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20例

石章铁;葛琼翔;廖行忠;刘世茹

关键词:高位肛瘘, 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术
摘要:目的:为探讨高位肛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后复发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20例高位肛瘘病人采用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手术治疗.结果:20例病例全部治愈,肛门功能基本正常,随访3月均无复发.结论: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CO2激光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肛周尖锐湿疣(A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皮肤黏膜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我科于2004~2005年对58例ACA患者采用以CO2激光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旭;金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进行PPH术(A组)和外剥内扎术(B组).术后观察治愈时间、疼痛指数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者均痊愈,但疼痛与便后疼痛指数、痊愈时间等方面,PPH术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论:PPH术治疗环形混合痔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

    作者:梁健雄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评价(附6例报告)

    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中用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MPVP)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95~2005年用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骶前大出血中全部用Foley尿管气囊压迫控制出血,术中出血量为800~1 700 mL,Foley尿管于术后4 d拔除3例,5 d 1例,6 d 2例,均无再出血,会阴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韦平余;李凤苍;周少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年化,高龄结直肠癌的患者也日趋增多.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对70岁以上98例结直肠癌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甄运寰;鞠冬阳;张汝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肛门直肠部手术

    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肛门直肠部手术中,应用丙泊酚一氯胺酮静脉麻醉(PKLA),取代传统的骶管阻滞或局部麻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大出血5例报告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PPH手术已超过3万例,说明此手术方法已成为重度脱垂痔的首选方法,且由于其有许多优点,也被医患所接受.但PPH手术亦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其中以术后吻合口大出血为较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在1%左右.国内外文献也多有关于PPH手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报道[1,2].我科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行PPH手术527例,术后吻合口发生大出血5例,其出血量在500 mL以上.现报告如下.

    作者:司徒光伟;吕警军;夏玉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居第四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高,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效果是改善结直肠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傅仲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肛肠疾病中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现已不仅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得到疾病的预防、护理、康复促进、保健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开展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起到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观念转到工作模式的作用.体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

    作者:颜素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直肠癌Miles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尽管手术者在术中、术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仍难以杜绝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术后早期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1].直肠癌Miles手术由于创面较大及盆腔的解剖特点,术后早期肠梗阻更易发生,下面我们结合文献谈谈体会.

    作者:唐卫中;唐宗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痔病概述

    痔为一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 (vascular cushions), 其主要成分是黏膜上皮,血管及纤维-肌性组织[1].重度内痔包括Ⅲ度内痔和Ⅳ度内痔,在临床上通常须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有痔环切术即 Whitehead 术,因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有明显并发症,如肛门狭窄,感觉失禁,肛门渗液等,目前已不采用,还有外剥内扎术即 milligan-morgan 术,术后伴发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较长,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等,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手法方法[2].

    作者:陈函琪;肖振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硬化剂吻合器镇痛剂联合应用治疗Ⅲ-Ⅳ期痔

    目的:介绍一种硬化剂、吻合器、镇痛剂联合应用治疗Ⅲ-Ⅳ期痔方法.方法:采用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切除和长效镇痛剂局部注射联合治疗Ⅲ-Ⅳ期痔18例.结果:1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20 min,切除后吻合处向上回缩良好.无局部感染和术后出血.随访2个月至12个月,排便时无痔核外翻,无肛门狭窄,失禁,排便功能满意.结论:硬化剂、吻合器、镇痛剂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康复快的治疗Ⅲ、Ⅳ期痔的方法,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作者:周建平;袁联文;舒国顺;刘栋才;周家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福尔马林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出血(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局部采用4%福尔马林对放射性直肠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2003~2005年收治的5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放射性直肠炎出血经过经结肠镜和肛镜直视下局部使用4%福尔马林后,出血明显减少,随访1个月、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局部采用4%福尔马林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出血简便有效、价廉、可反复进行,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

    作者:李炎冬;徐加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氯胺酮致肛门病手术患者过敏性休克1例

    患儿,女,6岁,体重21 kg.因肛门瘘管半年,拟在静脉复合麻下行肛门瘘管切开引流术.患儿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王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其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治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及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根据临床表现结直肠及盆底动力学等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对48例确诊为STC的病人采用结肠切除术治疗,对其中27例伴有OOC的病人于结肠切除术同期或前期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病理检查:结肠壁内神经丛均有变性.56.3%(27/48)STC患者伴有OOC.术后随访1~5年手术有效率为93.8%.结论:STC的外科治疗应根据结肠慢传输的病变程度、分布范围及是否合并OOC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作者:苑晓陪;哈楠林;田波;余苏萍;潘世友;丁义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法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 例诊断为单纯性高位肛瘘患者采用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未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及局部大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法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

    作者:杜刚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杂性肛瘘换药处理的体会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由于失治误治等因素,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的病例逐渐增多.针对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病程较长的缺点,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内口截根、皮桥旷置术[1]治疗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500余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创面换药处理是否得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翁霞惠;徐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2例

    目的:为了探索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疗效.方法:设立治疗组72例行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对照组62例行分段剥扎术.术后观察愈合时间、残留混合痔、须再次手术或修剪、皮桥水肿、肛门狭窄或变形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短,并发症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显示,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手术简单,疗效确切,不失为一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好术式.

    作者:秦建平;胡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20例

    目的:为探讨高位肛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后复发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20例高位肛瘘病人采用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手术治疗.结果:20例病例全部治愈,肛门功能基本正常,随访3月均无复发.结论:主辅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石章铁;葛琼翔;廖行忠;刘世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43/67),59.7%(40/67)和61.2%(41/67).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华;张灿云;王化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析肛管直肠损伤的手术治疗

    肛、直肠损伤包括黏膜撕裂、穿透伤和直肠及肛管的广泛损伤,常合并骨盆骨折、膀胱尿道损伤、骨盆内大出血、腹膜后血肿和会阴部广泛组织损伤等.其发生率虽不及结直肠损伤的20%,但损伤常较严重,处理复杂,合并症多,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我院1993年6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肛管直肠损伤病人4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