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损伤一期修补40例诊治分析

唐安球;覃建论;莫武文

关键词:结肠损伤一期修补, 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一期手术, 外科技术, 治愈, 月经, 生理, 解剖, 处理
摘要:结肠损伤因其解剖、生理的特殊性,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综合治疗方法的提高,一期手术已成为处理结肠损伤的主要趋势[1],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一期修补结肠损伤40例,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1943~1997年丹麦结直肠癌发病率调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报告(附411例报告)

    1997~2003年,我科采用电子肠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411例共924枚,均一次治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婴幼儿肛瘘(脓肿)62例的治疗分析

    婴幼儿肛瘘(脓肿),是指3岁以下的婴幼儿时期所发生的肛门直肠瘘或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因二者发生、演变转化、治疗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的关联或相似之处,故此一并讨论.现就我科1994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国产吻合器治疗Ⅲ~Ⅳ度痔238例报告

    目的:评价国产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orrhoid,PPH)治疗Ⅲ~Ⅳ度脱垂性内痔疗效.方法:对238例Ⅲ~Ⅳ度脱垂性内痔行国产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结果:术中出血约6~18 mL,平均9 mL;手术时间8~36 min,平均15 min;术后48 h疼痛评价190人无疼痛(79.83%),35例轻度疼痛(14.7%),13例中度疼痛(5.46%),尿潴留42例(17.65%),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吻合口3~4周痊愈,出院后随访3~15个月,平均6.7个月,无复发.结论:国产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一种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创伤少,复发低,疗效好,相对进口产品治疗费用较低廉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桂健;席亚鸣;徐以浩;王华曦;温伟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野术式治疗混合痔190例临床体会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数病人经保守治疗后可以好转.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痔的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各有千秋,又各有利弊.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高野术式治疗混合痔19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物;唐宗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两种术式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Ⅲ~Ⅳ度痔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Ⅲ~Ⅳ度痔的疗效区别.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加硬注术治疗50例和对照组直肠黏膜柱状缝合加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50例对比观察.观察其有效例数、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疗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50例中痊愈18例,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平均住院时间(4.12±0.77)d;平均恢复工作时间(5.72±0.99)d;平均疗程(8.04±1.63)d;术后并发症(出血、尿潴留、肛缘水肿)19例.对照组50例中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平均住院时间(8.08±1.5)d;平均恢复工作时间(11.4±1.4)d;平均疗程(15.66±1.83)d;术后并发症(出血、尿潴留、肛缘水肿)44例.近期无狭窄和严重感染,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硬注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Ⅲ~Ⅳ度痔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安全,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工作快和术后疼痛轻.

    作者:杨勇军;王崇树;唐学贵;何德才;赵自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202例

    目的:探讨经肛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黏膜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方法:用PPH术式治疗202例.结果:治愈172例,治愈率85.1%,有效30例,有效率14.9%.术后下腹部不适10例,尿潴留6例,出血4例,术后平均住院4 d.无肛门疼痛、肛周感染、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宋保学;范运金;陈鲜华;王秀成;黄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肛管黏膜折叠悬吊法治疗混合痔26例报告

    我院2002.3~2004.3用折叠悬吊治疗混合痔26例,效果满意,方法简便,有效,安全,出血少,病人痛苦轻微,恢复快.报告如下.

    作者:高宝刚;马治邦;祝彦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PH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32例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对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痔环切吻合器(强生PPH03)对32例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施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21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尿潴留15例,术后止痛19例,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肛缘水肿.结论:PPH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作者:林友彬;杨中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配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痔30例报告

    环形痔的治疗一直是肛肠界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环切术已经淘汰,分次分期手术既增加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肛门狭窄等诸多并发症.我院从2004年起对于环形痔的治疗,在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30例环形痔患者均达到了一次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OSSUM、(P、Cr)-POSSUM、APGBI评分系统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死亡率的研究

    目的:评价POSSUM、(P、Cr)-POSSUM、APGBI评分系统对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死亡率的效果.方法:采用POSSUM、(P、Cr)-POSSUM、APGBI评分系统预测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中年组、老年组、总体)术后死亡率,并比较实际发生率与理论预测率的差异.结果: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实际死亡率为1.67%(2例),中年组实际死亡率0%,老年组实际死亡率2.67%.POSSUM、P-POSSUM预测各组死亡率均高于实际水平;Cr-POSSUM、APGBI评分系统在预测总体水平及老年组时,理论预测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839,P>0.05),而预测中年患者预测值稍高于实际水平.结论:APGBI及Cr-POSSUM评分系统能较准确地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风险性.

    作者:张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发性结肠破裂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自发性结肠破裂是一种罕见的急腹症[1],笔者于1985年以来遇见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光伟;黄安;吴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横结肠间叶瘤1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已婚.主诉左下腹疼痛一周,突然加重伴便血1 d,于2004年11月26日入院.一周前患者感觉腹痛,以左下腹为主,无腹胀,也无发热,给予对症治疗但未见缓解,一天前症状突然加重,继而便血,色暗红、鲜红相混合.以结肠占位性病变(便血)收住院.既往史:体健,无便秘及便血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2℃,脉膊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实验室检查:WBC 8.2×109/L,RBC 4.25×1012/L,HB 126 g/L.电解质、肝、肾功能检验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纤维结肠镜显示:横结肠隆起性病变.病理报告:变性坏死组织.

    作者:侯文英;张书义;仇彦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施行超低位保肛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对116例Dukes A2~C1期的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Dixon术49例、Welch术31例、Parks术36例,术后随访3~10年.结果:肿瘤局部复发18例(15.5%);Dixon术、Welch术和Parks术的局部复发率分别是14.3%、16.1% 和16.7%,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是4.1%、6.5% 和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ukesA2期、B期和C1期的局部复发率分别是5.3%、11.8%和38.1%,后者与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0.01).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保肛术宜限用于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肛肠通道重建术式可按个体情况及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作者:石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附76例报告)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肛周脓肿分为改进组及原换药组比较术后效疗.结果:改进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6.36±3.01)d,原换药组为(23±0.4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手术,并改进换药方法,能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王少光;詹蔚琳;余梅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yclin-CDKs-CKIs调控系统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分裂周期是在精确的调控机制下进行的,包含于这一过程中的相关蛋白和基因的改变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s)-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CKIs)为细胞分裂周期的主要调节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细胞周期素(Cycl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s)形成Cyclin-CDKs复合物.为细胞周期正性调节因子.CKIs为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过度表达或缺陷,使细胞周期进程超越或突破细胞周期的控制点,细胞不能正常发生细胞周期阻滞以及细胞自发产生的细胞凋亡、衰老或分化.从而造成细胞恶性增生,形成恶性肿瘤.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本文从细胞周期角度出发,对Cyclin- CDKS-CKIS和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潘长海;彭洪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89例TME手术和97例传统手术清除淋巴结情况,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TME手术平均清除转移淋巴结(3.8±1.5)个,而传统手术为(3.1±1.6)个,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TME为5.6%(5/89),传统手术为7.2%(7/9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TME为6.5%(3/46),传统手术为10.9%(6/5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E手术能提高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效果,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宏;王海涛;陈少骥;高敏;张志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会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肛周炎性疾病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评价经会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肛周炎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97名怀疑患有肛周炎性疾病的病人采用线阵探头(4~7MHz)进行了检查,并对病变部位图像的形态特征及范围进行了评估,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变部位新生血管情况进行了检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确认彩色多普勒的辅助诊断意义.超声检查结果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在73例接受手术的病人中证实了107处肛周炎性病变.灰阶超声对肛周炎性疾病的发现及病变性质的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显著的一致性(r=0.67,P<0.01).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的准确性较单一方法检查方法有显著提高.同时炎性病变周围血运增加情况可以作为肛周炎性疾病诊断的独立特征性指征.结论:经会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高综合性影像特征信息,提高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曹晓桦;李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危险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PH术治疗痔术后出血13例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对Ⅲ、Ⅳ期内痔及混合痔患者施行治疗650例,术后发生大出血13例,占2%,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保学;范运金;陈鲜华;张俊;王秀成;黄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