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志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总费用分别为(2.32±0.61)d、(2.78±0.79)d、(4.11±0.94)d、(11147.82±1595.84)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第1、3、7d的VAS疼痛评分均随时间降低,观察组上述时点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01±0.43)分、(1.67±0.40)分、(1.15±0.2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 (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P< 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更利于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外治方案用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皮肤保护膜治疗方案,对照组予达克宁外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治疗第1d、第7d及治疗结束后1周肛周皮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与达克宁外敷治疗相比,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皮肤保护膜用于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疗效更优,安全性良好.
作者:陈翠;林才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激励措施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相同临床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加之激励措施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定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激励措施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玢;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痔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在肛肠病中所占比例达98%[1].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也越高,且男性所占的比例较大[2],国外曾有报道指出男女发病比例为2.75∶1[3],而近年国内有报道显示部分地区男女发病比例为1.026∶1[4].痔的保守疗法包括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等,而手术方式则更为多样,如胶圈套扎、硬化剂注射、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及经肛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等.Blaisdell[5]在1 954年首次用胶圈套扎法治疗内痔,Barron于1963年改进并推广了胶圈套扎方法并取得其良好的疗效[6],其后,胶圈套扎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重视该术式,上海的闻茂康[7]及山东的黄乃健[s]为其中的代表.目前,胶圈套扎已成为治疗痔常用的方法之一[9].在国外,胶圈套扎术是目前受欢迎的门诊治疗[1o],其主要的原理是使用橡皮圈勒紧痔并且阻断其动脉流入,使得肛垫回缩至肛管,有报道称70%~80%的内痔患者经套扎后的疗效更优于硬化剂注射[11].相比于外剥内扎术、痔切除术等传统手术,胶圈套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疗效更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胶圈套扎术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其临床疗效与病例本身、操作过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本文就影响胶圈套扎治疗痔病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秦凯健;陈新静;汪猛;黄信松;吴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传统痔切除术与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痔切除术治疗,n=80)与观察组(行PPH结合外痔切除术,n=8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效果好、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朝连;黄超;廖锋;黄余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发生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患者的PCT、Hs-CRP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Dixon手术的183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n=28)及正常组(n=155).患者均于术前、术后ld、术后3d及术后5d检测查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不同时点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记录术后感染及肠麻痹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ld,两组PCT及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及术后5d,吻合口漏组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术后发生感染及肠麻痹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在术后第3d的PCT、Hs-CRP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
作者:聂双发;李磊;胡晓峰;郭飞;费建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发生结肠漏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术后结肠漏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结肠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接受手术患者中,共有44例出现结肠漏情况,占47.83%.未出现结肠漏患者与出现结肠漏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创伤部位范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临床参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创伤部位范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是发生结肠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基础护理服务,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观察引流管情况,对于发生结肠漏的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郑春燕;张嘉丽;陈芳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诱导缓解期治疗的临床转归.方法 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诱导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疾病特点,观察经内科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发生率分别为97%、93%及90%.维持治疗1年内,共发生中毒性巨结肠1例和急性肠穿孔 4例,癌变1例,中转手术17例,无死亡病例.经缓解期程序化干预治疗后,Mayo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低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率增加是患儿病情加重致中转手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程序化干预治疗有助于维持缓解.低HGB、高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杨子江;蔡亲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前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相比,经拖出式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相关指标总体情况更优,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宜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改良双吻合术与常规双吻合术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双吻合术,对照组予以常规双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患者死亡、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引流管置管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他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肠梗阻、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两组死亡、复发、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常规双吻合术相比,改良双吻合术应用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总体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杨威;彭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切开挂线术与虚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手术疗效及肛门功能保护效果.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所收治的118例高位肛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三组,即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n=42)、切开挂线术组(n=38)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n=38).评价三组手术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采用Wexner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保护效果,并了解三组复发情况.结果 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切开挂线术组的81.58%(P< 0.05),与切开高位虚线术组的89.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术后7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挂线术组,术后14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 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0.05),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 0.05).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术后1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切开挂线术组和切开高位虚线术组(均P< 0.05).随访6个月,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组复发率为2.38%,与切开挂线术组及切开高位虚线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双向等压引流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瘘总体疗效优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高位虚线术治疗,且在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军;黄美近;朱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肾二肽酶基因(Dipeptidase 1,DPEP1)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结肠癌切除术的腺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LSCC)组.收集每个患者的肿瘤和自身正常结肠组织标本80对,使用RT-qPCR技术分析DPEP1 mRNA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DPEP1 m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01);DPEP1 mRNA在L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P表达指数=0.018);DPEP1 mRNA高表达病人更多见于LSCC(P=0.025);高表达者低分化病人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分化病人(P=0.009);高表达病人癌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10);DPEP1 mRNA与肿瘤浸润深度T4临界显著相关(P=0.051).LSCC中DPEP1 mRNA低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显著优于高表达者(62.8 mo vs.42.0 mo,P=0.010),RSCC高和低表达者之间生存无显著差异(P=0.159).多因素分析显示,T4侵犯和脉管癌栓是R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T4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是L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DPEP1高表达与LSCC病人不良预后临界显著相关(P=0.052).结论 DPEP1 mRNA在LSCC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且对两者具有不同的预后意义,其高表达仅对LSCC具有不良预后影响.
作者:许开宇;连正杰;伍江平;丁磊;高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团体沙盘游戏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结肠造口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团体沙盘游戏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及SF-36量表来评估两组结肠造口患者干预前后身心状态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干预后,团体沙盘游戏组HAMD总分为(15.09±3.16),HAMA总分为(12.40±2.37),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32.07±20.78),HAMD和HAMA总分较之干预前有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25.94±4.63)分和(21.76±4.87)分(均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较之干预前明显升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9.81±18.01)分(P<0.05).团体沙盘游戏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降低结肠造口患者术后HAMD和HAMA总分,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其术后负面身心状态的调整十分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公凤霞;陈立茹;崔琴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高龄(> 80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40)与开腹组(n=38),比较两组手术恢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耗时、拔除引流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吻合口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尿路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安全性良好.
作者:丁毅;骆成玉;杨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CEA与CA-199预测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9例进行术后跟踪随访1年,其中局部复发共39例患者(复发组),未复发患者40例(未复发组).在整个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中,以术后3月为时点检测CEA与CA-199水平,依此分析其与术后1年局部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3月内无死亡病例.复发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记录CEA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以术后3月为时间点进行CEA及CA-199检测,CA199曲线下面积0.750,佳截断值36.5,敏感度0.632,特异度0.825;CEA曲线下面积0.895,佳截断值33.50,敏感度0.842,特异度0.900;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0.947,敏感度0.872,特异度1.000.至随访终点,复发组死亡9例,未复发组死亡5例.结论 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术后3月CEA与CA-199水平明显升高,联合两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用,定期监测CEA和CA-199有助于早期评估术后局部复发结局.
作者:张匠;毛英;刘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中多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和术后6h、12h、24 h及72 h 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H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能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吴寒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心理干预对心理行为干预特征、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结肠造口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2).观察组出院后每2周到本院门诊接受专业护理及心理指导,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进行一般指导,通过复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两组心理行为特征,共进行3个月.于干预后3个月复查或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评分(SDS)及汉密顿焦虑评分(SAS).结果 患者出院时评估术后心理行为特征,重建、认知、退缩均为中等水平,冲击反应处于较低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重建、认知、退缩及冲击水平均明显下降,各维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SAS及SDS分别为(33.81±4.81)分、(37.48±6.28)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性对应干预可助于优化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敏;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远端切缘距离、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开腹手术组,止痛药使用率少于开腹手术组(均P< 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两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远端切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肿瘤根治效果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谢世通;郭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直肠腔内超声(ERUS)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直肠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120例疑似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ERUS检查,记录ERUS征象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对ERUS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ERUS见内部回声均匀,无明显钙化,肠结核肠管壁增厚,肠壁回声低.直肠腺瘤稍强均匀回声,边界清晰,肠壁黏膜层、肌层及浆膜层清晰,直肠息肉见息肉有蒂,肠壁异常回声,直肠癌ERUS见肠壁明显增厚,呈不均匀低回声,肠腔内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良、恶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间RI、PI、PSV及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临床不同分期直肠癌患者间RI、PI、PSV及EDV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ERUS图像表现与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PSV及EDV)结合进行判断,对鉴别诊断直肠癌与其他良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麦晓群;桂红丹;罗燕拿;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替吉奥与5-氟尿嘧啶(5-FU)用于中晚期直肠癌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选择本院92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奥沙利铂+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替吉奥口服,80 mg/m2/d,早晚两次餐后口服给药,2次/d,对照组加用5-FU 15 mg/kg静滴,3次/周,两组均以3w为1疗程,2个化疗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分级.结果 观察组RR率为32.61%与对照组RR率34.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用于中晚期直肠癌化疗可发挥与5-FU基本相当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泳;计勇;彭翔;周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