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

谢进东;徐啊白;陈烈钳

关键词:腹腔镜, TUERP, 膀胱憩室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科5例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40±23.7 min,平均出血量65±15.2 mL,无需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7.4±1.1 d.结论 对于膀胱出口梗阻合并膀胱憩室病例,行经尿道电切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膀胱憩室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于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重度骨髓衰竭性疾病.SA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SAA的认识已从宏观微观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对SAA病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T细胞亚群的异常、负性调控因子水平的改变、细胞凋亡等,现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聂玲辉;伍志勇;朱晓光;商建青;陈宝田;朱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目的 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上述西药基础上配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煎服,观察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症状积分(Gerd Q),评分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GerdQ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且实验组食管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治疗后(15.01±7.79 mmHg)较治疗前(14.35±7.83 mmHg)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厚朴汤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食管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

    作者:余丹纯;贾林;余永森;刘静;黄耀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腺病毒肺炎降钙素原变化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腺病毒肺炎及非腺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腺病毒普通肺炎患儿及腺病毒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了解腺病毒肺炎儿童降钙素原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先通过呼吸道病毒检测将患儿分组,检测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t检验;然后把两组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作X2检验;后把腺病毒肺炎组再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将该两组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t检验.结果 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t=21.772,P=0.000)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X2=313.873,P=0.000)均高于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组;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有显著差异(t=-11.190,P=0.000),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组.结论 腺病毒肺炎儿童血清降钙素原较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明显升高,且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明显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中诊治中或应引起重视.

    作者:纪国业;林冬云;朱冬卉;廖永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肠白塞引发消化道出血1例

    白塞病是一种影响多系统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当累及胃肠道时,称之为肠白塞,可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表现,但因缺乏特异性而极易误诊阑尾炎、炎性肠病等.本文报道1例肠白塞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疗进展.

    作者:吴旦斌;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四氢叶酸与叶酸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人群妊娠结局影响

    目的 比较叶酸和活性叶酸补充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人群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实验收集我院30~40岁有既往流产史或畸形胎儿史女性并记录实验对象体质量指数.从中筛选MTHFR677 1298基因突变的高风险人群8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实验组给予活性三代叶酸800 μg/d,对照组给予叶酸800 μg/d.每周电话回访记录流产、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例数.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年龄、流产次数、基因突变风险等级及服药时长无显著性差异.经过平均40周的电话回访跟踪,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足月正常胎儿32例、早产儿4例、早孕期流产2例、晚期流产1例;实验组1例中途退出,足月正常胎儿30例、早产儿l例、早孕期流产5例、晚期流产2例.两组娩出活胎均无神经管畸形胎儿及其他结构畸形胎儿.两组妊娠结局经Mann-Whimey U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MTHFRC677T、A1298C基因突变高风险人群给予甲基四氢叶酸无明显益处.建议高龄、有不良妊娠结局史女性叶酸每日补充量可由400 μg/d提高至800μ g/d.

    作者:王纯叶;钟婉平;黄良喜;陈剑虹;李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53凋亡刺激蛋白2通过稳定β-catenin-E-cadherin复合体抑制骨肉细胞转移

    目的 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对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和细胞中ASPP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中ASPP2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转移能力;co-IP实验检测β-catenin和E-cadherin相互作用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在细胞核中表达水平.结果8例手术标本Q-PCR检测发现,骨肉瘤组织中ASPP2 mRNA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4株骨肉瘤细胞系中(OS187、SAOS2、HOS和MG63)ASP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成骨细胞明显减少.过表达ASPP2蛋白的SAOS2其转移能力明显减弱,同时β-catenin和E-cadherin相互作用水平增加,而β-catenin核转位减少.结论ASPP2可以减少骨肉瘤细胞SAOS2的转移,其机制可能的通过稳定β-catenin-E-cadherin复合体,抑制β3-catenin核转位.

    作者:郑少伟;钟浩博;缪海雄;刘伟乐;李胜发;陈楚群;孙春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实验组)及60例同期来我院行体检的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同时实施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卵泡数目、卵巢体积、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以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以及两组观察对象的卵泡数目、卵巢体积、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阴道超声进行诊断,能较为直观、清晰显示卵巢特征,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谢素瑛;翟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原适配子的筛选及其应用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适配子快速检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方法 利用指数级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其高特异性适配子,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亲和力,终选出一条高亲和力、强特异性的适配子.枸橼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建立基于免标记纳米金和适配子的分析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考察.结果 通过6轮筛选得到三条NSE的高特异性、强亲和力的适配子,其中,a适配子特异性高.同时利用筛选得到的肺癌肿瘤标志物a适配子和纳米金颗粒建立一种快速检测NSE抗原的方法.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为肺癌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赵运旺;朱家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科5例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40±23.7 min,平均出血量65±15.2 mL,无需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7.4±1.1 d.结论 对于膀胱出口梗阻合并膀胱憩室病例,行经尿道电切术+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膀胱憩室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谢进东;徐啊白;陈烈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下肺动脉直径联合肺动脉压力值在肺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右下肺动脉直径联合肺动脉压力值在肺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49例确诊肺心病患者为肺心病组;以同期收治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31例患者为COPD组;以及无心肺疾病的30例就诊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使用CT测量上述各组的右下肺动脉直径,心脏彩超测量肺动脉压力,比较各组的指标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肺心病病程的关系.结果 随着肺心病病程的进展,右下肺动脉直径增大;对照组和肺心病组的主肺动脉直径及肺动脉压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心病组与COPD组、对照组组间的右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力值变化与肺心病病程进展程度有关,右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力值是诊断肺心病及其进程的CT监测指标.

    作者:张冬梅;曾峰;王海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颈癌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生存率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我科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术后放疗者55例,未行手术者25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37例,Ⅲ期13例;80例患者均接受体外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放疗.体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45~50Gy/25次,单次1.8~2.0 Gy,若有肿大淋巴结,则给予同步加量至60~70 Gy.后装腔内放疗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进行,未手术患者放疗剂量35~42 Gy/6~7次,单次5~6 Gy,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剂量为15 Gy/3次,单次5 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 Forward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57.5%(46/80),其中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6.25%(37例),Ⅱ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1.25%(9/80),未出现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mean、直肠V30、V35 、V40 、V50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直肠V40为影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结论 宫颈癌调强放疗直肠V40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崔彦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低温等离子融切术与扁桃体剥离术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传统手术组)和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手术组),并根据年龄段再次分2组.分析4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有无差异.结果 传统手术组与低温等离子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组中低龄组与高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

    作者:李荧;赵宏辉;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5年4月起在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活动前后半年间随机抽样调查急诊危重转运的患者各180例,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考核等方法,综合评价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转运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过程中,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速度,同时也提高患者和接收科室满意度.

    作者:王冬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43例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和行射频消融术并接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后,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值.结果 行射频消融术并接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提高射频消融后肝细胞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蒋居毅;刘天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泛素连接酶Fbw7的调控异常及在肿瘤中的作用

    泛素蛋白酶系统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Fbw7是E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结合单位,参与泛素化降解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有关的重要分子,其调控异常在肿瘤细胞中极为常见.Fbw7调控的底物包括一系列促癌分子和癌症相关转录因子,被认为是重要的抑癌分子.比如Fbw7可以通过调控Cyclin E、c-Myc、AuroraA减少因细胞周期异常而造成的染色体不稳,通过调控p63、Mcll来影响细胞损伤修复并增加细胞凋亡,通过调控TGFβ3、mTOR抑制肿瘤转移,再者可以通过对Notch和Bcl2家族分子的调控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因此稳定Fbw7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表型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就Fbw7结构功能、突变机制,调控通路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林靖;刘蓉;宋朝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局限性磨玻璃影与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肺局限性磨玻璃影(fGGO)与支气管的关系及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256层iCT检查所检出的大直径≤3.0 cm的fGGO患者86例,共89个fGGO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良性组29个,浸润前病变组11个,浸润性腺癌组49个,在横断位、薄层重组、曲面重建、小密度投影(MinlP)图像上观察fGGO中磨玻璃部分的比例及其与支气管的关系.根据薄层CT图像上病灶内磨玻璃成分所占比例,将肺内磨玻璃密度影(fGGO)分为3类,A类为纯fGGO;B类为磨玻璃部分占51%~99%的混合fGGO;C类为磨玻璃部分≤50%的混合fGGO.将fGGO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5型:Ⅰ型:fGGO中的支气管被截断;Ⅱ型:fGGO实性成分内的支气管走行扭曲、扩张;Ⅲ型:fGGO磨玻璃区内的支气管扭曲、扩张;Ⅳ型:支气管在磨玻璃区走行正常;Ⅴ型:支气管在病灶旁边绕行,未进入病灶内部.结果 (1)3组GGO与支气管存在关系的比率分别为65.5%、36.4%及95.9%,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58,P<0.001);(2)GGO与支气管类型显示为Ⅰ型时,良性组、浸润前病变组及浸润性腺癌组分别为0、0、16个;Ⅱ型在3组中分别为2、0、15个;Ⅲ型在3组中分别为2、0、6;Ⅳ型在3组中分别为9、2、5个;Ⅴ型在3组中分别为6、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变组以Ⅳ、Ⅴ型多见,浸润前病变组多与支气管无关系,浸润型腺癌则以Ⅰ、Ⅱ型多见;(3)按CT图像上病灶内磨玻璃成分比例,A类13个,B类32个,C类44个,病灶内磨玻璃成分含量与支气管分型间存在相关性(r=0.442,P<0.000).不同的病理类型的fGGO及GGO含量不同的病变与支气管存在不同的关系,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和多种重组方法,能清晰显示fGGO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形态特征,推断其组织学类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焕初;郑晓林;邹玉坚;高云;肖利华;王刚;张世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3例中12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1例呈局限性分布.其多层螺旋CT表现:(1)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无融合趋势13例;(2)小气道的支气管扩张12例,合并有黏液栓3例;(3)小斑片状实变影8例、小空洞影2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4)有副鼻窦炎病史11例,常累及上颌窦;(5)DPB治疗前后CT变化,经治疗1~3个月后复查,病变有不同程度吸收.结论 DPB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DPB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悦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的研究进展

    听性脑十反应测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儿童的客观听力评估和病变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在听力学中应用为广泛的一种电生理测试方法,尤其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适用于不能配合行为听觉评估的患者.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较传统听性脑干反应产生的反应信号大,不容易被人为的肌肉动作电信号所掩蔽,所以在儿童测试时通常不需要服用安眠药或镇静.本文就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做一综述.

    作者:曹昱;郭敏;韩炜伟;李若美;阮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合手术室内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蛇形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复合手术内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及介入方式治疗巨大蛇形动脉瘤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3例复杂动脉瘤通过颅内外动脉搭桥及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复合手术室内配合情况.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良好,术后无感染并发症.患者出院时GOS评分5分2例,4分l例.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是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对术中护理配合要求高.术前充分的护理准备、术中高效的器械配合、复合手术室内合理的器材布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苟艳霞;姚艳;王刚;张军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57岁,平均3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d,术后抗生素使用不超过3d.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组20例,锁骨钩钢板组20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Endobutton纽扣钢板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锁骨钩钢板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每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脱出,无关节再脱位发生.结论 双Endobutton技术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华荣;顾军;徐宏亮;倪英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