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水疗加灌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8例临床观察

商健;侯松涛;周冰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 结肠水疗, 中药灌肠
摘要:为比较使用结肠水疗仪联合中药多次保留灌注与单纯使用结肠水疗仪常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1 5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治疗组采用结肠水疗仪清洁肠道后联合中药多次保留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结肠水疗仪常规肠道水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结肠水疗仪清洁肠道后联合中药多次保留灌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结肠水疗仪常规肠道水疗法.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体会

    患者男,42岁.因“肛内坠胀疼痛不适4d”入院.入院中医诊断:肛痈(火毒蕴结证).西医诊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混合痔.肛门直肠B超:肛门右侧7~11点位距肛门2.1 cm处探及4.4 cm×2.6cm的囊性包块,呈半环状,透声差.考虑肛门右侧囊性包块(多考虑肛周脓肿).血常规:WBC 11.1×109/L,N 78.8%.入院当天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肛周瘘道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作者:陈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手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11例

    我们采用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消痔灵注射、肛门环缩及肛尾间沟缝闭术综合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55~67岁,平均61岁;病程10~30年.Ⅱ度直肠脱垂4例,Ⅲ度直肠脱垂7例.直肠脱出长度5~15cm,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闭合不紧,稀便控制不利,蹲位或用力时直肠全层脱出.

    作者:杨锟;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硬膜外单次注射羟考酮用于肛周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为观察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与羟考酮对肛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选择行肛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B组为空白组,M组为吗啡组,O组为羟考酮组,每组30例.3组均在腰硬联合一点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在麻醉操作过程中,B组于硬膜外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M组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1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 ml),O组于硬膜外腔注射羟考酮1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 ml),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24 h及48 h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3组间肛周手术术后24 h与48 hVAS评分比较,M组、O组均优于B组(P<0.05),M组与O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O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组全身瘙痒发生率高于O组(P<0.05).结果表明,硬膜外腔单次注射1 mg羟考酮能达到硬膜外腔单次注射1 mg吗啡所产生的镇痛作用,同时其瘙痒发生率比吗啡低,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廖亚静;姜万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联合WB-DWI诊断直肠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应用18F-FDG显像剂行PET/CT联合WB-DWI诊断直肠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选取了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直肠腺癌各10例,进行PET/CT及WB-DWI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和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0例中,PET/CT检查指标SUV值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中呈上升趋势,而WB-DWI的检查指标ADC值呈下降趋势,rSUV值与rADC值呈负相关.结果表明,应用18F-FDG显像剂行PET/CT和WB-DWI的联合检查可以为诊断直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提供参考,是一种较好的术前检查方法.

    作者:向振东;崔兰兰;王涛;王飞;杨熊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ST联合皮赘弧形切除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为观察TST联合皮赘弧形切除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将83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TST联合皮赘弧形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水肿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水肿程度、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联合皮赘弧形切除术是一种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简单、有效、恢复快的新术式.

    作者:谭星;百合;陈战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特拉唑嗪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24例

    肛门病术后尿潴留为术后常见并发症,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采用口服特拉唑嗪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行肛门疾病手术后尿潴留患者48例,年龄20~5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作者:余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裂术后耳穴压豆加穴位按摩贴敷镇痛效果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贴敷用于肛裂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肛裂术后患者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6~72岁,平均53.7岁;病程1~20年.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手术前1d患者一侧耳廓表面常规消毒,准确选取心、枕、神门、内分泌穴,取王不留行籽放在已剪好的0.6cm×0.6cm的医用胶布上,分别贴压至上述耳穴,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同法贴压对侧耳廓.每日按揉王不留行籽,每次2~3min,每日3次.2)穴位按摩.

    作者:张佳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黄芪润肠汤口服配合神阙穴热敷治疗老年性便秘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笔者采用黄芪润肠汤口服配合热敷神阙穴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老年性便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74.5±13.3)岁;病程(20.2±14.3)个月.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73.8±13.6)岁;病程(18.8±15.1)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卢宏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主实侧虚挂线法治疗半蹄铁型肛瘘12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主管道挂实线、侧管道挂虚线治疗半蹄铁型肛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52岁;病程6个月至5年.管道长8~12cm,其中手术2次者1例,手术1次者2例,其他无肛瘘手术史.治疗方法:患者取患侧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从前方的外口向后方探查,若行程过长可适当切开前方的管道,探至肛门后方肛尾韧带处,由后向前做弧形切口(人造外口),切开深度至探查的管道.人造外口距前方的外口留适当的距离不切开,引入橡皮筋,无张力下结扎橡皮筋两端(虚挂).

    作者:沙启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肠水疗加灌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8例临床观察

    为比较使用结肠水疗仪联合中药多次保留灌注与单纯使用结肠水疗仪常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1 5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治疗组采用结肠水疗仪清洁肠道后联合中药多次保留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结肠水疗仪常规肠道水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结肠水疗仪清洁肠道后联合中药多次保留灌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结肠水疗仪常规肠道水疗法.

    作者:商健;侯松涛;周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痔瘘术后排便障碍的处理(附200例分析)

    为总结痔瘘术后排便障碍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痔瘘术后排便障碍200例患者资料,通过对术后排便障碍患者综合治疗的分析,总结痔瘘术后排便障碍的处理方法,成功地治疗或减轻了痔瘘术后排便困难,降低了粪便嵌塞、创口撕裂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钟庆国;梁嘉品;卢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痔术后粪嵌塞20例治疗体会

    粪嵌塞在痔术后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们治疗粪嵌塞患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1~77岁,平均57.3岁;痔术后粪嵌塞时间4~15 d,平均7.3d.手术方式:PPH 4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0例,内痔注射外痔切除术6例.既往有便秘史者7例,便质干结者1例,不干结者19例.临床表现:20例痔术后粪嵌塞患者均主诉为排便困难,其中:1)腹泻7例(35%),术后4~10 d出现腹泻,排便每日4~10次,呈稀水或稀糊状便,伴腹痛、腹胀、矢气多.

    作者:王芳;尚锦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2例

    韦尼克脑病是一种因为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2010~2013年,我院明确诊断该病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2例患者均为男性.例1,67岁,为晚期结肠癌术后患者,术前因不完全性肠梗阻来我院经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癌,给予结肠癌根治术.例2,56岁,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给予禁食抗炎对症治疗.2例患者均无酗酒史及脑部疾病史.术前术后治疗中均未补充维生素B1.

    作者:赵宝忠;朱海成;朱元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将2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切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6~14 d,平均10.5 d,术后疼痛Ⅱ级16例,Ⅲ级1例;对照组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12~21 d,平均17.2 d,术后严重水肿形成残留痔行二次手术5例,术后疼痛Ⅱ级27例,Ⅲ级6例.随访4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果表明,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使住院天数明显缩短,避免因术后水肿形成残留痔行二次手术,明显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梁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石榴籽致直肠粪嵌塞1例

    患者男,36岁.因“排便困难、肛内出血2d”入院.患者3d前间断食用大粒石榴,连同籽一同嚼服2.5kg.次日排便时肛内疼痛,大便不能排出,当地医院给予口服三黄片,并予开塞露灌肠治疗后仍不能排出,进而出现腹胀、腹痛,肛内坠胀、疼痛,排不出大便,肛内出血,遂急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东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段齿形结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观察分段齿形结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应用该法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30例患者全部治愈,肛门皮肤平整,排便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6.1 d;创面愈合时间11~20 d,平均14.6d.结果表明,分段齿形结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长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2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74例;年龄21~72岁,平均47岁;病程2~30年,其中2~10年68例,11~20年37例,21~30年15例.排便间隔时间5~10 d 92例,11~15 d 28例.

    作者:李贵鑫;纪云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王吉侯运用补中益气汤肛肠病治验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是以甘温为主的培中举陷之名方.临床以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为辨证要点,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自2012年9月以来,王吉侯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肛肠疾病,如内痔出血、慢性腹泻、肛瘘术后发热、肛瘘术后创口久不愈合、混合痔术后便秘等,均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郭红平;孔维民;龚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钳定位”翼形切缝结扎内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观察“三钳定位”翼形切缝结扎内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0例采用“三钳定位”翼形切缝结扎内注术治疗,对照组310例采用外剥内扎并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当,但在创口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二对照组.结果表明,“三钳定位”翼形切缝结扎内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程短,损伤少,术后不良反应小,无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一种治疗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保华;魏旭凤;魏会玉;刘海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65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对65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PPH,吻合口上端直肠黏膜下柱状注射1∶1消痔灵液,术后给予中药坐浴等对症治疗.结果显示,65例中,治愈30例,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治愈时间7~15 d.结果表明,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