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知华;孙福堂;何玉峰;郝永珍;张秀菊
目的:观察太宁栓剂治疗痔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实验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内痔27例,混合痔3例,使用太宁栓剂,每日2次,早晚(便后)经肛门纳入直肠,每次1枚,连用6 d.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 5例,内痔29例,混合痔1例,行温热水坐浴每日2次,连续6 d,保持大便通畅.结果:实验组症状减轻程度在48 h和6 d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太宁栓剂治疗痔发作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作者:孙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肛垫复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肛垫复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例,并作临床观察.结果:18例全部痊愈.结论:该法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创口愈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易知华;孙福堂;何玉峰;郝永珍;张秀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在国内外肛肠科中是一类难治性的疾病,其病因、病理解剖、诊断定位、治疗方法及维护肛门形态与功能等问题都值得研讨.
作者:丁义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处理急性嵌顿痔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68例急性嵌顿痔分为Ⅰ组(手术治疗组)和Ⅱ组(保守治疗组),对治疗效果进行性比较分析.结果:Ⅰ期手术治疗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保守治疗组病例中有3例因疼痛难以忍受而中转手术.结论:急性嵌顿痔的Ⅰ期手术处理安全、可行,相对于保守治疗Ⅱ期手术有明显优势.
作者:邱宁;任东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1年6月手术探查的急性肠梗阻病例中73例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外科处理.结果:行Ⅰ期切除术61例,占83.6%(61/73),同时Ⅰ期吻合49例,占80.3%(49/61),其中左半结肠及直肠肿瘤占44.9%(22/49).72例痊愈出院.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结论:即便为术中确诊的结直肠癌性急性肠梗阻,也应积极争取手术,只要适应证掌握恰当,Ⅰ期切除和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振洪;梁荣中;邓晓军;甘雨;黄一成;张涌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结果:179例患者一次性治愈132例,二次治愈47例,平均住院时间28.1 d,随访半年至8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结果提示切开挂线对口引例流疗法具有治愈率高,患者痛苦轻,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李春雨;聂敏;田振国;金国祥;喻德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例行硬化剂注射,以手术前后排粪造影、肛门测压以及患者排便功能评分结果作自身对比.结果:直肠内套叠情况与术前比较完全消失,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反映盆底下降的耻尾线肛上距平均缩短了21 mm,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直肠肛门抑制反射87.5%恢复正常(P<0.01),肛管大收缩压92.8%恢复正常(P<0.01).排便功能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个月、6个月(P<0.01),9个月及12个月(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无肛周脓肿及腹膜炎发生.结论:直肠周围间隙硬化剂注射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安全、有效,作为治疗该类便秘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高龄有开腹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作者:李升明;李燕;何玉峰;梁红;孙福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50例高位肛瘘分为2组,试验组直肠环以上瘘管挂线;直肠环以下瘘管切除,肛门外切口间断全层缝合,肛门内切口开放引流.对照组直肠环以上瘘管挂线;直肠环以下瘘管切开.结果:(1)治愈率:试验组100%(25/25),对照组96%(24/25).(2)伤口愈合时间:试验组(9.04±1.93)d,对照组(24.6±4.22)d(P<0.01).(3)肛管弹性:试验组术前优18例、良6例、差1例;术后优16例、良7例、差2例.对照组术前优20例、良3例、差2例;术后优11例、良9例、差5例.(4)肛门平滑度:试验组术后正常24例,对照组术后正常3例.(5)伤口水肿:试验组23例(92%),对照组无.(6)伤口疼痛:试验组重度21例、中度3例、轻度1例.对照组重度2例、中度20例、轻度3例.(7)伤口感染: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结论:瘘管切除半缝合半开放引流术在保持肛门的功能、外形及缩短治疗时间上优于瘘管切开全开放引流术.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本文拟就其治疗的几个关键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任东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采用后位一期切开高位挂线两侧坐骨直肠间隙开窗对口引流治疗后马蹄形脓肿30例,全部一次治愈,疗程20~32 d,平均23.6 d.术后随访1~4年无遗留肛瘘、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肛门畸形.
作者:应晓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慢性炎性病变.肛腺感染后形成肛周软组织炎,通常在肛门直肠周围相关间隙形成脓肿,早期手术切开引流可及时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并防止间隙内脓肿蔓延到其他间隙而导致病情复杂化,无论手术切开或脓肿自行破溃,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形成肛瘘,实际上这种非特异性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急性症期和慢性炎性阶段.
作者:艾中立;钱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痔是人类常见病.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1].严重时常伴有出血、脱出,嵌顿时可出现疼痛.
作者:陈利生;高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总结出肛周脓肿的佳手术方法,既能达到治疗彻底,又有保持肛门的正常功能和美观完整形态.方法:对于脓肿超过肛周1/3圈183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并内口切除术,对口引流术,术后7 d移动皮瓣一期缝合合并引流口.结果:183例一次性治愈181例,治愈率98.9%,术后4个月复发2例,占1.1%(2例均为结核性脓肿),再次手术,术后5个月痊愈.随访1~4年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肛门功能正常,形态完整美观.结论:与脓肿切开并内口切除术,对口引流术比较,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恢复正常生活早,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杨珍宝;董顺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肛裂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当粪便干燥用力排便或外伤时可撕裂肛管处的皮肤[1],形成小的溃疡,排便时就可因粪便的刺激引起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勤华;苏森;喻德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6~1998年,我院对78例复杂性肛瘘病人采用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道对口引流术(简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对该治疗方法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熊腊根;熊金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1990年10月至1999年10月收治20例左半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均行急诊Ⅰ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1990~2002年,对250例肛瘘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龚小军;韩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痔手术后大出血是肛肠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左右.正确分析引起痔术后出血的原因,在发生术后出血时能及时作出诊断、治疗是肛肠科医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李华山;李国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