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治疗HBV阳性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姚钦江;马卫国

关键词:拉米夫定片, HBV阳性, 晚期原发性肝癌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阳性晚期原发性肝癌作用.方法:将诊断明确的5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模拟剂1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放弃其他治疗,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2周治疗后评价客观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在疗效控制情况、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阳性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可改善生活质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入选的152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CP组和DHS组各76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优良率90.8%,DHS组优良率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较LCP组明显缩短或减少(P<0.001);LCP组并发症发生率1.3%,DHS组并发症发生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和DHS都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内固定装置,各有优缺点,LCP整体结构稳定,内固定疗效优于DHS,且并发症少;而DH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较适合EvensⅠ、Ⅱ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韦赤勇;杨有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Pusher综合征5O例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采用以颈紧张反射和重心控制练习的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平衡功能障碍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评定采用Fugl-Meyer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平衡、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文锐;吴小平;张启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s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4,7,14天的血清IL-6、TNF-α、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水平即升高[(14.77士7.86)μg/L,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 μg/L],再逐渐下降,第14天IL-6水平仍未降到正常[(9.70士4.61)μg/L,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升高达峰值[(59.38士14.37)μg/L,P<0.01].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各时点间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r=0.541,P<0.01;r =0.646,P<0.01;r=0.305,P<0.05).发病第1,4,7天血清TNF-α水平与sICAM-l、sE-selectin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IL-6和TNF-α的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脑损害的程度的评估,而sICAM-1、sE-selectin则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发生相关但却与脑损害的程度无关.

    作者:陈芳梅;尹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与应用概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51%~73%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1],对吞咽进行评估有利于预测吞咽障碍的各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等,能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目前评估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临床医生在床旁通过体格检查或使用某种量表对吞咽进行评估;另一类是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吞咽进行评估.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龙耀斌;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ICU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ICU中行CBP治疗的MODS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检查、疾病危重度评分等,对比分析CBP治疗前后临床参数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共收集进行CBP治疗的MODS患者401例,患者ICU期间行CBP治疗的主要指征为:氮质血症(62.3%)、少尿或无尿(51.4%)、急性肺水肿(27.9%);②通过CBP治疗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血肌酐、APACHEⅡ评分降低,氧合指数(PO2/FIO2)升高;③死亡组患者年龄大、衰竭器官数多、A-PACHEⅡ评分高,病情更为危重;④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CBP治疗前衰竭器官数、APACHEⅡ评分为临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BP能改善ICU中MODS患者的预后;有条件应及时转入ICU进行病情监测和CBP等多脏器支持治疗.

    作者:伍民生;赵晓琴;周红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疗程评价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疗程.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1年3月,并查阅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来补充.纳入所有研究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6个月或更长时间抗凝组与3个月抗凝组的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亚组分析,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接受12个月或更长时间抗凝组与抗凝3个月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但更长时间抗凝组出血发生率高于短期治疗组(P=0.02).结论:延长抗凝时间与抗凝3个月相比,未能显著减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栓塞复发率,可能3个月抗凝治疗足够;延长抗凝时间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陈俊健;邹小英;孔晋亮;王可;简丽娟;吴海英;陈一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炼钢厂接触噪声女工月经情况调查分析

    噪声是冶金行业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除了听力损害外,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损害,还可扰乱人体多个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探讨噪声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我院于2010年12月对广西某炼钢厂接触噪声的女工进行了妇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红;朱林平;杨艳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误诊12例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误诊的12例TAO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被误诊为眶尖肿瘤的TA()的患者均缺乏典型的甲亢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除2例TSH稍偏低外,其余各项甲状腺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所有患者均有眼睑征,水平位CT在眶尖均发现一疑似肿瘤.结论:详细的眼部检查及常规CT水平位和冠状位结合扫描可有效避免TAO误诊.

    作者:杨文娟;班胜刚;何剑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术中静脉注射肝素的作用与风险研究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中静注肝素对预防微血管栓塞、提高断指存活率的作用及其对其它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断指再植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松血管夹进行血管吻合之前10 min静脉推注50 IU/kg肝素,B组术中不静注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因失访、需要其它治疗等原因11例被排除,其余49例病人中A组24例42指,B组25例35指.两组的一般资料、术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和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肢再植术中注射50 IU/kg肝素对预防微血管栓塞无明显优势,但同时也没有增加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断指再植的存活率与术中注射肝素无关.

    作者:舒涛;李书振;苗子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优化麻醉科流程缩短接台手术时间在快通道手术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优化麻醉科工作流程中设立麻醉准备间与恢复室在快通道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作用.方法:将手麻二区6个手术间设为流程优化组,手麻一区6个手术间设为传统流程组,比较两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结果:流程优化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为(35.53±12.579)min,传统流程组为(71.67±30.213)min,流程优化组明显比传统流程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短(P<0.05).结论:优化麻醉科工作流程中设立麻醉准备间与恢复室是科学、可行有效的,它能明显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显著提高手术室使用率,在快通道手术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梁宁;马利;胡俊;黄中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下套扎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29例临床分析

    Dieulafoy病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往往出血量大,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病例报道亦逐渐增多.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29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予套扎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中,男20例,女9例,年龄28~81岁,平均47.2岁.患者均否认有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有尿毒症病史1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临床表现为呕血伴解黑便25例,仅黑便4例,血红蛋白35~95 g/L,肝功能均正常,B超提示脂肪肝2例;出血前有诱因7例(2例为饮酒,1例过度劳累,4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者:廖远庄;孔宙;韦琪;温福铭;蒋莹;谭奕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首次经口进镜34例,首次经肛进镜32例,16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69/82),13例病因不明.出血形式中,显性出血74例(90.24%),隐性出血8例(9.76%).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统华;陈远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南宁某社区居民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南宁某社区居民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南宁某社区1 250例居民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该社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总患病率为3.36%(42/1 250),女性30例,男性12例,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该社区糖尿病的总患病率为12.0%(150/1 250),糖尿病患者中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女性16例,男性14例,女性发病率类似于男性(P>0.05).在调查人群中,患病人(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及两者兼有患者)与非患病人分别为192例和l 058例,分别占总人数15.36%和84.64%.BMI、收缩压、舒张压在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筛查并发现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对于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卓苏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带血管腓骨推移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5例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是一种罕见畸形,其发病率低,但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且复发率高,临床治疗困难.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带血管腓骨推移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再卿;陈仕平;陈武;何华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健脾化瘀药膳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和瘦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药膳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瘦素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干预组,低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高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肥胖模型对照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灌胃给药治疗,实验3个月后,自尾静脉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瘦素.结果:预防干预组、高剂量和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比肥胖模型对照组低(P<0.05),但低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组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药膳的预防干预和高、中剂量健脾化瘀药膳的使用均可降低大鼠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作者:曾高峰;张志勇;宗少晖;熊春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56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arden分型,Ⅰ型5例、Ⅱ型11例、Ⅲ型33例、Ⅳ型7例.随访1年至7年8个月,平均4年6个月.51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91.1%.8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率14.3%.1例螺钉切割头颈,3例螺钉松动骨折再移位.髋关节功能评价,优17例,良33例,差6例,优良率89.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术后患者可早期坐起及活动肢体,有效防止骨折合并症发生.良好的复位及适当有序的功能锻炼是获得优良疗效的关键.

    作者:劳晨登;黄宗贵;戴海;庞俊峰;秦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关节炎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合并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分析3例XLA合并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儿1岁后开始反复呼吸道感染,4岁后出现关节炎,2例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主要累及膝、腕、髋、骶髂关节等大关节.免疫球蛋白均显著降低,CD19<2%.1例关节腔穿刺提示为化脓性炎症,1例穿刺液检查正常,1例行膝关节镜检查显示为化脓性滑膜炎.关节X线检查可见关节肿胀,1例关节MRI显示滑膜增厚并关节积液.3例患儿基因诊断均存在Bruton'S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3例患儿子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布洛芬治疗,1例规则治疗后患儿关节功能恢复,2例不规则治疗,1例关节未发生进一步损害,1例关节屈曲畸形.结论:XLA合并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关节炎可能与感染有关;早期、规则IVIG治疗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不规则治疗可能影响预后.

    作者:蒋敏;农光民;杨晓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49)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41),比较两组足部欧米诺开始变色时间及完全变色时间等.结果:两组欧米诺开始变色时间分别为(3.2±2.16) min和(1.72士1.08)min(P<0.01),完全变色时间分别是:(1.72±1.08) min和(13.75士6.77)min( P<0.01);两组欧米诺检查阳性分别为31例和16例,阳性率分别为63.27%和39.02%,两组欧米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阈值分别为:(18.56士9.51)V和(12.38±3.76)V( P<0.01).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65士1.83)%和(8.98±3.54)%(P<0.05),而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足部自主神经功能及足部神经感觉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差,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视网膜及足部神经供血差所致.

    作者:谢新荣;赵弋于;马春苏;赵妮;赵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 5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 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8例阴道试产,其中30例试产成功,占34.9%,再次剖宫产56例,占65.1%;②VBAC组产后24 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和住院天数均比RCS组明显减少(P<0.05);③VBAC组产后24 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CS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PCS组明显增多(P<0.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国芬;农红映;韦湛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路手术对治疗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8例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其中对于5例小于3岁的患儿行经胸腔或经腹膜后的切口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支具矫正;对于3例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结果:术后随访2~11年,平均4.3年,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及躯干位移.侧弯角右术前平均的36.5°矫正到12°(矫正率达66%).对于小于3岁的患儿组的矫正效果,侧弯角由术前的37.7°矫正至9.6°,后凸角由术前30.5°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23 mm恢复至5 mm;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组,X线及CT相关参数湿示T4~L3椎弓根的横径从(2.6±0.43)~(5.2±0.85)mm;选用的螺钉的直径为3~4 mm,长度为30~40 mm;侧弯角由术前的40.9°矫正至12°,后凸角由术前32.5°矫正至8°,躯干位移从29 mm恢复至7 mm,侧弯角及后凸角丢失分别为2°和3°,所有患儿丢失角度不超过5°,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周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针对患儿的年龄和畸形程度采用前路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牵引石膏矫正;或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均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对保证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尤为重要.

    作者:詹新立;肖增明;沈建成;陈前芬;贺茂林;罗高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