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调查分析

王小军

关键词:CVC患者, 感染分布, 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患者的感染分布,以便为CVC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0例CVC患者为对象,观察CVC患者的感染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CVC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的550例CVC患者中,共计69例CVC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5%.CVC尖端培养结果提示,69例CVC感染患者中,23例为阳性;通过分离得到病原菌23株,其中12株为革兰阳性菌,占52.2%;9株为革兰阴性菌,占39.1%;还有2株为真菌,占8.7%.在69例CVC感染患者中,52例为局部定植,10例为局部感染,7例为菌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龄、导管直径大小、导管管腔多少、导管置留时间长短以及有无糖尿病史,为影响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CVC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因素、留置时间因素、导管因素以及合并症因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青光眼阀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外伤继发的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针对利用大剂量的药物都不能控制眼压的30例(30只眼)眼外伤且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在受伤后的2个月内行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观察并记录下不同的随访时间节点的手术成功比率.此外,还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以及佳矫正视力等数据,以协助判断青光眼阀植入术对于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结果:末次随访19例中,手术完全成功16例(84.2%),条件成功3例(15.8%);平均眼压为(2.01±0.07)kPa,比术前眼压(5.67±0.24) kPa明显下降,同时术前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随访时点平均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明显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后末次随访时间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0.40)明显低于术前(LogMAR视力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早期出现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3例,而无持续性的低眼压、浅前房、引流管暴露以及局部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军;王秀超;杨洪帅;张英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评价孤立性肺肿块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评价孤立性肺肿块的可行性.方法:69例孤立性肺肿块患者,病灶数共69个,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VNC)图像CT值、常规增强CT值及碘分布图CT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块常规平扫分别与VNC(A)、VNC(V)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静脉期常规平扫与VNC(A)图像CT值均显示高度一致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r=0.91及r=0.93,均P=0.00.常规平扫图像SNR较VNC图像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C图像质量较常规平扫图像稍差,两者图像质量评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图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增强与碘分布图CT值显示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r=0.89,P=0.00).常规增强扫描患者接受CT-DIvol总量、DLP及ED总量分别为(43.68±3.89)mGy、(1 130.21±109.87)mGy·cm及(15.82±2.03) mSv,双能量扫描患者接受CTDIvol总量、DLP及ED总量分别为(29.23±3.11)mGy、(738.69±90.46)mGy·cm及(10.34±1.37) mSv,两种扫描方式患者接受CTDIvol总量、DLP总量及ED总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双能量扫描患者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降低约33.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增强扫描一次能获得VNC图及碘剂分布图,在不影响图像质量下用VNC能够代替常规平扫对肺部孤立性肿块性质进行评价,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邓东;彭业胜;李凯;张小波;黄福灵;李春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地区人工栽培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总黄酮的含量,考察广西金银花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建立了金银花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广西不同地方栽培的金银花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建立的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测定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及定量分析;广西栽培品金银花的质量与道地产区相当.

    作者:朱丹;李琼;张春花;贺琴;邓琛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之一.继Masura等[1]首先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行PDA介入封堵成功后,先后出现多种介入封堵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随着操作技术及封堵器材料的不断发展,其临床疗效亦可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甚至可逐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优选的治疗手段.基于大量的研究证实[2,3],对经导管介入治疗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取得共识,但对特殊类型PDA的介入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如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治疗的时机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等.对特殊类型的PDA治疗,至今尚无较统一的方案.本文就封堵术后大量残余漏或再通的PDA、复合型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PDA、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的PDA介入治疗新进展予以综述如下.

    作者:陈其青;郭盛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8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SAQ量表和GHQ-28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Q量表和GHQ28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永群;梁秀红;熊妮;邹东华;唐艳;龙良;陈宝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肺动脉高压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肺动脉高压患者177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指标,与同期181例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果:(1)以肺动脉收缩压为因变量,以房颤(X1)、肺淤血(X2)为自变量,得到多重线性回归方程:Y=62.37-5.37X1+3.10X2(F=3.506,P=0.03);(2)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大体积(LAVmax)、二尖瓣反流压差(MRP)、二尖瓣反流量(MRV)、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0.47、0.20、0.05、0.85、0.48(均P<0.05).结论:房颤、MVA是肺动脉高压的保护因素,肺淤血、LAVmax、MRP、MRV、VTI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敏华;郭盛兰;覃诗耘;吴棘;张棣;邓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或)培养虑液蛋白10(CFP-10)致敏的T细胞,并与PPD皮试、腺苷脱氢酶(ADA)、胸水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DNA)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ESAT-6阳性率为85.42%,CFP-10阳性率为75.00%,ESAT-6/CFP-10(E/C)阳性率为91.67%.对照组ESAT-6阳性率为6.67%,CFP-10阳性率为6.67%,E/C阳性率为8.89%.两组各项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ESAT-6)敏感度为85.42%,特异度为93.33%,约登指数为0.786,诊断准确率为89.25%;T-SPOT.TB(CFP-10)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3.33%,约登指数为0.683,诊断准确率为83.87%;T-SPOT.TB(E/C)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1.11%,约登指数为0.828,诊断准确率为94.62%.T-SPOT.TB各项指标优于其他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 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对于胸腔积液疑似结核菌感染患者予以辅助诊断可增加准确性.

    作者:张亦飞;廖小雯;张丽仪;田东波;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初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70例(膀胱癌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根据TNM分散,T1期31例,T2期21例,T3期8例,T4期10例.健康对照组70例(均来自于本院健康体检者)的病历资料及全血RDW数据.采用76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膀胱癌组和对照组RDW、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DW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的RDW值(13.20±1.38)明显高于对照组(11.96±0.38)(P<0.05);在膀胱癌患者中,RDW与血红蛋白存在负相关关系(r=-0.259,P<0.05),与白细胞存在正相关关系(r=0.225,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DW(P<0.05)和性别(P<0.05)均为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的线下面积0.84(95%CI 0.768~0.912),以约登指数大时的切点作为诊断膀胱癌的cut-off值为12.33%,此时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1.4%.结论:RDW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有着明显的升高,有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体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炎症的发生及营养不良有着一定的关系.

    作者:周杨;于洋;张庆云;易贤林;蒙清贵;程继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脏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患者的感染分布,以便为CVC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0例CVC患者为对象,观察CVC患者的感染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CVC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的550例CVC患者中,共计69例CVC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5%.CVC尖端培养结果提示,69例CVC感染患者中,23例为阳性;通过分离得到病原菌23株,其中12株为革兰阳性菌,占52.2%;9株为革兰阴性菌,占39.1%;还有2株为真菌,占8.7%.在69例CVC感染患者中,52例为局部定植,10例为局部感染,7例为菌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龄、导管直径大小、导管管腔多少、导管置留时间长短以及有无糖尿病史,为影响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CVC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CVC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因素、留置时间因素、导管因素以及合并症因素.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研究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HTGP)模型的建立.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12只)、B组(30只),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饲养.满4周时行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A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AP组和C组,分别用雨蛙肽50μg/kg腹腔注射干预及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组也随机分为5个亚组:HTG+AP1组、HTG+AP2组、HTG+AP3组、HTG+AP4组和HTG组,分别用雨蛙肽50μg/kg、40 μg/kg、30 μg/kg、20μg/kg腹腔注射和生理盐水干预;苏木素—伊红染色(HE)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用底物酶法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AMY)含量.结果:经高脂饲料饲养后B组大鼠TG为(3.11±0.73)mmol/L,较A组的(0.99±0.30)mmol/L显著升高(P<0.01);与AP组相比,HTG+AP1组、HTG+AP2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AMY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HTG+AP3组、HTG+AP4组与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能够加重雨蛙肽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的胰腺损伤.

    作者:何家萍;符洪宗;王惠临;覃蒙斌;梁志海;唐国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物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处置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相应药效或毒性作用强度,因此,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在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然而,所有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都依赖于生物样品的测定,可靠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基于生物样品内源物质复杂以及药物含量低、样品数量多等特点,药物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对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属性比较强的方法学.目前国内外的生物样品药物分析方法有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酶标免疫法和微生物法等.本文将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徐红娟;刘雪梅;刘华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采用前路手术,52例采用后路手术.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前路手术B级14例,C级11例,D级5例;后路手术B级25例,C级21例,D级6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25.8个月(6~47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获较明显改善,前、后路手术Frankel分级分别改善1.8级、1.2级,脊柱序列基本恢复正常,但手术时间前路手术为(201.90±8.6)min、后路手术为(163.00±6.0)min,术中出血量前路手术为(1176.67±99.8)mL、后路手术为(746.15±55.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路手术均优于前路手术.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各有优缺点,前路手术减压更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岑文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及两者联合用药在家兔室颤模型中的复苏疗效比较

    目的:加压素在心肺复苏救治中是否优于肾上腺素,两者合用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仍有争议,本研究拟在家兔室颤模型中比较两者及两者合用的复苏疗效是否相同.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肾上腺素组、加压素组及两者联合用药组,每组20只.应用经胸壁交流电刺激方法对家兔诱导室颤,待室颤总时间达4 min时开始心肺复苏,分别于复苏后1 min,必要时于复苏后4 min、7 min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 mg/kg、加压素0.8 U/kg、或肾上腺素(0.2 mg/kg)+加压素(0.8U/kg),比较3组家兔10 min内的复苏成功率有无差异.在10 min内未恢复自主循环定义为复苏失败.结果:肾上腺素组、加压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61.1%、21.1%和57.9%,加压素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肾上腺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P=0.02,P=0.045);肾上腺素组的复苏成功率与联合用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压素在家兔室颤模型心肺复苏的救治中并未表现出肯定的疗效,能否用于心肺复苏的临床救治仍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郑君慧;李诺;谢露;覃涛;陈蒙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壮药了刁竹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了刁竹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为控制该药材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HPLC的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摸索,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进行筛选.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药材破碎度为过三号筛的粉末,提取溶剂为甲醇,溶剂加入量25 mL,回流时间30 min.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了刁竹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琴;蒋伟哲;黄瑞松;陆峥琳;叶积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状况的现状调查和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对于手卫生认识的现况,探讨执行不彻底的原因,同时找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对本研究中随机抽取的96例护理学实习生进行手卫生相关的操作考核、现场暗访以及问卷调查,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现况以及探讨对策.结果:实习生手部卫生的考核合格率为80.2%,而现场暗访的合格率为45.8%,且问卷调查发现手部卫生的依从率为76.0%,问卷调查与现场暗访结果显示,只是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后实习生洗手率基本保持一致之外,其他环节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实习生手部卫生的依从性比较低的原因有认为自己工作忙,严格依据七步洗手法会浪费时间;接受相关培训不到位;老师未起到表率作用;保护患者意识较差;管理者不够重视;监管不力等方面.结论: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执行力比较低,学校应该重视卫生知识宣讲,实习的医院更应该加强护理实习生的岗前卫生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卫生监督作用,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状况合格率以及临床依从性.

    作者:刘燕妮;刘静;王静;孙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选择性术前栓塞骶骨肿瘤动脉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前栓塞骶骨肿瘤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高骶骨肿瘤疗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骶骨肿瘤患者63例,于栓塞后24 h内进行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9例患者于一次栓塞后进行手术,设为单次栓塞组;24例患者于2~4次栓塞后进行手术,设为多次栓塞组;选择同期33例未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骶骨肿瘤患者,设为未行栓塞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单次栓塞组和多次栓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未行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次栓塞组较多次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住院时间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栓塞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多次栓塞组为29.17%,未行栓塞组为6.06%,单次栓塞组、多次栓塞组与未行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栓塞组与多次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行栓塞组术中1例患者因出血多而导致休克死亡,术后切口并发症、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等总发生率为15.15%,而单次栓塞组为30.77%,多次栓塞组为3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性术前栓塞骶骨肿瘤动脉是一种安全、可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单次或多次栓塞.

    作者:钟勇进;胡蕤;刘顺帆;王宝生;党明海;刘亚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吗啡和安定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镇静药物吗啡和安定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常规药物治疗30 min后症状未缓解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及安定组各50例,分别予以吗啡3~5 mg及安定3~5 mg静脉注射,必要时15~30 min后重复使用.同时以无创正压通气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20 min后的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临床疗效及依从性.结果:吗啡组治疗120 min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安定组(P<0.01),而PaO2、SpO2则高于安定组(P<0.01).两组治疗120 min后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吗啡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安定组82%(P<0.05),吗啡组依从性较安定组好(P<0.05).结论:吗啡及安定作为镇静药物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应用中均取得良好效果,而使用吗啡者疗效更佳,依从性更好.

    作者:宁正庆;候超志;彭仁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盆腔内sIMRT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紫杉醇盆腔内联合简化调强放疗(sIMRT)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盆腔内强调放疗(IMRT),观察组则联合运用sIMRT.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体积及毒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措施实施后总有效率、肿瘤体积以及毒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与本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杉醇并盆腔内sIMRT在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中近期疗效较佳,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莉;高宇;李硕;田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声带软组织黏液瘤1例

    黏液瘤为罕见肿瘤,它具有一种黏液样和黏滑外观.成年女性较为常见,大部分的黏液瘤发生在骨骼肌内,国内外鲜见报道.而发生在喉部的,国内仅1例关于声带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报道[1].现将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发现的1例声带软组织黏液瘤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声音嘶哑4年,呼吸困难2h于2015年4月12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声音嘶哑,呈持续性,时轻时重,用声过多后加重,无咽喉疼痛及咽部异物感等,无咳嗽、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限.

    作者:谭书杰;王涛;零兴勤;刘文杰;吴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择期宫颈环扎术与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和比较孕妇行择期宫颈环扎术和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和筛选关于孕妇行择期宫颈环扎术和紧急宫颈环扎术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择期宫颈环扎术组平均分娩孕周(WMD=5.31,95%CI 1.72~8.89,P=0.004)、平均延长孕周(WMD=10.81,95%CI 9.11~12.51,P<0.00001)、新生儿体重(WMD=1.19,95%CI 0.85~1.53,P<0.00001)、新生儿存活率(95%CI 3.79~16.08,P<0.00001)均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组.结论:择期宫颈环扎术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明显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

    作者:花艳蕉;孙燕;袁媛;钟莉娉;杜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