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肛门病术后尿潴留90例

孙广龙

关键词:
摘要: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肛门病术后尿潴留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6~64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其中内痔、外痔、混合痔35例,肛裂22例,肛瘘、肛周脓肿33例.治疗方法:选择中极穴、关元、曲泉、行间、涌泉穴、耳穴.选好穴位后,先将王不留行籽贴于做好的麝香正骨膏上,然后贴压于穴位上.用手指按压贴有王不留行籽和麝香正骨膏的穴位,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主要证型分布及中药应用分析

    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中药应用,为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收集来源于2000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主要证型分布及中医用药.结果显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证型以风寒型居首位,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中药以茯苓、白术、党参、藿香、陈皮、木香、葛根、黄连、厚朴、山药为常用药物,中药分类方面以淡渗利湿药物应用多,祛风散寒理气次之.结果表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医证型以风寒泻为主,在临床中医用药过程中以淡渗利湿药兼祛风散寒药物为主,体现了健脾利湿与祛风散寒法为治疗本病的用药原则.

    作者:劳慧敏;李成刚;曹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肛周脓肿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为探讨多重耐药菌(MDRMs)感染所致肛周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138例,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离出MDRMs者32例为观察组,其余10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在138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有32例患者分离出MDRMs,感染率为23.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排便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合并糖尿病、既往使用抗菌药物史、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MDRMs感染与合并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史、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关.结果表明,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史、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情况与肛周脓肿患者发生MDRMs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秦中国;杜长亮;王宏梅;沈永杰;王青;卢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肛门病术后尿潴留90例

    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肛门病术后尿潴留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6~64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其中内痔、外痔、混合痔35例,肛裂22例,肛瘘、肛周脓肿33例.治疗方法:选择中极穴、关元、曲泉、行间、涌泉穴、耳穴.选好穴位后,先将王不留行籽贴于做好的麝香正骨膏上,然后贴压于穴位上.用手指按压贴有王不留行籽和麝香正骨膏的穴位,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

    作者:孙广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的系统评价

    为系统评价中药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药液熏洗的创面有效率、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P液熏洗,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及有效率.但由于纳入研究文献较少质量不高,上述结论还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高家治;施展;王建东;田亮;陈平;丁培霖;杨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痛泻要方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

    2013-2015年,笔者采用痛泻要方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4~76岁,平均45.5岁;病程3个月至22年.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32例,肝郁气滞脾虚型24例.

    作者:高春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混合痔术后祛毒洗剂坐浴和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186例临床观察

    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我们将祛毒洗剂熏洗坐浴、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用于混合痔术后186例,并与术后采用1∶5 000 PP液坐浴、油纱条换药的186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惠新平;郁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混合痔PPH术后四合一合剂换药临床观察

    为观察四合一合剂用于混合痔PPH术后换药的疗效,将混合痔PPH术后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术后用四合一合剂和肤痔清软膏换药,对照组43例术后用肤痔清软膏换药,比较2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第4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和便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第1天和第8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便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四合一合剂用于混合痔PPH术后换药可明显减少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便血的发生.

    作者:吴远;袁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2%~52%.解除患者尿潴留,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很重要.1 心理干预术后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及时自行排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熏洗防治肛门病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

    通过不同的中药熏洗时间、熏洗温度对肛门病术后水肿疗效的观察,寻找适合肛门病术后水肿的佳熏洗方法.将300例肛门病术后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分为A组和B组,每组根据熏洗时间长短随机分为3组,各组50例.观察采用不同药液温度、熏洗时间各组水肿恢复情况,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患者经采用不同熏洗时间、不同药液温度的中药熏洗护理后,各组总有效率为A176%、A296%、A376%、B160%、B292%、B378%,A2组、B2组疗效及疼痛水肿消退程度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早期使用适宜药液温度(43±2)℃、适宜熏洗时间(15 min)的中药熏洗可以加强肛门病术后疗效,对于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创口水肿消退、促进创口愈合均起到较好的作用,缩短了疗程.

    作者:王攀;冯彬;程友花;刘巧;孙彩梅;许利;陈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老年患者PPH术后大出血12例分析

    为探讨中老年患者PPH术后大出血的救治效果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12例中老年患者PPH术后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成功救治,随访6个月至3年,无术区感染、肛管狭窄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术中仔细探查出血点、确切缝扎止血,术后综合防治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张栋梁;巫秀义;孙雪琴;华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痔围手术期抗凝治疗1例分析

    患者女,61岁.于2015年11月2日因“肛内肿物脱出反复发作半年”以“混合痔”入院.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于2013年7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每天口服华法林3mg.为防止痔术中及术后创面大出血,一般情况下术前1周应停口服华法林改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在肝脏的合成,起效后作用和维持时间较长,服用90 min可达到高血药浓度,半衰期为36~42 h,而低分子量肝素钠具有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Xa因子活性,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皮下注射3h达到高血药浓度,半衰期为3.5 h.为再次确保安全特请心内科医师会诊,其会诊意见:1)停华法林,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8 INR即可手术;2)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6 000 IU,每12h1次(Q12 h),即早9点晚9点各一次;3)手术应于上午进行,手术日上午停用一次低分子量肝素钠,术后8h再次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

    作者:王卫卫;梅笑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奥硝唑联合云南红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奥硝唑联合云南红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的临床疗效,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奥硝唑联合云南红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云南红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40例中,治愈2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40例中,治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奥硝唑联合云南红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伟涛;刘天天;郑明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坏死性筋膜炎1例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Fournier综合征、坏疽性筋膜炎、坏死性丹毒、化脓性筋膜炎、急性皮肤坏疽等,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继发于肛门会阴部感染灶、手术创口等,多由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会阴部急性蜂窝织炎和会阴浅、深筋膜进行性坏疽,在筋膜层潜行性扩散,并急剧恶化.其发病急、进展快,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今报告1例.

    作者:陈艾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痔的手术治疗进展

    现代概念认为,痔不是病,它是人体组织的正常组成部分.只有当痔合并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时,才称为痔病.痔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至少由2~3个因素引起,而多个因素使病情加重,现就痔的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徐亚宏;汪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拟消肿止痛方熏洗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

    为观察自拟消肿止痛方熏洗在肛门病术后的疗效,将120例肛门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自拟消肿止痛方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1∶5 000PP液熏洗治疗,2组患者均从术后第2天开始熏洗,连续熏洗7d;对比分析2组患者用药第7天临床疗效及术后创面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症状积分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用药第7天,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创面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自拟消肿止痛方熏洗用于肛门疾病术后疗效确切,能缓解创面疼痛,减轻肛缘水肿及肛门坠胀,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伟先;于世元;柳玲;朱亚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00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7例,女113例;年龄32~68岁,平均42岁;病程2~22年.方法及结果: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静脉复合麻醉.扩肛使痔块全部脱出,先将环形混合痔按其自然分段界限分成4段,在每段自然交界处的两侧分别用两把弯钳夹住,在两钳间剪开至正常皮肤及黏膜,将黏膜与皮肤缝合一针,完成分段.提起一段痔块,用大弯钳横行钳夹痔块基底部,在钳下行8字贯穿缝扎痔块,将痔块残端多余部分切除.若外痔部分为静脉曲张,可作潜行剥离,在内痔基底部,用丝线结扎,剪去结扎后的大部分痔组织.同法处理其他各段痔块.

    作者:李积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研究

    为探讨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2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5例.治疗组采用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在肛缘水肿、痔核残留、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分泌物、治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近远期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疗效观察

    2015年6~12月,我们采用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尿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5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佳;温付东;曾杰;庄轲;张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全麻下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静脉全麻下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骶管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尿潴留及手术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疼痛,尿潴留及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静脉全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

    作者:来维营;赵静;赵玉叶;屈秀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功能等情况.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能有效保护肛门功能等优点,是较实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青松;辜军;曾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