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兰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很高,针对于中风的后遗症,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治疗的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越早开始康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注重患者的心理康复等手段,均有利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提高中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
作者:冷海霞;李晓梅;黄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在阑尾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阑尾炎患者92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6)及对照组(n=46)。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来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t=6.879, P=0.000;t=22.632,P=0.000;t=10.499,P=0.00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t=4.39,P=0.05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6.52%,对照组为21.74%,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x2=4.39,P=0.036)。结论: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阑尾炎的患者,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洪庆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患者的效果。方法:CSR住院患者6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的JOA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1),但治疗前后病变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CSR患者可有效恢复病变颈椎的生理结构,减轻疼痛症状,具有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手术适应证较为局限。
作者:唐接福;满益旺;张斌;曾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把手术安全列入了重点,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接送患者的过程是其中重要环节,针对接送患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结合工作体会做了初步的原因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闫向东;蔡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呼吸机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有效率、通气时间、满意度、脱机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患者71.1%;两组患者在死亡率、临床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桂兰;尹心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 BNP)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Tei指数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96例AECOPD患者入选观察组,8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对照组、观察组及观察组缓解期患者血清BNP与右心室Tei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NP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缓解期血清BN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NP与Tei指数正相关(γ=0.89,P=0.007);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与FEVl(%)、FEVl/FVC负相关(γ=-0.87,-0.89,P=0.015)。结论:血清BNP与右心室Tei指数可全面准确地评价AECOP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状态。
作者:凌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孕产妇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第二产程中给予胎心监护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未在第二产程中给予胎心监护,观察组产妇则给予胎心监护,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产妇共出现变异减速(VD)21例、晚期减速(LD)13例、早期减速(ED)6例、延长减速(PD)3例;②观察组中,共行剖宫产产妇48例(48%),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产妇中,Apgar评分≤7分5例(5%),发生肺炎6例(6%)、脑瘫1例(1%),除脑瘫外其余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会有效控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会提高产妇的剖宫产机率。
作者: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评价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妇科手术出院病历96份,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结果:96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64.58%;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88.71%(55/62),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11.29%(7/62),无三联用药。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3.3%。结论: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上基本合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联合用药、预防用药时机与疗程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廖长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73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88例,研究组患儿85组。所有患儿均采用对症疗法,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沙丁胺醇,研究组患儿使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在治疗中度和重度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优于单用沙丁胺醇。
作者:卢君;王一川;张小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门诊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提高护理质量是确保医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4C营销理论包括客户的期望和需求、客户的期望费用、与客户沟通、购买的便利性。人性化护理要求应以患者为中心,发挥自身主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门诊就医环境,减缓因疾病所致的生理不适感,增加心理舒适度。在门诊患者护理工作中引入4C营销理论即人性化服务理念,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利于建立满意的护患情感基础,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医院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何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促进肠外营养液的合理应用,作者通过检索和查阅肠外营养液的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分析探讨其配方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为肠外营养液的规范化配置提供参考,并为医师开具合格医嘱和药师进行处方审核提供指导依据,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王燕;林接玉;张雅兰;许文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对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规范管理和不规范管理分为两组。不规范管理组患者因为个人原因未接受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管理组患者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浙卫发[2009]290号)标准进行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管理组60%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较好,高于未管理组(22.5%)(P<0.05);管理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分别为(113±7) mmHg、(75±5) mmHg低于未管理组(P<0.05);管理组并发症率为37.5%,低于未管理组(60%)(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控制率低,规范社区高血压管理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至关重要。
作者:滕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儿静脉输液中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搜集84例使用留置针患儿,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患儿采用普通留置针及相应护理,研究组42例患儿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及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回血及堵管发生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冲管次数较少,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配合优质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宋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几种教学形式,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教师主讲,提问学生,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主讲,教师点评;教师与学生围绕既定题目的讨论性教学;发散式教学形式。总之,研究性教学的成功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邵建华;陈佳;赵春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普适量表( MBI-GS)对精神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的情感枯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9867±1.545)分、(1.7444±1.513)分、(2.1724±1.451)。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主要原因为情绪枯竭,应采取减压力,多支持,提升自我等对策。
作者:宋银梅;顾如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给予沙丁胺醇和观察组85例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及肺部通气功能指标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和FEV1/FVC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优于单纯沙丁胺醇疗效。
作者:廖余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以10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者为96.0%,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施行整体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出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熊不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对各个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21.57%,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及接触类型不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为64.49%,护士手卫生依从率高,为26.79%,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48.96% VS 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37,P=0.002)。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医院的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所有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作者:张昌;连玉佳;陈盛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旨在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51例城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三级以上)发生率为9.05%,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x2=10.57,P<0.01)、文化程度(x2=10.88,P<0.01)、和监护人类型(x2=16.89,P<0.01)、疾病类型(x2=10.80,P<0.01)、病程(x2=11.39,P<0.01)及服药依从性(x2=19.81,P<0.01)呈显著相关,与患者的年龄(x2=0.80,P>0.05)、民族(x2=0.443,P>0.05)、婚姻状况(x2=1.99,P>0.05)无关。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从未就医、服药依从性较差、监护人为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人者居多。
作者:张勇辉;王维;阮冶;黃芹;唐岩;张跃坤;叶渊;林海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孕妇孕期护理的疗效。方法:按照10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意愿,分为对照组( n=53)和观察组( n=47例)。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孕妇孕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GDM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GDM知识知晓率为92.5%(49/53),对照组孕妇为74.5%(35/47),观察组孕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血糖比较,观察组孕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时介入合理的孕期护理可以提高GDM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指数。
作者:蒋婕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