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肛门拖出式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王珍;李霞清;郑双;李莉

关键词:
摘要:直肠绒毛状腺瘤是直肠良性肿瘤,若不切除,可能发展为直肠癌,对于距离肛缘小于5 cm的肿瘤,临床上多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手术复杂,损伤大,而且需要终生佩戴造口袋,术后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2015年1月至12月,为3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实施了经肛门拖出法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取得理想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瘘的微创治疗现状

    肛瘘经明确诊断后,需要手术治疗,其手术成功的要点是正确定位并处理内口、管道坏死组织的清理和括约肌功能的保护[1],但往往临床中在确保肛瘘手术疗效和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之间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在精准找到内口、并完美处理内口及管道的前提下,又能大限度地保护肛门括约肌,维持肛门的正常功能,减少手术对肛门部位组织的损伤,是肛肠科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2].近年来,肛瘘的各种微创术式越来越多,例如黏膜瓣的推移、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extracelluar matrix,AEM)填塞、肛瘘栓(anal fistula plug,AFP)或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的使用、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技术(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VA-AFT)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和负压封闭辅助闭合等,尝试闭合内口而又不损伤括约肌是这些方法的一大优点[3].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肛瘘的微创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勇;高大勇;李辉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创引流一期根治蹄铁型肛周脓肿77例临床观察

    蹄铁型肛周脓肿是肛肠科急症,患者发病后多采取保守治疗,如输液、外用药膏、栓剂,若无效才来医院就诊,但此时往往脓液扩散,甚至发生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此类脓肿病变范围广,传统手术创伤大,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4年以来,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以微创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主灶小V形切除,脓腔微创孔式引流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直肠黏膜多级悬吊保留齿状线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直肠黏膜多级悬吊保留齿状线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直肠黏膜多级悬吊保留齿状线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复发情况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多级悬吊保留齿状线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低并发症、低后遗症、远期疗效较好的优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飞;姜自胜;宋允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直肠前壁黏膜缝合加内括约肌侧切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

    直肠前突多见于经产妇,目前治疗多以加强直肠阴道壁为主,手术较为复杂.为探讨直肠前壁黏膜缝合加内括约肌侧切治疗轻中度直肠前突的可行性及疗效,笔者采用直肠前壁黏膜缝合加内括约肌侧切治疗直肠前突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卫;辛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闭插管造口术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2008年11月至2016年9月,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对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46~90岁,平均76岁.均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距离5~9 cm.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32例,Ⅲ期22例.

    作者:裘小鸣;应佩秀;江幸儿;缪武状;丛继伟;周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京万红软膏润滑双氯芬酸钠栓纳肛镇痛的效果观察

    为了减轻痔术后患者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时对创口的刺激程度,增强止痛效果,将2016年1~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60例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2组患者均在术后 48 h开始,每天排便后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0 min,0.5%碘伏消毒创口,将双氯芬酸钠栓1粒(50 mg)纳入肛内.观察组在用药前将双氯芬酸钠栓涂京万红软膏,起润滑止痛作用,用药毕统计患者疼痛阳性率、肛门下坠感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便坐浴后肛门给药时,疼痛阳性率为17.5%(14/80)、肛门下坠感发生率为11.3%(9/8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30/80)的疼痛阳性率和26.3%(21/80)的肛门下坠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京万红软膏在润滑双氯芬酸钠栓后,可有效减轻药物对创口的刺激,减少疼痛及肛门下坠感的发生.

    作者:李霞清;王晓红;熊玲;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行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的6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资料,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突和直肠黏膜内脱垂.腹部手术:术中均行Pfannenstiel切口(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均应用补片消除盆腔入口,15例患者加行网膜成形术覆盖补片,2例直肠内套叠患者加行直肠固定术,24例患者在补片下加以垂直缝合.会阴手术:29例患者行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和直肠黏膜内脱垂手术,16例行经阴道肛提肌成形术,17例行黏膜烧灼折叠术.结果显示,本组62例患者中,治愈47例(75.8%),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术后4个月下腹不适、会阴下坠2例,为盆腔包裹性积液所致;术后第6年排尿困难、腰部不适1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肾盂扩张,予以手术解除左侧输尿管因粘连而导致的狭窄,术中证实不是补片压迫所致.结果表明,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药物熏蒸治疗仪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笔者将药物熏蒸治疗仪用于肛门病术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98例患者中,男48例,女50例;年龄16~70岁.其中痔术后53例,肛周脓肿术后17例,肛瘘术后28例.方法:患者术后均采用药物熏蒸治疗仪治疗.药物组成及用法:荆芥30 g,黄柏30 g,苦参60 g,金银花30 g,大黄60 g,花椒60 g,川芎30 g,枯矾45 g,冰片9 g,水煎0.5 h后,患者清晨排便后坐于熏蒸治疗仪上熏蒸20 min,然后常规创口换药.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PH治疗痔临床分析及并发症防治措施

    为观察PPH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总结PPH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回顾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我科行PPH治疗的60例痔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就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手术时间95 min,住院时间10 d.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随访6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注意PPH操作细节可提高手术疗效,术中细节的改进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官伟军;梁家允;罗明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在肛裂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为比较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在肛裂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2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在三黄洗剂外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外用,对照组给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外用,总疗程为14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肛门疼痛评分、便血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36/41)和78.0%(32/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肛门疼痛、便血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裂,可明显缓解肛门疼痛、便血的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海玲;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母痔切除加子痔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传统的环状混合痔切除手术,因手术创伤大,术后肛管狭窄发生率高等因素几乎被淘汰,而现代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费用高、术后肛门坠胀、吻合钉裸露、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较多.本研究采取母痔切除加子痔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华洪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肛门拖出式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直肠绒毛状腺瘤是直肠良性肿瘤,若不切除,可能发展为直肠癌,对于距离肛缘小于5 cm的肿瘤,临床上多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手术复杂,损伤大,而且需要终生佩戴造口袋,术后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2015年1月至12月,为3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实施了经肛门拖出法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取得理想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珍;李霞清;郑双;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30例

    为观察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仙方活命饮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头孢替安联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纳肛.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疗程均为1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 % (20/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显著,且费用更加低廉,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小平;闫骁春;杜小莉;陈显韬;祝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部无切口类NOTES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为了评估腹部无切口经肛门拖出标本类NOTES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将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肛肠科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类NOTES组和传统组.类NOTES组(10例)采用经肛门拖出标本类NOTES术,传统组(20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类NOTES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中标本环周、上、下切缘癌细胞残留均为阴性,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TNM分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类NOTES组(8.7±0.8)分,高于传统组(7.7±1.3)分,P=0.03;术后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肛门功能已基本正常.结果表明,经肛门标本拖出类NOT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疗效相当,该术式切实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杜建清;申旭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为了观察生物补片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在肛瘘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分别对2组患者术后第1、3、7、14天的疼痛及创面分泌物情况,以及术后第3、7、14天创面愈合百分比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疼痛评分及创面分泌物的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第7、14天,试验组的创面愈合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果表明,生物补片瘘道内口填塞术可减轻肛瘘术后疼痛,有效地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冯文哲;石鹏;雷彪;柴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

    为了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便秘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便秘组为STC患者,对照组为无便秘症状者.所有患者予结肠镜下直乙交界处取肠黏膜活检标本2块,采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BDNF含量,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每个视野PGP9.5阳性染色面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肠黏膜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便秘组患者肠黏膜肌间神经细胞排列紊乱,聚集成堆,分布不均,神经细胞空泡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大肠腺分布稀疏,杯状细胞收缩.PGP9.5阳性染色面积评分,便秘组为(2.92±0.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组患者肠黏膜中BDNF为(2.23±0.72) ng/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0.74) ng/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结肠STC患者排便障碍可能与其肠黏膜中BDNF减少有关.

    作者:杨士伟;辛学知;刘钧宁;李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药剂量递减方案降低慢性功能性便秘复发率临床观察

    为观察中药剂量递减式方案降低慢性功能性便秘复发率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 9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加聚乙二醇4000散剂方案,观察1组使用传统中药方案,观察2组亦使用传统中药方案,但方法采用递减式(2周后剂量递减,再2周后剂量再递减).观察和评价各组患者用药前后便秘情况和临床评分;观察各组患者停药后2周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 停药后2周的各组便秘临床评分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2组停药后6个月与对照组及观察1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2组在停药2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及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在停药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6.7%(23/30),与对照组的40.0%(12/30)及观察1组的50.0%(15/3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剂量递减式方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能够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

    作者:余胜;程德华;余晓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在肛肠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

    近年来, 我国肛肠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很大关系.部分肛肠类疾病发病比较隐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电子肠镜技术的发展,对痔疮、息肉、肛乳头瘤及结直肠癌等肛肠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内镜检查已经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研究表明,多数早期结直肠癌能够治愈,早期治愈率可达90%,晚期治愈率不足10%.本研究为了探讨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在肛肠疾病早期筛查及诊疗中的作用,对我院1541例行电子直乙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肛肠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继君;彭雪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应用

    我院对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6月,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中医医院收治肛肠病术后排便不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5岁,平均52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岁.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组热秘32例,血虚肠燥型16例,气机郁滞型12例.对照组热秘35例,血虚肠燥型14例,气机郁滞型11例.2组患者年龄、病情、中医辨证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鲁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干预措施对痔病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观察

    为了对比分析干预措施前后,痔病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探寻痔病术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较为合理,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 006例痔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干预措施后住院的542例痔病患者列为研究组,将干预措施前住院的464例痔病患者列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愈合时间、创面感染 、住院天数及抗菌药物费用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但用药时间、抗菌药物所需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痊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痔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痊愈时间的变化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少和使用时间无必然联系.因此,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药物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抗菌药物滥用,也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陈龙开;罗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