渗血、水肿、渗液及术后15d、20d、25d、30d复诊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9%,对照组有效率为88 %.治疗组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9±5.0)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3.8±5.0)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中药坐浴颗粒液坐浴疗效显著.

    作者:钟庆国;梁嘉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会阴直肠瘘切除缝合术1例

    患者女,26岁.因肛旁漏气、漏稀便,反复发作26年,于2013年1月21日以“会阴直肠瘘”收入我院.20余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专利检查:肛门外形尚整,大阴唇后联合左侧会阴部约1 cm见一纵行裂口,2.0cm×0.8cm,色淡红.以食指纳肛,探针经外口向肛内探查瘘道,探针由齿状线上内口处探出,双合诊瘘管质硬,无疼痛,无粪便及脓液溢出,肛内6cm以下未触及硬性肿物.

    作者:张志红;邹振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黄芪润肠颗粒内服并用结肠水疗机将药物直接送入全结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在临床综合疗效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测结果方面,均优于六味安消胶囊,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京贤;赵蒙;罗明雷;宋富利;夏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术在痔手术中的应用

    为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19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3例.治疗组采用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外剥内扎术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DG-HAL组采用DG-HAL治疗.分别观察3组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DG-HAL组优于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组,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方面均优于其它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和DG-HAL组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果表明,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且能减少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伍洲颂;刘丽兵;汤国辉;邓秋林;邢佼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285例

    我们采用信诺XNG-ZZ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2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8例,女87例;年龄35~64岁;病程4~30年.曾经接受痔手术治疗或注射治疗81例,行PPH治疗15例,合并痔嵌顿19例.治疗方法:术前排空大小便,不需清洁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手法按摩扩肛至可容纳3~4指.如有嵌顿内痔给予回纳肛内.在肛镜下注射芍倍注射液(芍倍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1∶1)于内痔部分.见痔进针,退针给药,从小到大,饱满为度,各注射点不在同一平面,一次用量20~30ml,检查无出血,退出肛镜.

    作者:陆敬华;葛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PPH技术与传统手术的优劣之争

    PPH (proce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本意是脱垂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处理措施,外科界包括肛肠界通称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痔本质是直肠血管的扩张迂曲和直肠黏膜的松弛下移、下脱,所以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或脱出,从而引起局部发炎肿痛、排便不畅或肛门控制力下降、肛门潮湿、瘙痒等.所以从痔的本质来看,痔的佳治疗方案应是1882年英国Whitehead发明的痔环切术,但这种手术技术难度甚大,即使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专科医师也往往力不从心.

    作者:杨向东;贺平;钱蒙;夏诗童;李松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在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为观察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将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排脓术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P<0.01);在肛门水肿方面,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第3、7、15天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简易负压封闭引流用于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可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林洁;杨丽霞;崔韶阳;叶肖霞;韩远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ST与PPH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将240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方面疗效相当,但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Ⅲ、Ⅳ期痔病的疗效与PPH相当,但TST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特点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作者:杜静虎;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瘢痕松解术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12例

    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PPH术后发生的12例直肠狭窄患者行瘢痕松解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6~58岁.于PPH术后1~2个月来院就诊,肛门指检示肛门外观平整,直肠下段吻合门明显狭窄,环状瘢痕挛缩呈小孔状,食指尖无法通过.治疗方法:患者在鞍麻下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用组织钳固定提拉环状瘢痕组织,于截石位2点用高频电刀与环状吻合口呈垂直方向纵行切开瘢痕组织直至接近肌层,再用3-0可吸收线将切口上下缘的直肠黏膜作单纯间断缝合3~5针,针距约0.5cm,用同样的方法分别于环状瘢痕截石位6、10点再行纵切横缝,此时环状瘢痕完全松开,吻合口狭窄完全解除,吻合口直径与正常直肠内腔基本接近.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端木铁;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李玉;龙炜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效止痛剂肛周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

    为观察长效止痛剂肛周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将42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分别采用长效止痛剂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组)及传统的肛裂侧切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容易操作,对肛门括约肌损伤小,创口愈合快,复发率低,无需住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明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62例

    为探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对62例经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患者采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显示,62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随访3个月疗效为95.2%.结果表明,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谷超;丁克;樊庆文;刘丛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对3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DG-HAL(DG-HAL组)治疗,与外切内扎组35例以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30例比较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显示,DG-HAL治疗混合痔在出血方面与其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疼痛方面DG-HAL组优于PPH组和外切内扎组,在术后水肿方面DG-HAL组与PPH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切内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DG-HAL组短于PPH组和外切内扎组.但在治疗痔脱出方面DG-HAL组不及其他两组.结果表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东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疗效观察

    为探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将86例肛周脓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引流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5.3%和65.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婴幼儿肛周脓肿采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苹;李乃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吻合器重建消化道并发症的防治(附4例报告)

    为探讨应用吻合器重建消化道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及吻合器的合理使用,对近期应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后出现的4例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结果表明,应用吻合器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严格掌握使用吻合器的适应症并合理使用吻合器,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张春霞;胡占岭;乔鲁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混合痔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从2012年1月始,我们实行优质护理,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患者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并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资料:将入院混合痔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20~66岁,平均(43.5±12.2)岁;病程2~21年,平均(12.21±3.57)年.对照组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19~67岁,平均(42.5±12.8)岁;病程1.8~22年,平均(12.62±3.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钱娟;陈建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术前复位丁字带固定在治疗中的作用

    2009~2012年,我们采用术前痔核复位丁字带固定2~3d后再行手术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嵌顿性环状混合痔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发作时间2~10d,平均为5d.治疗方法: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待疼痛消失、肛管松弛后消毒肛管,外涂九华膏,用手将痔核还纳肛内,肛内注入四黄软膏10g,纱布压迫,绷带行丁字固定于腰间,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1~2h更换在腹股沟处的绷带,以防压迫腹股动脉,教会患者调整绷带的松紧(行走时比卧位时紧一些),保留固定2~3d,待痔水肿减轻后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

    作者:尹春方;蒋庆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肛门病术后疼痛治疗

    肛门病术后疼痛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混合痔外痔部分位于齿状线下,受脊神经支配,对痛觉极其敏感,手术刺激可产生剧烈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疼痛加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肛管皮肤和直肠黏膜同时造成损伤,外痔剥离时造成肛管皮肤的机械性损伤,内痔结扎可以造成局部黏膜的缺血和坏死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因此,混合痔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外科伤口对末梢神经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牛威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观察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应用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混合痔术后第7天,出现肛缘水肿者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龄17~74岁;病程0.5~30年.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37号,每片0.5g),每日2次,每次2片,午餐及晚餐时服用.对照组不使用地奥司明片,其它治疗同治疗组.手术后常规应用甲硝唑静脉给药,以预防创面感染;每晚口服麻仁丸9g,以预防大便干结;排便后用1∶5000PP液坐浴.

    作者:龚华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七叶皂苷钠在环状混合痔术后的应用

    自2010年2月至今,我院将七叶皂苷钠用于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减轻水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1岁,平均41.5岁;病程1~30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6~60岁,平均42.5岁;病程1~29年.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