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张晓兰

关键词:第二产程, 胎心监护,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孕产妇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第二产程中给予胎心监护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未在第二产程中给予胎心监护,观察组产妇则给予胎心监护,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产妇共出现变异减速(VD)21例、晚期减速(LD)13例、早期减速(ED)6例、延长减速(PD)3例;②观察组中,共行剖宫产产妇48例(48%),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产妇中,Apgar评分≤7分5例(5%),发生肺炎6例(6%)、脑瘫1例(1%),除脑瘫外其余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会有效控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会提高产妇的剖宫产机率。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与进展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很高,针对于中风的后遗症,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治疗的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越早开始康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注重患者的心理康复等手段,均有利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提高中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

    作者:冷海霞;李晓梅;黄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机磷中毒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致呼吸恢复延迟患者1例

    患者女,30岁,主因自言自语,疑人害己,失眠3个月,加重20 d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缓慢起病,出现无故自言自语,有时对空说话,好像在和人对话一样,向家人诉说有人要害自己,看见别人在一起说话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觉得人们都瞧不起她,并出现夜睡眠差。半个月前与工厂发生工资纠纷,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胡言乱语,说有人在家里安摄像头监视自己,说话时很小声,怕被别人听到,说外面都是敌人,要害自己和家人,感觉活不下去了,无路可走,家人未引起重视。于2012年10月17日早晨喝农药“毒死蜱”,被家人发现后送往当地市医院进行抢救,脱离危险后精神症状同前,2012年10月27日家属将其送入衡水市精神病医院诊治,入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崔卫东;乔云栓;张士巧;郗玲燕;高兴;陈英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小儿静脉输液中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搜集84例使用留置针患儿,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患儿采用普通留置针及相应护理,研究组42例患儿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及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回血及堵管发生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冲管次数较少,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配合优质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宋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室接送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把手术安全列入了重点,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接送患者的过程是其中重要环节,针对接送患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结合工作体会做了初步的原因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闫向东;蔡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成因

    目的:观察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成因。方法:选取消化内科患者126例,分析出现恶心呕吐的主要成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为27.78%、胆系结石为22.22%、急性肠胃炎为6.98%,显著高于胃癌的1.59%、颅内病变的1.59%、功能性消化不良的3.18%、急性阑尾炎的1.59%、十二指肠溃疡的6.35%、急性肠炎的7.94%和巨幼细胞贫血的0.79%,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肠炎和胆系结石为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呕吐的主要成因。

    作者:杨冬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究呼吸机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有效率、通气时间、满意度、脱机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患者71.1%;两组患者在死亡率、临床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桂兰;尹心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73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88例,研究组患儿85组。所有患儿均采用对症疗法,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沙丁胺醇,研究组患儿使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中度和重度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优于单用沙丁胺醇。

    作者:卢君;王一川;张小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如何选择小儿肾积水的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如何更好的治疗小儿肾积水提供科学方法。方法:以28例小儿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患儿年龄小6个月,大10岁,年龄平均为(6.4±0.5)岁;经过CT、B超、泌尿系MRI+MRU、KUB+IVP、VCUG等检查方式确诊以后发现左肾积水患儿有17例、右肾积水患儿有9例,双侧均出现肾积水患儿有2例,对手术前后肾实质厚度、GFR(肾小球滤过率)、肾盂平均前后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患儿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前肾实质平均厚度有明显增加、肾盂平均前后径发生明显减少、GFR明显提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积水的患儿,±据肾积水患儿发病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仪锡;蔡林强;康力峰;胡月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 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给予沙丁胺醇和观察组85例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及肺部通气功能指标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和FEV1/FVC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优于单纯沙丁胺醇疗效。

    作者:廖余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科诊断性 X线扫描家属知情与接受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建德市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进行X线扫描治疗中,家属对X射线检查的知情同意与接受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建德市属3家公立综合性医院共60位接受X线扫描的儿童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结果:55位(91.67%)患者表示治疗前主治医生只告知了X射线是诊断性检查,没有具体告知X射线的危害性;18位(30%)的患者家属不清楚辐射会对人体有损害,42位(70%)不清楚或不注意辐射警示标志,更不会主动要求防护措施,学历水平较高者及有从事医务工作背景者接受 X 射线检查的为12人(20%),明显低于学历水平低者或没有从事医务工作背景者的46人(76.67%),不知可否接受的有2人(3.33%)(P<0.001)。结论:基层医院儿科诊断性X射线扫描前的知情同意告知仍需加强,儿科放射检查偏多,应避免并加强宣传和教育。

    作者:徐筱;赵志勇;吴清美;张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124例脑性瘫痪儿童临床分析

    据2006年-2012年的资料统计,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是收治的弃婴童的主要疾病,占26.07%。为了更好地了解脑瘫的特征和临床表现,特对近年收治的1124例脑瘫儿童进行临床分析,从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和合并症进行了统计分析。有4个特点:①男女比例约为1.3:1,男孩明显多于女孩;②年龄结构3岁以下占比高,达到77.45%;③病情重,残疾程度高。以痉挛型四肢瘫痪为多见,达83.9%;④合并症多。因为有上述特点,对康复治疗和生活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为脑瘫的弃婴童服务。

    作者:余小塘;刘国荣;李春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诊断进展

    目前临床上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运用较多的是鼻内镜检查结合典型的CT表现。鼻内镜和CT检查是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但对于区别真菌性鼻窦炎的类型以及真菌的种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在早期的诊断上有着一定的盲区。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及血清学技术的成熟,将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依据。但是目前分子检测技术对于取材及设备要求较高,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少,而对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虽然取材很方便,但对于怎样提高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减少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并且应该怎样更好的应用到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朱玉博;黄定强;韩江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孕产妇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第二产程中给予胎心监护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未在第二产程中给予胎心监护,观察组产妇则给予胎心监护,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产妇共出现变异减速(VD)21例、晚期减速(LD)13例、早期减速(ED)6例、延长减速(PD)3例;②观察组中,共行剖宫产产妇48例(48%),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产妇中,Apgar评分≤7分5例(5%),发生肺炎6例(6%)、脑瘫1例(1%),除脑瘫外其余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会有效控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会提高产妇的剖宫产机率。

    作者: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旨在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51例城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三级以上)发生率为9.05%,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x2=10.57,P<0.01)、文化程度(x2=10.88,P<0.01)、和监护人类型(x2=16.89,P<0.01)、疾病类型(x2=10.80,P<0.01)、病程(x2=11.39,P<0.01)及服药依从性(x2=19.81,P<0.01)呈显著相关,与患者的年龄(x2=0.80,P>0.05)、民族(x2=0.443,P>0.05)、婚姻状况(x2=1.99,P>0.05)无关。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从未就医、服药依从性较差、监护人为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人者居多。

    作者:张勇辉;王维;阮冶;黃芹;唐岩;张跃坤;叶渊;林海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免费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免费门诊,干预组患者由全病程干预团队对其实施定期的门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辅导等。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入组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康复状态量表( 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自制药物依从性量表评估,每6个月进行一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PANSS、MRSS、ITAQ指标在6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依从性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病程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水平、改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袁大伟;徐燕;李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7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孕期护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孕妇孕期护理的疗效。方法:按照10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意愿,分为对照组( n=53)和观察组( n=47例)。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孕妇孕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GDM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GDM知识知晓率为92.5%(49/53),对照组孕妇为74.5%(35/47),观察组孕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血糖比较,观察组孕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时介入合理的孕期护理可以提高GDM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指数。

    作者:蒋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针对皮下积液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4.7%和30.9%,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的预防和护理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彭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 CT和 MRI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和鉴别中,应用CT和MRI技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先采用CT检查,再应用MRI技术检查,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110例患者中,采用CT检查粉碎性骨折为37.27%、颅缝分离为29.09%、生长性骨折为1.82%;MRI检查结果依次为18.18%、17.27%、0.00%;患者的头皮软组织检查中,采用CT检查率为0.91%,而使用两种综合应用方式为17.27%;单纯使用CT诊断和鉴别的误差率为17.27%。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CT和MRI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祁海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孕产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140例为观察组与140例正常孕产妇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29.87±5.65)岁,孕期体重指数(25.12±3.94),孕期增重为(17.56±6.78)kg,发生产后出血35例(25.00%),胎儿窘迫26例(18.57%),妊娠期糖尿病18例(12.86%),胎膜早破14例(10.00%),HELLP综合征9例(6.43%),早产28例(20.00%),新生儿窒息15例(10.71%),剖宫产118例(84.29%),低体重儿26例(18.57%),畸形胎儿9例(6.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并发症有直接关系,应及时诊治。

    作者:庄桂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6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妇科手术出院病历96份,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结果:96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64.58%;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88.71%(55/62),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11.29%(7/62),无三联用药。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3.3%。结论: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上基本合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联合用药、预防用药时机与疗程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廖长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