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性术前栓塞骶骨肿瘤动脉的临床应用

钟勇进;胡蕤;刘顺帆;王宝生;党明海;刘亚民

关键词:选择性术前栓塞, 骶骨肿瘤,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术前栓塞骶骨肿瘤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高骶骨肿瘤疗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骶骨肿瘤患者63例,于栓塞后24 h内进行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9例患者于一次栓塞后进行手术,设为单次栓塞组;24例患者于2~4次栓塞后进行手术,设为多次栓塞组;选择同期33例未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骶骨肿瘤患者,设为未行栓塞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单次栓塞组和多次栓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未行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次栓塞组较多次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住院时间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栓塞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多次栓塞组为29.17%,未行栓塞组为6.06%,单次栓塞组、多次栓塞组与未行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栓塞组与多次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行栓塞组术中1例患者因出血多而导致休克死亡,术后切口并发症、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等总发生率为15.15%,而单次栓塞组为30.77%,多次栓塞组为3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性术前栓塞骶骨肿瘤动脉是一种安全、可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单次或多次栓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水蛭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株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水蛭素对鼻咽癌(NPC) CNE2细胞株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PC细胞CNE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检测水蛭素对CNE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水蛭素对CNE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水蛭素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水蛭素具有诱导CNE2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率随着水蛭素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水蛭素使CNE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结论:水蛭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蛭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来实现的.

    作者:刘冬华;黄玲莎;苏承武;周维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8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SAQ量表和GHQ-28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Q量表和GHQ28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永群;梁秀红;熊妮;邹东华;唐艳;龙良;陈宝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手段清除脑血肿;研究组予以神经内镜治疗手段清除脑血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内镜较开颅手术在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预后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罗俊杰;戴永建;吕伟;林毅;田学成;曲新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择期宫颈环扎术与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和比较孕妇行择期宫颈环扎术和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和筛选关于孕妇行择期宫颈环扎术和紧急宫颈环扎术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择期宫颈环扎术组平均分娩孕周(WMD=5.31,95%CI 1.72~8.89,P=0.004)、平均延长孕周(WMD=10.81,95%CI 9.11~12.51,P<0.00001)、新生儿体重(WMD=1.19,95%CI 0.85~1.53,P<0.00001)、新生儿存活率(95%CI 3.79~16.08,P<0.00001)均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组.结论:择期宫颈环扎术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明显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

    作者:花艳蕉;孙燕;袁媛;钟莉娉;杜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青光眼阀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外伤继发的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针对利用大剂量的药物都不能控制眼压的30例(30只眼)眼外伤且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在受伤后的2个月内行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观察并记录下不同的随访时间节点的手术成功比率.此外,还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以及佳矫正视力等数据,以协助判断青光眼阀植入术对于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结果:末次随访19例中,手术完全成功16例(84.2%),条件成功3例(15.8%);平均眼压为(2.01±0.07)kPa,比术前眼压(5.67±0.24) kPa明显下降,同时术前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随访时点平均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明显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后末次随访时间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0.40)明显低于术前(LogMAR视力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早期出现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3例,而无持续性的低眼压、浅前房、引流管暴露以及局部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军;王秀超;杨洪帅;张英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脏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患者的感染分布,以便为CVC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0例CVC患者为对象,观察CVC患者的感染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CVC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的550例CVC患者中,共计69例CVC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5%.CVC尖端培养结果提示,69例CVC感染患者中,23例为阳性;通过分离得到病原菌23株,其中12株为革兰阳性菌,占52.2%;9株为革兰阴性菌,占39.1%;还有2株为真菌,占8.7%.在69例CVC感染患者中,52例为局部定植,10例为局部感染,7例为菌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龄、导管直径大小、导管管腔多少、导管置留时间长短以及有无糖尿病史,为影响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CVC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因素、留置时间因素、导管因素以及合并症因素.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估计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近20年来,儿童和成年人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加,以每10年20%~50%的比率增长[1].近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达3.02%[2].该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对哮喘儿童的预后、健康指数及生活质量改善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哮喘常用药物及其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凤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戊乙奎醚对脂多糖介导的A549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胆碱药物戊乙奎醚(PHC)对脂多糖(LPS)所介导的A549细胞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具备人正常肺泡Ⅱ型细胞特点的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C组):A549细胞+培养液;(2)LPS组(L组):A549细胞+培养液+10 mg/L LPS;(3)LPS+PHC组(L+P组):A549细胞+培养液+10 mg/L LPS+5 mg/L PHC.培养24 h后分别进行以下检测和观察:(1)噻唑蓝(MTT)法药物敏感试验分别检测6h、12h、24 h和36h各组A549细胞的吸光度值(OD值);(2)检测各组培养液中损伤因子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表达水平;(3)用显微镜观测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4)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A549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 MTT法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L+P组的OD值明显降低(P<0.05);L+P组与L组比较,L+P组的OD值除6h外均明显升高(P<0.05).(2)损伤因子检测结果:L+P组LDH和MDA的表达较L组明显降低(P<0.05).(3)细胞形态学改变:L组A549细胞较C组形态变圆,体积缩小,胞质变空亮,且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加入PHC干预后的L+P组损伤的A549细胞表现有所改善.(4)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与C组比较,L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与L组比较,L+P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G2/M期细胞比率增加.结论:抗胆碱药物PHC能够抑制LPS对A549细胞的损伤,PHC可能参与了A549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程仕宇;李昌龙;朱敏;秦明秀;杜学柯;梁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combinant lentiviral vector of GP73 and its expression in DC2.4cells

    作者:Xi-Lei Li;Man-Ya Wu;Xiao-Yun Shen;Ye-Bin Pang;Yan Feng;Bi-Yu Cui;Xiao-Ling Luo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母亲怀孕年龄及血清中HMGB1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母亲怀孕年龄及血清中HMGB1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HIE患者6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HMGB1水平,并记录其母亲怀孕年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母亲怀孕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t=3.01,P<0.05),实验组高龄产妇的百分比(46.7%)显著高于对照组(11.7%)(P<0.001),且妊高症的比例(4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生后2h内实验组各种程度HIE患儿(重、中、轻)的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母亲怀孕年龄及血清中HMGB1水平相关,母亲怀孕年龄越大越易导致HIE,且病情越严重,HMGB1在血清中的含量越高,可以作为临床检测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严语;刘永春;陈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之一.继Masura等[1]首先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行PDA介入封堵成功后,先后出现多种介入封堵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随着操作技术及封堵器材料的不断发展,其临床疗效亦可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甚至可逐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优选的治疗手段.基于大量的研究证实[2,3],对经导管介入治疗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取得共识,但对特殊类型PDA的介入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如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治疗的时机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等.对特殊类型的PDA治疗,至今尚无较统一的方案.本文就封堵术后大量残余漏或再通的PDA、复合型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PDA、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的PDA介入治疗新进展予以综述如下.

    作者:陈其青;郭盛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SSS的重视程度及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SSS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8例SSS患者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2)40例患者存在后循环缺血、同侧上肢缺血等症状,及脉搏减弱或消失、双上肢收缩压差>2.66 kPa、锁骨上窝血管杂音等体征;(3)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发现Ⅰ期SSS患者17例,Ⅱ期SSS患者27例,Ⅲ期SSS患者12例;(4)对比48例SS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0.650);(5)所有SSS患者给予积极药物治疗,11例SSS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SSS的主要病因,后循环缺血症状常见,TCD、CDFI是诊断SSS的有效手段,SSS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患者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吴霖浦;秦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状况的现状调查和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对于手卫生认识的现况,探讨执行不彻底的原因,同时找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对本研究中随机抽取的96例护理学实习生进行手卫生相关的操作考核、现场暗访以及问卷调查,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现况以及探讨对策.结果:实习生手部卫生的考核合格率为80.2%,而现场暗访的合格率为45.8%,且问卷调查发现手部卫生的依从率为76.0%,问卷调查与现场暗访结果显示,只是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后实习生洗手率基本保持一致之外,其他环节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实习生手部卫生的依从性比较低的原因有认为自己工作忙,严格依据七步洗手法会浪费时间;接受相关培训不到位;老师未起到表率作用;保护患者意识较差;管理者不够重视;监管不力等方面.结论: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执行力比较低,学校应该重视卫生知识宣讲,实习的医院更应该加强护理实习生的岗前卫生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卫生监督作用,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状况合格率以及临床依从性.

    作者:刘燕妮;刘静;王静;孙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对孕妇及胎儿的意义

    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对孕妇及胎儿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0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服用叶酸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A、B、C3组:A组(412例)孕前3个月、孕后3个月均未服用叶酸;B组(754例)孕前未服用,孕后服用叶酸至孕3个月;C组(834例)孕前3个月、孕后3个月均服用叶酸,观察比较3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和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结果:A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和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可降低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作者:杨冬梅;李敏清;庞丽红;曾雅畅;陈冬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声带软组织黏液瘤1例

    黏液瘤为罕见肿瘤,它具有一种黏液样和黏滑外观.成年女性较为常见,大部分的黏液瘤发生在骨骼肌内,国内外鲜见报道.而发生在喉部的,国内仅1例关于声带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报道[1].现将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发现的1例声带软组织黏液瘤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声音嘶哑4年,呼吸困难2h于2015年4月12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声音嘶哑,呈持续性,时轻时重,用声过多后加重,无咽喉疼痛及咽部异物感等,无咳嗽、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限.

    作者:谭书杰;王涛;零兴勤;刘文杰;吴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2~2014年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所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连续3年分别排在第2位及第3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迅速升高趋势,至2014年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5%~87.9%.结论:2012~2014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居高不下,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作者:兰会华;陈杏春;黄华艺;赵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地区人工栽培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总黄酮的含量,考察广西金银花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建立了金银花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广西不同地方栽培的金银花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建立的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测定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及定量分析;广西栽培品金银花的质量与道地产区相当.

    作者:朱丹;李琼;张春花;贺琴;邓琛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新生儿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新生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患者来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经我院确诊的66例需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治疗的足月新生儿.将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全麻Ⅰ组(瑞芬太尼+七氟醚)和氯胺酮全麻Ⅱ组(氯胺酮+咪唑安定),每组33例.两组患儿分别经诱导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并根据患儿生理指标[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节维持麻醉药物浓度.记录两组麻醉患儿入室时(T1)、插管前即刻(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手术开始后1 h(T4)、拔出气管插管时(T5)共5个阶段患儿的生理指标参数(HR、MAP及SpO2)变化、一次插管成功率、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均为100%;手术麻醉的T3~T5阶段Ⅰ组患儿HR低于Ⅱ组(P<0.05),T4阶段Ⅰ组SpO2低于Ⅱ组(P<0.05),Ⅰ组、Ⅱ组的HR、SpO2和MAP及RR麻醉过程中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术后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Ⅰ组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前后未出现低血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传统的咪唑安定联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相比,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在新生儿全麻中麻醉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和苏醒时间,值得在新生儿手术麻醉中推广.

    作者:荀世宁;张玉勤;焦明娜;张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壮药了刁竹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了刁竹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为控制该药材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HPLC的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摸索,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进行筛选.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药材破碎度为过三号筛的粉末,提取溶剂为甲醇,溶剂加入量25 mL,回流时间30 min.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了刁竹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琴;蒋伟哲;黄瑞松;陆峥琳;叶积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TG/ALG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以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S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环孢菌素A、雄激素、造血因子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了ATG/ALG.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1.2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效果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3+、CD+、CD8+、CD3+/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3+/CD8+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发热、皮疹、血清病、肝损害、肾损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G/ALG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SAA患儿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余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