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电解质监测结果观察分析

卓婷婷;陈序

关键词:腹部手术, 电解质, 低钾血症, 低钙血症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各150例,分别作为胃癌根治术组(G组)、结直肠癌手术组(C组)和全子宫切除术组(H组),于术前24 h(T0)、麻醉诱导前30 min(T1)、麻醉诱导后1 hCT2)、麻醉诱导后2 h(T3)、手术结束时(T4)监测血各项电解质浓度、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记录各组患者麻醉时长、手术时长、总液体输入量、出血量以及尿量.结果:T1时,3组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比T0时均升高(P<0.05),其中G组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平均血清钾浓度较T0时降低(P<0.05),且低于其他两组G组患者血清钾浓度(P<0.05);C组患者的T1时低钙血症发生率比T0时升高,且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均P<0.001).结论:麻醉诱导前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较高,均以低钾血症为主,其中胃癌根治术患者为严重,而结直肠手术患者还容易出现低钙血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地桃花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体内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地桃花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其体内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灌胃给药,通过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大给药量(MLD)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地桃花水提物对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实验动物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10 mg/kg)和地桃花水提物3个给药剂量组(10 g/kg、20 g/kg、40 g/kg),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对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的抑制率.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灌胃给药后,无一小鼠死亡,地桃花水提物MLD为240 g/kg(折合生药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地桃花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P<0.01),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9.12%、24.09%、23.06%;地桃花水提物高、中剂量组能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P<0.05,P<0.01),足趾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0.23%、21.76%.结论:地桃花水提取物没有明显毒性;地桃花水提物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

    作者:蒙小菲;黄振光;杨玉芳;覃巧;黄小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术后短期并发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胃肠外科收治且进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结、直肠癌患者324例,男女比例为2.17:1,中位年龄58岁.肥胖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及体重偏低者(P<0.05),乙状结肠造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回肠及横结肠者(P<0.05),肿瘤晚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中期患者(P<0.05),接受专业宣教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P<0.05).体重指数、造口位置、造口指导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体重差异、肿瘤局部分期、造口部位及护理指导制定相应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方案,对降低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临床意义.

    作者:左红群;黄静芳;潘意;潘海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心脏内外科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治疗趋于低龄化和复杂化,单独的传统外科手术及经皮导管介入技术均难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学者们的思路开始转向外科手术和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2002年Hjortdal等[1]首次提出应用影像学和心导管介入技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复杂性CHD的理念,镶嵌治疗自此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大限度地发挥了心脏内、外科的治疗优势,尽量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缩短甚至避免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总体疗效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心导管介入或外科手术单独治疗难以获得满意效果的CHD.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技术是在镶嵌治疗中应用较多的影像学技术,尤其是超声心动图,在CHD镶嵌治疗的术前诊断、术中引导监测、术后随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常见CHD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梁丽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cN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cN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临床诊断为cN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80例,随机分为两组,纳米炭组38例,亚甲蓝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一侧或双侧腺叶切除加一侧或两侧Ⅵ区清扫,分别应用纳米炭及亚甲蓝局部注射的方法示踪淋巴结并辅助辨别甲状旁腺.结果:纳米炭组的淋巴结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7.3%;亚甲蓝组的淋巴结检出率为85.7%,准确率为80.9%,两组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术后血钙水平均优于亚甲蓝组(P<0.05).结论: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液相对于亚甲蓝在甲状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能显著提高清扫效率,降低术后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万福强;安玉胜;田玮;彭丽;秦中平;白凤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梗死CT分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CT分型构成及不同亚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过CT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336例,按照1996年施行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中医中风病诊断,同时按照脑梗死CT分型对所有病例进行分型.统计分析脑梗死CT分型的构成、中医中风病诊断符合率及不同亚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亚型的构成比及诊断符合率为:大脑大梗死16例(占4.8%,诊断符合率100%),大脑中梗死51例(占15.2%,诊断符合率76.5%),大脑小梗死39例(占11.6%,诊断符合率66.7%),腔隙性脑梗死106例(占31.5%,诊断符合率67.0%),多发性脑梗死86例(占25.6%,诊断符合率82.6%),小脑梗死10例(占3.0%,诊断符合率60.0%),脑干梗死28例(占8.3%,诊断符合率96.4%).CT分型各亚型中大脑大梗死与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大脑小梗死与脑干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干梗死之间与中风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亚型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中风病诊断与脑梗死不完全相符,脑梗死CT分型不同亚型诊断符合率亦不同.

    作者:李小婵;温春胜;吴新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正交试验优选肺感清合剂的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肺感清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优选肺感清合剂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应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水量、醇沉浓度为影响因素,选用L9 (34)表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肺感清的佳提取条件为每次提取0.5h,提取3次,10倍量水,醇沉浓度为50%.结论:优选工艺提取的合剂中黄芩苷含量高,该优选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王小洁;邱岳;黄银妹;彭晓丽;苏桂玉;蒋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采用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椎间盘性腰痛8例,腰椎滑脱(Ⅰ°)9例.病变节段:L1~L24例,L2~L36例,L3~L4 10例,L4~L5 22例,L1~L43例.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50~300mL,平均150mL,住院时间7~12 d,平均8d;术后屈髋乏力3例,症状在2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大腿前方感觉麻木感5例,症状在6~8周后均得到大部分缓解或消失;均未发现椎间隙定位错误,无脑脊液漏、大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无生殖股神经永久性损伤,无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3士1.8)、(24.5±3.6),比术前(7.6士2.8和12.0±5.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损伤少、时间短、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作者: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甘锋平;陈国平;詹翼;黄圣斌;李颖;邹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电解质监测结果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各150例,分别作为胃癌根治术组(G组)、结直肠癌手术组(C组)和全子宫切除术组(H组),于术前24 h(T0)、麻醉诱导前30 min(T1)、麻醉诱导后1 hCT2)、麻醉诱导后2 h(T3)、手术结束时(T4)监测血各项电解质浓度、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记录各组患者麻醉时长、手术时长、总液体输入量、出血量以及尿量.结果:T1时,3组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比T0时均升高(P<0.05),其中G组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平均血清钾浓度较T0时降低(P<0.05),且低于其他两组G组患者血清钾浓度(P<0.05);C组患者的T1时低钙血症发生率比T0时升高,且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均P<0.001).结论:麻醉诱导前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较高,均以低钾血症为主,其中胃癌根治术患者为严重,而结直肠手术患者还容易出现低钙血症.

    作者:卓婷婷;陈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外阴恶性肿瘤的手术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接受治疗的6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施行了经下腹部皮下通路的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等.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外阴切除术.其中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时间为90~135 min,术中出血10~45 mL,双侧淋巴结切除数目13~26枚,术后住院天数10~15 d,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均未出现下肢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癌的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它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治疗外阴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但其远期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殷艳;韦业平;黄燕;罗凤娥;麦虹;刘俐伶;邓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探讨其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AH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非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对照组)、NBP组,每组又根据时点不同分为12 h组与24 h组,检测各组间不同时点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对照组和NBP组的MDA、TNF-a、IL-1β、ICAM-1及细胞凋亡率均较非手术组升高(P<0.05),同一时点内(12h或者24 h),NBP组MDA、TNF-α、IL-1β、ICAM-1及细胞凋亡率较NS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SAH后早期,MDA、TNF-α、IL-1β、ICAM-1的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会升高,NBP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这些炎性分子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的发生,并降低SAH后细胞凋亡率,对SAH后的EB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珺;张琪;钱东翔;郭炜;王智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穿刺进针次数、病灶大小等因素对经皮肺穿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组穿刺取材成功率98.8%(388/392),病理确诊恶性病变155例,良性病变189例,病理确诊率87.76%(344/392);描述性诊断5.1%(20/392),假阴性6.1%(24/392).多种因素中,病灶大小对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2 cm者,病灶越大假阴性率发生率越高.结论:穿刺活检前详细评估病灶可提高超声引导下肺外周病变穿刺取材成功率.

    作者:唐师;李智贤;廖新红;王蕾;王斯达;陈圆圆;梁舒媛;廖春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腔内药物注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腔内药物注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本组的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术后宫腔内药物注射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后9个月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妊娠率(60.98%)显著高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宫腔内药物注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妊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季永芳;麻元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侧块锚钉悬吊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Twinfix锚钉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应用侧块Twinfix锚钉固定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其中3个节段12例,4个节段6例.18例患者中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9例,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5例,颈椎多节段退变压迫脊髓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JOA评分3~11分,平均(6.8±2.1)分.18例患者均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开门的节段数均为C3~C7,采用Magerl方法植入直径为3.5 mm,长度为12 mm的Twinfix锚钉进行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6分,平均(14.6±1.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改善率为(76.4±4.3)%,优良率89%.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正常或有不同程度恢复,椎体中矢状径与椎管中矢状径比值平均1∶1.2,锚钉无松动,没有出现颈椎不稳及再“关门”.结论: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早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黄宗贵;刘会江;戴海;黎裕明;庞俊峰;苏忠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囊肿切除缝合止漏术在单纯型舌下腺囊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囊肿切除缝合止漏术在单纯型舌下腺囊肿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32例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行囊肿切除缝合止漏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囊肿切除缝合止漏术治疗单纯型舌下腺囊肿,32例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有3例复发,治愈率为90.6%.结论:对于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行囊肿切除缝合止漏术不但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并且有效保存了腺体的功能,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剑波;邝海;蒙宁;李鸿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对其同时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检查对不同大小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70例患者中,经DSA检查有61例患者为阳性,共有72个脑动脉瘤,53例单发,8例为多发;经CTA检查,有59例患者为阳性,共有65个脑动脉瘤,52例单发,7例多发.CTA诊断脑动脉瘤病例的敏感性为96.72%(59/61),特异度为100%(9/9);经CT检查的65个阳性脑动脉瘤中,长径≥3 mm的真阳性有55个,假阴性有2个,敏感性为96.49%(55/57);<3 mm的真阳性有10个,假阴性有8个,敏感度为55.56% (10/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3 mm以上的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3 mm以下的脑动脉瘤检查的敏感性较低,漏诊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行DSA检查以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作者:赵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常规超声结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及RE检查的69个甲状腺结节,根据图像特征进行赋值评分,计算结节的联合评分,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结节分为良恶性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独使用常规超声评分和联合超声评分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有效性.结果:结节内部回声、边界、纵横比、有无微小钙化、内部血流及弹性评分等几个参数的联合评分在良恶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甲状腺结节的平均联合评分高于良性组甲状腺结节;以联合评分6分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界点,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87.5%、92.8%、93.5%与9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结论:常规超声结合RE能够显著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

    作者:方芹;何云;杨红;彭金波;吴玉泉;郭莉娟;褚桐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增液汤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增液汤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哈巴俄苷转移率、干膏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增液汤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增液汤颗粒处方量加水10倍,提取3次,每次2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增液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及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燕;巫玲玲;郭为;胡超;符静泉;周婉妮;蒋伟哲;付书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菲牛蛭素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vWF、PAI-1、t-PA分泌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菲牛蛭素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活力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分泌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菲牛蛭素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UVEC,建立凝血酶细胞损伤模型,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凝血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LDH含量,根据以上结果选取凝血酶佳诱导浓度进行试验;肝素为阳性药,菲牛蛭素分终浓度为1 U/mL、3 U/mL、4 U/mL 3个剂量组,MTT法测定菲牛蛭素对模型细胞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WF、PAI-1、t-PA含量,LDH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LDH含量.结果:凝血酶15 U/mL浓度组诱导作用明显;与凝血酶模型组比较:菲牛蛭素中剂量和大剂量组保护凝血酶对HUVEC的损伤的效果明显(P<0.01),菲牛蛭素小、中、大剂量组明显减少vWF、PAI-1分泌,增加t-PA含量(P<0.01).结论:高浓度菲牛蛭素具有保护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对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和血小板活化具有调节作用,使内皮细胞的抗凝、纤溶功能趋于正常,抑制血小板活化.其作用可能与菲牛蛭素对抗凝血酶诱导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vWF和PAI-1,增加t-PA的分泌释放,增加t-PA/PAI 1比值有关.

    作者:黄栎莹;刘言香;黄秋燕;黎渊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探索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烧伤整形外科的难愈性创面患者2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伴有肌肉、肌腱、骨外露或局部严重感染,经清创后行VSD吸引并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后,近期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率、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远期随访观察复合皮质地、弹性及瘢痕增生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17例,成活率为85%;3例溶解失活,原因为局部感染2例,关节制动不佳1例.存活的17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率达97%.17例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至3年,人工真皮自体薄层皮生长良好,光滑有弹性,柔软耐磨,少量皮肤色泽改变,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及继发功能障碍,具有中厚皮移植特点.结论:VSD联合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成活率高,创面愈合质量好,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阳超;黄宗伟;陆锡韬;丁华荣;李德绘;蒙诚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5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观察组)实施FTS理念指导下的康复治疗模式.选取42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进行康复治疗.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FTS理念可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仲健;宗双乐;梁卫东;李立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