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红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患者早期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伴发早期精神障碍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GCS评分3~8分者精神障碍持续时间多超过14 d,精神障碍类型以躁狂型和痴呆型较为多见;额叶和颞叶损伤的精神障碍症状以躁狂型多见,而颞叶损伤的精神障碍症状以抑郁型多见,69例精神障碍患者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后的精神障碍类型与损伤部位有关,而损伤程度与精神障碍发病率、持续时间有关。
作者:董建伟;董凯;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例哮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护理组Ⅰ和护理组Ⅱ,每组各100例。护理组Ⅰ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Ⅱ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护理组Ⅱ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护理组Ⅰ,组间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提高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刘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辅助行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00例胸腔镜下辅助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护1组和护2组,每组各50例。护1组患者术后施以常规护理;护2组患者术后施以综合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arnofsky评分、SF-36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护2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护1组,组间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护1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护1组,组间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辅助行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程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拉莫三嗪、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联合拉莫三嗪、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舍曲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46.6%)(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1%)与对照组(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拉莫三嗪、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马素杰;王小全;穆小梅;魏民;谢培亮;罗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心电图检测方法结果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儿为常规心电图检测所得结果;研究组患儿为动态心电图检测所得结果。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以及心电图改变类型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75.00%(P<0.05);研究组患儿的室性早搏、ST段改变、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具有积极诊断价值,可作为治疗过程的随访手段,具有临床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易志;寇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帕罗西汀和喹硫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1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喹硫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3、5周,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与单纯应用帕罗西汀相比,联合喹硫平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薛爱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患者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观察。方法:将300例牙冠延长术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和B组(行使普通护理),每组各150例。 A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行使普通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33%,明显高于B组的82.00%(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牙冠延长术患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刘金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比较5%与25%浓度人血白蛋白在治疗危重胃肠外科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对92例危重胃肠外科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患者静脉滴注浓度为5%的人血白蛋白;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浓度为25%的人血白蛋白。同时,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情况。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25%浓度的人血白蛋白,给予患者应用5%浓度人血白蛋白的效果更显著,能更好的补充患者体内营养,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龚洪申;宋双庆;马国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清营汤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为治疗温病热入营血的经典方。笔者以清营汤加减成功救治脑干出血患者,致其中枢性高热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长君;孟国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司法鉴定案例中的性别差异,比较男、女被鉴定人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司法鉴定案例中的被鉴定人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①男、女被鉴定人各年龄段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②男、女被鉴定人在文化、婚姻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③案情居前三位的男性被鉴定人是伤害、杀人、盗窃;女性被鉴定人分别是被强奸、杀人、伤害。男性被鉴定人伤害案比率是女性的3.54倍,差异非常显著(x2=9.262,P<0.01);④疾病分类居前三位的男性是精神分裂症、无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女性被鉴定人分别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无精神病,女性精神发育迟滞与男性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8,P<0.05);⑸男性被鉴定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比率较女性明显偏高,差异非常显著(x2=17.88,P<0.01),女性被鉴定人性防卫能力比率与男性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男、女性别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
作者:原洁;武克文;李旭媚;刘家麒;白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整体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整体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皮质醇等应激指标均较对照组稳定;疼痛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无缝隙护理在外科手术前后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术后疼痛度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逄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63例,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ESS评分、BI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及QOF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能力、自主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继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甲亢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甲巯咪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H、FT4、FT3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3%,高于对照组70.69%(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甲巯咪唑。
作者:任秋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和MMP-9水平。并于治疗后5 d及10 d,复查两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指标;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分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ys C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5 d及10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ys C 水平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10 d时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者分别为18、15、11例,狭窄者Cys C和MMP-9水平均高于无狭窄者,且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不同程度狭窄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 C和MMP-9水平升高,且与其颈动脉狭窄程度、病情发展与转归存在相关性。
作者:张佳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140例)和研究组(11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氟伐他汀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硝酸甘油治疗基础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的降脂、抗炎及保护肾功能均优于氟伐他汀钠。
作者:胡志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2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行,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治疗。
作者:孙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且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14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西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氟西汀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第1、2、4、8周末,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得分优于对照组,尤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得分差异更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厚度及斑块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36例与阿托伐他汀组35例。三七总皂苷组患者给予三七总皂苷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颈总动脉厚度( C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TG、TC、CIMT及斑块积分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后,三七总皂苷组患者的L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及复发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三七总皂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厚度及斑块积分均有治疗效果,其安全性三七总皂苷优于阿托伐他汀。
作者:冯素莲;冯素花;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比较凯西莱与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68例,分为干预组1和干预组2,每组各34例。干预组2患者应用的药物为凯西莱;干预组1患者应用的药物为甘利欣。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2患者的临床总疗效稍高于干预组1,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2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G明显改善(P<0.05),指标ALB、TBIL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凯西莱与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可有效促进其肝功能的改善,但相对来说,凯西莱在改善患者肝功能和促进肝脏蛋白合成上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初贵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按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2例)治疗依从性差;研究组患者(37例)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良好。对可能影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在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缺少家庭与社会支持、疾病认知、不良心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就医条件、费用支付、服务未到位各因素对比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影响治疗依从性因素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认知偏差(OR=3.85)、不良心理及医疗服务差。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复杂,临床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谭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