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通事故致高坠死亡1例

李明;周志全

关键词:法医损伤学, 高坠伤, 损伤机制
摘要:1 案例资料1.1 案情简要及现场勘查2015年2月,王某驾驶小型轿车在重庆内环快速路行驶,行至某大桥施工路段时,冲人施工现场反光锥形筒隔离的施工作业区域,造成正在施工作业人员孙某坠落桥下当场死亡.王某为逃避责任,否认车辆与施工人员发生接触,因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及致伤机制对案件审理尤为重要.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2014年1月1日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更加适应现代化法医学规范、现行司法制度.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公安部及司法部分别发布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适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省也相应出具一些针对性的解释文件或指导意见.但在一年多的检验鉴定工作中,笔者发现个别条款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难以把握或有争议的问题.

    作者:张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过失致人死亡案法医检验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王某,男,45岁.2015年10月4日中午,与邻里发生口角并揪打,王某脸部多处受伤,当时未报警.10月5日晚上10时许王在家中死亡.尸表检验 颜面部,耳后见13处见点、条状表皮剥脱,大4.5cm×0.3cm(右耳下方弧状),小0.1cm ×0.1cm(左鼻唇沟外侧);左肩峰前下、左胸部乳头外上、右胸部乳头内侧、左侧背部各有皮下出血1处,大小分别为3.5cm×2.5cm、2.0cm×1.5cm、6.5cm ×5.0cm、4.5cm×1.0cm;右前臂中下段4.0cm×3.0cm范围内见散在小片状表皮剥脱,大小不等.

    作者:彭明琪;陈荣余;吴泽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行为分析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1例

    命案现场离不开行为分析技术.行为分析主要依赖于现场及尸检所反映出的行为痕迹,还原罪犯作案动作,透视其生理、心理特征.本文以1起较为复杂的命案现场分析为例,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分析技术.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指挥中心接刘某某(女,17岁)报案称:其父(刘某,41岁)、母(杜某,40岁)在家中被人杀死.

    作者:李雷波;任杰;王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涉水尸体特殊现象的分析

    涉水尸体包括水中尸体,以及虽未在水中,但被水冲淋洗刷等接触水等情况.由于尸体与水接触的体位、水温水深、流水净水、水质优劣,以及接触方式不同,尸体现象也会有异,本文作者就此阐述一些鉴定体会,希望能为同行参考.

    作者:卫东风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结合现场分析确定自缢死亡性质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 杨某,男,23岁.2015年3月15日14时被邻居发现缢吊在自家中客厅煤炉的烟囱上,其幼子坐在客厅独自玩耍,其妻未在家.邻居立即将杨某从悬吊绳套中解脱,“120”急救人员到达后发现杨某已经死亡.现场门锁完好,客厅内取暖煤炉水平走形的烟囱距地面2.1m,其上套挂有做成封闭形“8”字索电缆线,该电缆线表面光滑,长约3m.客厅地面及卧室内有较多散在分布的点片血迹;死者所穿皮鞋鞋底凹槽内有红色斑迹附着.

    作者:马军;李国智;张平;张玉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检察机关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职能探析

    技术性证据审查是检察机关法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办案中涉及的技术性证据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等进行审查,职能的履行,使检察技术由检验鉴定为主转变为重在发挥法律监督.1 技术性审查职能的必要性1.1 检查技术工作重心的新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检察机关司法鉴定进行了明确定位,两院三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技术性证据审查提出新要求.

    作者:牛卫军;郭胜华;张彦民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静脉曲张炎性增生误诊骨化性肌炎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马某,女,42岁.自称2015年2月20日凌晨3时许被他人殴打,致左腿受伤.于3月23日前往某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经双方自行协调解决未果,于4月11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经某公安局法医鉴定为不构成轻微伤.马某对其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意见不认可,多次上访,要求重新鉴定.

    作者:邓雄杰;何峰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当前保外就医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外就医是监外执行的一种刑法制度,保外就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当前保外就医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当前保外就医鉴定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鉴定程序规范缺失《暂予监外执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罪犯保外就医申请鉴定程序等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医院环节的鉴定程序、鉴定医院及医师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没有作出规定.但对带押干警与鉴定人员的配合,检材采集、送检规范,鉴定期限规定,多项体检检查配合,重新鉴定等问题没有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可导致罪犯可以利用检查环节的漏洞弄虚作假,骗取保外就医.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568例高坠法医学鉴定分析

    高坠伤,是指人体由高处坠落,碰撞至地面或其它物体上所形成的损伤.它是机械性损伤的特殊类型,多属综合钝性伤.轻者仅有软组织挫伤,重者则可出现骨折、内脏破裂、肢离破损,甚至当场死亡.由此涉及的法医学鉴定,也因损伤的形态特征变化大,所受影响因素多,使准确的解释损伤,判断案件性质变得较为复杂.

    作者:张宏星;王勃;李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腹部加压助产致肝破裂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张某,女,31岁.2009年9月17日7时临产到某镇医院待产,在分娩过程中实施腹部加压助产,导致其肝脏破裂大出血,当日即转某县医院行剖腹探查术,后又于次日转省医院急行剖腹探查、右肝后叶不规则切除、左肝外叶肝修补等治疗.家属以某镇医院有医疗过失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委托就诊治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行为;其与患者肝破裂的损伤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

    作者:田小阳;唐敬东;丁四喜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颅面部骨折条款的适用与理解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布实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和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相继编写出版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适用指南》,对标准条款进行了解释,使标准条文的适用得到了很大的统一.由于颅面骨骼本身的结构复杂,形状极其不规则且有诸如副鼻窦等特化结构及菲薄的边缘部分等,彼此间又以骨缝紧密结合,外伤时容易发生骨折且类型复杂,复合型骨折多见,给标准的适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鉴定中容易在标准条款适用上发生分歧的骨折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建丰;倪伟勇;兰樟彩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交通事故致高坠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案情简要及现场勘查2015年2月,王某驾驶小型轿车在重庆内环快速路行驶,行至某大桥施工路段时,冲人施工现场反光锥形筒隔离的施工作业区域,造成正在施工作业人员孙某坠落桥下当场死亡.王某为逃避责任,否认车辆与施工人员发生接触,因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及致伤机制对案件审理尤为重要.

    作者:李明;周志全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男,47岁,上午9时许,因纠纷被他人拳击胸部数拳后仍正常上班,未见异常.当日18时许,在家就餐饮酒过程中突然晕倒趴在桌上后倒地,出现嘴唇发紫,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症状.18时25分许被送至医院,查无血压、无呼吸、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于18时55分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郑四龙;严飞翔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初探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生效10年来,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有了新的变化.然而,实践过程中我国司法鉴定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制度的完善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借鉴国外比如英国专家证人制度中比较成熟的经验,在我国诉讼制度框架下建立起与我国诉讼制度相适应的司法鉴定制度.

    作者:裴旭文;潘昉昱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分析浅析

    在实际鉴定中,掌骨完全性骨折,根据影像资料不难认定,其骨折多由暴力直接打击、摔跌或撞击所致,被打击或打击他人(物)时也可以形成.若系后者,则不进行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本文结合案例对几种掌骨骨折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尹维贺;任新林;张明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外伤性瞳孔散大的法医学鉴定

    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瞳孔括约肌损伤致瞳孔显著变形或者瞳孔散大(直径0.6cm以上)为轻伤二级.由于外伤性瞳孔散大在法医临床检验鉴定中并不多见,笔者对其在鉴定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作者:王力;张超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公安改革中涉及的法医问题浅析

    我国县市级以下公安机关的法医技术人员,承担着辖区内的伤害案件、凶杀案件、交通事故的检验鉴定工作.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基层工作发展,涉及到公安改革的法医部分.笔者针对本地区技术工作情况,就以下几点表述个人观点.

    作者:谭清斌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多因素共同作用致死的法医学分析1例

    在基层法医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案件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较明确.多因素共同作用,且不易分出主次死因的情况较少见,这类案件死因复杂,需经细微的尸体检验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死因结论[1].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曹某,男,43岁,独身,有吸毒史.2011年4月8日9时许,曹某到霍某家,两人喝酒过程中发生争执,霍某用拳脚、木棒、菜刀等殴打曹某,4月9日6时许,霍搭出租车送曹某回到其租住房后离开,19时许房东发现曹某死亡,即报案.

    作者:屈建民;倪天辉;闫春霞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眼鼻损伤致面部条状瘢痕的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杨某,男,30岁.2015年2月8日晚在KTV被他人用酒瓶扎伤眼部、鼻部.伤后2h人院查体:左眼上睑内侧皮肤处斜行裂伤,长约2cm,下睑内侧皮肤斜行裂伤累及睑缘,长约3cm,眶隔受损,部分眶脂肪脱出,伤口不齐.眉弓处皮肤横行裂伤,长约2cm.

    作者:张文娟;冯美玲 刊期: 2016年第z2期

  • 手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1例

    笔者受理1例手功能障碍的损伤鉴定,参阅了近几年这方面的文章,发现关于手功能评定的讲述不够透彻,引自外国文献的量表、术语的理解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差.而随着新标准的颁布,损伤手功能障碍已作了明确的量化,法医如何进行手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计算,尤其是拇指功能障碍的计算.笔者针对案例作一些分析.

    作者:蔡云辉;张辉;张先扬 刊期: 2016年第z2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