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彭超
目的 研究直肠腔内超声(ERUS)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直肠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120例疑似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ERUS检查,记录ERUS征象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对ERUS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ERUS见内部回声均匀,无明显钙化,肠结核肠管壁增厚,肠壁回声低.直肠腺瘤稍强均匀回声,边界清晰,肠壁黏膜层、肌层及浆膜层清晰,直肠息肉见息肉有蒂,肠壁异常回声,直肠癌ERUS见肠壁明显增厚,呈不均匀低回声,肠腔内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良、恶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间RI、PI、PSV及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临床不同分期直肠癌患者间RI、PI、PSV及EDV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ERUS图像表现与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PSV及EDV)结合进行判断,对鉴别诊断直肠癌与其他良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麦晓群;桂红丹;罗燕拿;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结肠癌术后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70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术后第1d即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第3d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机体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数(PNI)、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经口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ALB、PA、PNI分别为(37.03±3.18) g/L、(262.95±35.48) mg/L及(54.78±8.11)分,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罗光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PH术应用芍倍注射液注射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均30例.两组均行PPH术治疗,观察组加用芍倍注射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疼痛、排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 0.05);两组肛门出血、肛门坠胀及吻合口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Ⅳ度混合痔行PPH术后予芍倍注射液注射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疗效确切,术后不适症状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黄莹莹;梁冲;黄效廷;朱福清;黄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心理干预对心理行为干预特征、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结肠造口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2).观察组出院后每2周到本院门诊接受专业护理及心理指导,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进行一般指导,通过复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两组心理行为特征,共进行3个月.于干预后3个月复查或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评分(SDS)及汉密顿焦虑评分(SAS).结果 患者出院时评估术后心理行为特征,重建、认知、退缩均为中等水平,冲击反应处于较低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重建、认知、退缩及冲击水平均明显下降,各维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SAS及SDS分别为(33.81±4.81)分、(37.48±6.28)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性对应干预可助于优化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敏;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发生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患者的PCT、Hs-CRP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Dixon手术的183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n=28)及正常组(n=155).患者均于术前、术后ld、术后3d及术后5d检测查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不同时点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记录术后感染及肠麻痹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ld,两组PCT及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及术后5d,吻合口漏组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术后发生感染及肠麻痹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在术后第3d的PCT、Hs-CRP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
作者:聂双发;李磊;胡晓峰;郭飞;费建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酶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抗生素治疗:口服氟哌酸0.2 g,3次/d;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 g,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透明质酸酶:1500 U肌肉注射,隔日1次.持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两组结肠炎及盆腔疼痛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随访半年统计盆腔疼痛复发情况.结果 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观察组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观察组盆腔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酶能显著提升抗生素对结肠炎所致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崔稳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团体沙盘游戏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结肠造口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团体沙盘游戏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及SF-36量表来评估两组结肠造口患者干预前后身心状态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干预后,团体沙盘游戏组HAMD总分为(15.09±3.16),HAMA总分为(12.40±2.37),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32.07±20.78),HAMD和HAMA总分较之干预前有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25.94±4.63)分和(21.76±4.87)分(均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较之干预前明显升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9.81±18.01)分(P<0.05).团体沙盘游戏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降低结肠造口患者术后HAMD和HAMA总分,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其术后负面身心状态的调整十分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公凤霞;陈立茹;崔琴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改良双吻合术与常规双吻合术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双吻合术,对照组予以常规双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患者死亡、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他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肠梗阻、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两组死亡、复发、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常规双吻合术相比,改良双吻合术应用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总体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杨威;彭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中多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和术后6h、12h、24 h及72 h 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H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能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吴寒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总费用分别为(2.32±0.61)d、(2.78±0.79)d、(4.11±0.94)d、(11147.82±1595.84)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第1、3、7d的VAS疼痛评分均随时间降低,观察组上述时点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01±0.43)分、(1.67±0.40)分、(1.15±0.2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 (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P< 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更利于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组,每组各4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h、术后1d及术后1w四个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变化,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1h、1d时CRP、IL-10、WBC、TNF-αt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 0.05),后呈降低趋势,腹腔镜组术后1 d CRP、WBC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h、1 d IL-10、TNF-α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引起的炎性反应较轻,对机体的损害较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杨宏俊;周伟;李阳;夏业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激励措施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相同临床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加之激励措施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定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激励措施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玢;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远端切缘距离、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开腹手术组,止痛药使用率少于开腹手术组(均P< 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两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远端切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肿瘤根治效果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谢世通;郭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高龄(> 80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40)与开腹组(n=38),比较两组手术恢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耗时、拔除引流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吻合口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尿路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安全性良好.
作者:丁毅;骆成玉;杨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肾二肽酶基因(Dipeptidase 1,DPEP1)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结肠癌切除术的腺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LSCC)组.收集每个患者的肿瘤和自身正常结肠组织标本80对,使用RT-qPCR技术分析DPEP1 mRNA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DPEP1 m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01);DPEP1 mRNA在L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P表达指数=0.018);DPEP1 mRNA高表达病人更多见于LSCC(P=0.025);高表达者低分化病人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分化病人(P=0.009);高表达病人癌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10);DPEP1 mRNA与肿瘤浸润深度T4临界显著相关(P=0.051).LSCC中DPEP1 mRNA低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显著优于高表达者(62.8 mo vs.42.0 mo,P=0.010),RSCC高和低表达者之间生存无显著差异(P=0.159).多因素分析显示,T4侵犯和脉管癌栓是R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T4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是L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DPEP1高表达与LSCC病人不良预后临界显著相关(P=0.052).结论 DPEP1 mRNA在LSCC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且对两者具有不同的预后意义,其高表达仅对LSCC具有不良预后影响.
作者:许开宇;连正杰;伍江平;丁磊;高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降低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浦北县人民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A组)、FTS理念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B组)、FTS理念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C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PR)、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组比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提前、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时间C组比B组长(P<0.05),住院费用C组比B组高(P<0.05),C组比B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三组术后第1 d WBC、CPR、IL-6均较术前升高,第3d、7d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比较,A组WBC、CPR、IL-6术后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术后WBC、CPR、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A组腹胀3例、吻合口漏l例;B组恶心、腹胀、切口感染各2例,吻合口漏1例;C组腹胀2例、肺部感染1例;均无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FTS能显著降低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良清;黄安振;高海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CEA与CA-199预测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9例进行术后跟踪随访1年,其中局部复发共39例患者(复发组),未复发患者40例(未复发组).在整个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中,以术后3月为时点检测CEA与CA-199水平,依此分析其与术后1年局部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3月内无死亡病例.复发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记录CEA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以术后3月为时间点进行CEA及CA-199检测,CA199曲线下面积0.750,佳截断值36.5,敏感度0.632,特异度0.825;CEA曲线下面积0.895,佳截断值33.50,敏感度0.842,特异度0.900;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0.947,敏感度0.872,特异度1.000.至随访终点,复发组死亡9例,未复发组死亡5例.结论 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术后3月CEA与CA-199水平明显升高,联合两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用,定期监测CEA和CA-199有助于早期评估术后局部复发结局.
作者:张匠;毛英;刘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传统痔切除术与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痔切除术治疗,n=80)与观察组(行PPH结合外痔切除术,n=8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效果好、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朝连;黄超;廖锋;黄余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直肠脱垂是以肛管直肠等组织器官向下移位、脱出肛外为主要症状的肛肠科难治性疾病,较多见于老人、小儿、长期便秘或腹泻等患者.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腹手术和经会阴手术两大类[1-2],无论何种人路,需面临的问题是术后复发率较高[“].为评价经阴手术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对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安门医院肛肠科采用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疗法治疗的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国策;李嘉俊;贝绍生;李华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两院收治的5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均P<0.05),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早于开腹手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ld、7d腹腔镜手术组VAS评分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出血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包勇磊;郭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