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期内痔临床观察

王金双

关键词:Ⅱ期内痔, 自动痔疮套扎术, 临床观察
摘要:为了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应用一次性痔疮套扎器对70例Ⅱ期内痔患者施行套扎痔核本体的套扎术.结果显示,术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症状完全消除,以脱出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症状消除者为54例(96.4%).术后并发症中肛门坠胀感14例(12.3%),术后疼痛7例(5.6%),术后肛缘水肿2例(2.8%),术后迟发性大出血1例(1.4%).术后回访患者满意者57例(81.4%),基本满意12例(17.2%),不满意1例(1.4%).结果表明,RPH套扎Ⅱ期内痔的痔核本体,能够改善Ⅱ期内痔患者的便血、脱出等临床症状,且操作简便,在正确操作及熟练掌握套扎位置的情况下,无明显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27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探讨如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安全管理寻找对策.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9月发生的27例护理不良事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总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对发生科室、护患比、发生时间段,以及当事人的工作年限等进行列表统计分析.运用鱼骨图对时间原因分析,进一步取证分析因果关系.找出根本原因,在护理质量管理分析会上讨论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对整改措施落实跟踪.

    作者:皮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电灼联合平疣散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肛周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部位疣状增生形成赘生物.近年来,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欢;席作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次性灌肠器临床效果观察

    肠道准备是腹部肠道术前准备的关键,术前灌肠是肠道准备的常用手段,术前肠道准备工作多而繁琐.我院选用成都普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灌肠器做术前肠道准备工作,并与肥皂水灌肠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辉;杨向东;贺平;袁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骶神经刺激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便秘通常选择保守治疗,如果无效,选择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往往会带来很多并发症.骶神经刺激作为治疗便秘的一种新兴手段,其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较小[1,2].本文就骶神经刺激治疗便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常君;贺平;冷兴川;羊少艺;郭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亚甲蓝注射配合中西药治疗肛门瘙痒症115例

    近年来,我院采用亚甲蓝长效制剂肛周皮下注射配合中西药联合治疗肛门瘙痒症115例,疗效满意,结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0-2015年我院收治肛门瘙痒症患者115例.其中,男62例,女53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其中抓痕血痂渗出20例,皮肤皲裂43例,肛门皮肤增厚及苔癣样改变52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肛门瘙痒症.

    作者:黄恒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1例

    患者男,55岁,农民.因腰臀部疼痛1个月,伴排尿困难、大便失禁10d.于2015年10月23日收住我科.伴有2型糖尿病和腰椎间盘脱出.10 d前出现排尿困难、大便失禁.腰臀部麻木、疼痛,活动不便,偶感双下肢放射痛,伴排尿困难、大便失禁.脊柱:腰骶部两侧不对称,右侧微高突,有淤青,无压痛、叩击痛.

    作者:高培峻;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浮线引流加缝合法在复杂性肛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为了提高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了浮线引流加缝合法在复杂性肛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6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应用浮线引流加缝合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手术切开治疗.术后观察创面大小、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浮线引流加缝合法创面小,愈合时间短;传统术式术后切口开放,创面大,愈合时间长.结果表明,浮线引流加缝合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党红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以肠道微生态系统为主要、为复杂.许多细菌对健康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肠道菌.新的研究表明,结构异常的肠道菌群很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等疾病的直接诱因.

    作者:李金顺;胡伯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主要是结肠动力低下、结肠传输时间延长所致[1].是以排便困难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在功能性便秘中为常见,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2].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本文就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药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傅军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拟中药方剂口服加耳穴压豆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

    近年来,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采用口服自拟中药方剂加耳穴压豆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获得较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60例.其中,男75例,女85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2~32年.顽固性排便障碍持续2年以上,无便意或便意差,平均每周自主排便的次数小于3次.经结肠运输试验确认有结肠慢传输改变.

    作者:李松恒;黄龙秀;杨向东;魏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肛窦炎9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三联疗法(止痛如神汤内服外用、牛黄痔清栓纳肛和光子治疗仪照射)治疗肛窦炎98例,疗效显著.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肛窦炎患者98例.其中,男41例,女57例;年龄18~73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3年.

    作者:王传海;王彩蕾;惠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切口挂浮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

    为了探讨多切口挂浮线置管引流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多切口挂浮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43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男33例,女10例;年龄16~65岁,平均(24.25±3.62)岁;病程2~7d,平均(3.14±1.62)d.对照组男35例,女8例;年龄17~63岁,平均(24.14±4.25)岁;病程2~8d,平均(3.21±1.87)d.

    作者:杜刚毅;樊红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效果观察

    为了探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估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术前疾病介绍、心理疏导、疼痛知识教育;术中规范手术操作技巧、复方亚甲蓝混合液于肛周皮下及结扎基底部点状注射;术后2h常规肌内注射氯诺昔康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中药协定方局部超声波熏洗坐浴及红外线理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模式.观察2组视觉疼痛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术后4、8、12、24、48、72、96h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法能有效控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余成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混合痔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中药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组应用自拟中药方熏洗坐浴,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表明,中药熏洗坐浴能使混合痔术后创面恢复快,缓解疼痛.

    作者:郭金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拟中药熏洗方熏洗坐浴用于肛肠病术后的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自拟中药熏洗方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方熏洗坐浴加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温水清洗及换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0 d总有效率96.6%(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52/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创面出血时间和肛门坠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拟中药熏洗方熏洗坐浴对于肛肠病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简便、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常平;陈小品;沈常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肛周湿疹的治疗现状

    肛周湿疹系非感染性炎症疾患,可辐射到臀部、会阴、阴囊等处,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本文就肛周湿疹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 中药治疗本病中医称“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认为本病多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血虚生风生燥,风燥相结,肌肤失荣;或脏腑蕴毒,浊气下降,尿粪浸渍;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所致.中医多从清热利湿、凉血疏风和养血疏风、健脾利湿论治.

    作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雷火灸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肛肠科运用雷火灸,通过灸三阴交、中极、关元等穴位刺激其相关经络,来治疗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尿潴留,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结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我科共收治100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住院患者.其临床症状均符合《痔病》(2005年版)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晶;朱成占;邓敏;陈菊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了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85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组)440例,外剥内扎术(对照组)410例.对照2组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30 d临床疗效.结果显示,2组在术后30 d临床疗效、术后尿潴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操作简单,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且缩短愈合时间,疗效确切.

    作者:饶佳;张兵;汪建;牟奇蓉;吴涛;刘光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痔切除切口减压联合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外痔切除切口减压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环状混台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PH治疗,观察组采用外痔切除切口减压联合PPH治疗.比较观察2组的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外痔切除切口减压联合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明显降低了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刚;朱晔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对比观察

    为了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238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组(119例)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对照组(119例)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差异.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显示,2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水肿、康复时间、远期复发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PPH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混合痔近期疗效优越的一种微创手术,但其远期复发率较高.

    作者:刘文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