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良清;黄安振;高海鸿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降低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浦北县人民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A组)、FTS理念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B组)、FTS理念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C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PR)、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比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提前、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时间C组比B组长(P<0.05),住院费用C组比B组高(P<0.05),C组比B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三组术后第1 d WBC、CPR、IL-6均较术前升高,第3d、7d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比较,A组WBC、CPR、IL-6术后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术后WBC、CPR、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A组腹胀3例、吻合口漏l例;B组恶心、腹胀、切口感染各2例,吻合口漏1例;C组腹胀2例、肺部感染1例;均无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FTS能显著降低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双吻合术与常规双吻合术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改良双吻合术与常规双吻合术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双吻合术,对照组予以常规双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患者死亡、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他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肠梗阻、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两组死亡、复发、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常规双吻合术相比,改良双吻合术应用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总体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杨威;彭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脓肿切除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脓肿切除根治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肛周脓肿患者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术式不同,分为根治组(n=50,行脓肿切除根治术)和切开组(n=44,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恢复、肛门功能、复发及肛瘘形成情况.结果 根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切开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8.94±1.65)d,感染控制时间为(2.94±1.21)d,均显著少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组术后肛周重度疼痛率为10.00%,切开组为36.36%,两组肛周重度疼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肛门形态评分、肛门收缩功能评分和肛门失禁评分均较组内术前显著降低(均P< 0.05),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6个月,根治组肛周脓肿复发率为4.00%、肛瘘并发率为4.00%,切开组则分别为25.00%和18.18%,,两组肛周脓肿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切口引流术相比,脓肿切除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总体疗效更优,术后发生重度疼痛率及肛周脓肿复发率更低.

    作者:李学化;余智涛;陈快荣;温圣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进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肛门远期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多原发性结直肠癌肛门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改进后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及直肠大耐受量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 0.05).对照组术后半年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及大耐受容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 0.05).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相比,改进后的手辅助腹腔镜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利于减少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远期肛门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黄客增;李鸿飞;莫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影响胶圈套扎术治疗内痔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

    痔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在肛肠病中所占比例达98%[1].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也越高,且男性所占的比例较大[2],国外曾有报道指出男女发病比例为2.75∶1[3],而近年国内有报道显示部分地区男女发病比例为1.026∶1[4].痔的保守疗法包括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等,而手术方式则更为多样,如胶圈套扎、硬化剂注射、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及经肛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等.Blaisdell[5]在1 954年首次用胶圈套扎法治疗内痔,Barron于1963年改进并推广了胶圈套扎方法并取得其良好的疗效[6],其后,胶圈套扎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重视该术式,上海的闻茂康[7]及山东的黄乃健[s]为其中的代表.目前,胶圈套扎已成为治疗痔常用的方法之一[9].在国外,胶圈套扎术是目前受欢迎的门诊治疗[1o],其主要的原理是使用橡皮圈勒紧痔并且阻断其动脉流入,使得肛垫回缩至肛管,有报道称70%~80%的内痔患者经套扎后的疗效更优于硬化剂注射[11].相比于外剥内扎术、痔切除术等传统手术,胶圈套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疗效更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胶圈套扎术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其临床疗效与病例本身、操作过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本文就影响胶圈套扎治疗痔病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秦凯健;陈新静;汪猛;黄信松;吴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服替吉奥与静脉注射5-FU对中晚期直肠癌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比较

    目的 比较替吉奥与5-氟尿嘧啶(5-FU)用于中晚期直肠癌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选择本院92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奥沙利铂+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替吉奥口服,80 mg/m2/d,早晚两次餐后口服给药,2次/d,对照组加用5-FU 15 mg/kg静滴,3次/周,两组均以3w为1疗程,2个化疗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分级.结果 观察组RR率为32.61%与对照组RR率34.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用于中晚期直肠癌化疗可发挥与5-FU基本相当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泳;计勇;彭翔;周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比较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中多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和术后6h、12h、24 h及72 h 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H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能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吴寒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IL-9及TGF-β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介素-9(IL-9)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186例患者为例,检测手术前、手术结束后10d的IL-9及TGF-β水平,分析术前IL-9及TGF-β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1年,分别检测术后复发与未复发者IL-9及TGF-β水平.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上述指标均以对照组检测结果为基准参考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血清IL-9及TGF-β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术前血清IL-9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及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期间复发患者的IL-9及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未复发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复发患者的血清IL-9及TGF-β水平呈显著升高,术后定期复查上述指标可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秋环;李文靖;龙军先;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酶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酶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抗生素治疗:口服氟哌酸0.2 g,3次/d;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 g,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透明质酸酶:1500 U肌肉注射,隔日1次.持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结肠炎及盆腔疼痛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随访半年统计盆腔疼痛复发情况.结果 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观察组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观察组盆腔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酶能显著提升抗生素对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崔稳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保留左结肠动脉(LCA)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术(TME)的7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组(保留LCA,n=35)和高位结扎组(不保留LCA组,n=3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及边缘动脉弓压力)和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吻合口漏和尿潴留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存活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直肠癌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低位结扎组术中边缘动脉弓压力为(42.91±4.52) mmHg,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38.52±5.63)h和5.71%,均显著优于高位结扎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1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直肠癌TME术中,保留LCA根治术可较好保障结肠断端和吻合口血供,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宗亚光;王夫景;徐训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切开挂线术与虚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手术疗效及肛门功能保护效果比较

    目的 探究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切开挂线术与虚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手术疗效及肛门功能保护效果.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所收治的118例高位肛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三组,即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n=42)、切开挂线术组(n=38)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n=38).评价三组手术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采用Wexner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保护效果,并了解三组复发情况.结果 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切开挂线术组的81.58%(P< 0.05),与切开高位虚线术组的89.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术后7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挂线术组,术后14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 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0.05),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 0.05).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术后1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 0.05).随访6个月,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复发率为2.38%,与切开挂线术组及切开高位虚线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瘘总体疗效优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高位虚线术治疗,且在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军;黄美近;朱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内镜微创术联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内镜微创术联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与内镜微创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0.30±11.86) min、术中出血量为(65.39±21.50) 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年内复查,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8.00% (4/50)、10.00%(5/50),低于对照组复发和转移的24.00% (12/50)、26.00% (1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术口出血、术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与内镜微创术双联疗法治疗大肠癌的方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率更低.

    作者:马玉宝;朱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EA与CA-199在评估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CEA与CA-199预测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9例进行术后跟踪随访1年,其中局部复发共39例患者(复发组),未复发患者40例(未复发组).在整个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中,以术后3月为时点检测CEA与CA-199水平,依此分析其与术后1年局部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3月内无死亡病例.复发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记录CEA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以术后3月为时间点进行CEA及CA-199检测,CA199曲线下面积0.750,佳截断值36.5,敏感度0.632,特异度0.825;CEA曲线下面积0.895,佳截断值33.50,敏感度0.842,特异度0.900;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0.947,敏感度0.872,特异度1.000.至随访终点,复发组死亡9例,未复发组死亡5例.结论 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术后3月CEA与CA-199水平明显升高,联合两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用,定期监测CEA和CA-199有助于早期评估术后局部复发结局.

    作者:张匠;毛英;刘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方法 选取8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术前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比例(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恶心呕吐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均高于术前6h,观察组术后6h的MTL、GAS分别为(141.05±28.94) pg/mL、(66.21±15.90) pg/m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2 d CRP、WBC、N%均高于本组术前1d,观察组分别为(41.45±6.32) mg/L、(8.69±2.11)x1O9/L、(0.67±0.0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为(1.63±0.42)分,低于对照组的(1.85±o.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林旭彪;张培松;许史鹏;李作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芍倍注射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在PPH术中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PPH术应用芍倍注射液注射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均30例.两组均行PPH术治疗,观察组加用芍倍注射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疼痛、排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 0.05);两组肛门出血、肛门坠胀及吻合口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Ⅳ度混合痔行PPH术后予芍倍注射液注射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疗效确切,术后不适症状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黄莹莹;梁冲;黄效廷;朱福清;黄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日均减压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结果 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日均减压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前,两组S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R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d、2d、3d、5d的S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胃肠减压联合石蜡油治疗妇科手术后急性结肠梗阻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同时缩短梗阻缓解时间,有改善提高因肠梗阻而造成的睡眠质量低下,较为经济简便.

    作者:孙延霞;马园园;冯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高龄(> 80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40)与开腹组(n=38),比较两组手术恢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耗时、拔除引流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吻合口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尿路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安全性良好.

    作者:丁毅;骆成玉;杨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分析

    直肠脱垂是以肛管直肠等组织器官向下移位、脱出肛外为主要症状的肛肠科难治性疾病,较多见于老人、小儿、长期便秘或腹泻等患者.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腹手术和经会阴手术两大类[1-2],无论何种人路,需面临的问题是术后复发率较高[“].为评价经阴手术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对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安门医院肛肠科采用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疗法治疗的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国策;李嘉俊;贝绍生;李华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团体沙盘游戏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身心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团体沙盘游戏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结肠造口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团体沙盘游戏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及SF-36量表来评估两组结肠造口患者干预前后身心状态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干预后,团体沙盘游戏组HAMD总分为(15.09±3.16),HAMA总分为(12.40±2.37),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32.07±20.78),HAMD和HAMA总分较之干预前有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25.94±4.63)分和(21.76±4.87)分(均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较之干预前明显升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9.81±18.01)分(P<0.05).团体沙盘游戏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降低结肠造口患者术后HAMD和HAMA总分,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其术后负面身心状态的调整十分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公凤霞;陈立茹;崔琴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前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相比,经拖出式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相关指标总体情况更优,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宜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刀外痔切除联合弹力线内痔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体会

    新全国肛肠疾病流调结果显示[1]:约5.2亿人患有肛肠疾病,且肛肠疾病患者中98.08%患者有痔相关症状.当痔发展成Ⅲ、Ⅳ度混合痔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本科室采用超声刀外痔切除联合弹力线内痔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3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具有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茜;贝绍生;李宇飞;崔国策;周娇娇;李华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