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赵劲民;杨志;苏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麻疹散发病例及小范围爆发流行时有发生.现将2006年6~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28例儿童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瑞红;陈志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复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包括再次肝部分切除术及肝移植.有关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国内报道尚少.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对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苏铭;黎乐群;肖开银;郭雅;杨定华;彭民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晚期肺部恶性肿瘤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 cava syndrome,SVCS) 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春;韦成信;曹健斌;黄健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新生儿肠外营养(PN)的常见并发症, 1999年9月至2006年8月我科进行PN治疗早产儿76例,发生PNAC 3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海英;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2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脑膜动静脉瘘(DAVF)5例,烟雾病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造影阴性67例.结论:DSA检查对鉴别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SA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作者:唐景峰;肖绍文;张超元;罗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未用过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直接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初始剂量为25 μg/h,根据疼痛强度评分调整剂量,将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记录疼痛强度评分、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时间为30 d.结果:治疗前疼痛强度评分均值为(6.97±1.06)分,治疗后第1,3,6,9,15,30天分别降至(2.75±0.83)分、(2.34±0.89)分、(2.14±0.86)分、(2.03±0.73)分、(2.20±1.14)分、(1.94±0.93)分,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00),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3.38%,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嗜睡,无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未用过阿片类止痛药的癌痛患者效果好,安全,使用方便,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用药.
作者:周晓敏;钟进才;阙铁生;张华萍;韦永凤;林章华;韦美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活动的增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成团泛菌低分子脂多糖(LPSp)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应用掺入法进行Ames试验,采用组胺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将试验分为加和不加代谢激活系统S9 2组平行试验,LPSp设100、50、25、12.5、6.25 mg/皿 5个剂量组,通过观察回变菌落数来考察LPSp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遗传毒性.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LPSp设40、20、10、5 mg/kg 4个剂量组,通过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来考察LPSp对小鼠体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在Ames试验中,LPSp各剂量组引起的回变菌落数未超过对照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以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显示,LPSp4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Ames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LPSp的结果均呈阴性.结论:LPSp对所试菌株和小鼠体细胞无诱变性.
作者:冷静;韦锦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解HBV宫内感染婴儿的转归情况,揭示HBV宫内感染后免疫干预条件下不同喂养方式对乙肝形成的影响,我们对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定元;黄福文;谭广萍;方梓羽;黄英;罗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全麻对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下腹部癌症病人27例,其中观察组13例接受术前辅助化疗(全部为单次静脉化疗用药),对照组14例未行术前辅助化疗,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 h、手术结束时、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采集静脉血4 ml检测cTnI、心肌酶CK、CKMB.结果:①观察组病人cTnI于手术结束时开始明显升高(P<0.05),术后1 d达峰值(P<0.01),术后3、7 d下降,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病人cTnI于手术结束时轻度升高(P>0.05),术后1 d达峰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峰值明显较观察组低(P<0.01);③手术结束至术后1、3 d,CK、CKMB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各个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辅助化疗的癌症病人在接受全麻和手术治疗时,心肌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注意心肌损伤的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
作者:何并文;朱蔚琳;黄冰;温文钊;秦雪;朱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繁忙环境、社会心理压力大、锻炼身体少的人群,受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尤为突出.
作者:肖康飞;韦成全;肖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RI在跟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跟腱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7例为跟腱完全断裂,MRI表现为跟腱广泛增粗、跟腱内见片状不均匀高信号,跟腱连续性中断;6例为不完全断裂,MRI表现为跟腱增粗,跟腱内见局限性片状、条形高信号,并可见部分连续的腱束影.可合并有出血、水肿及跟骨挫伤等.结论:MRI术前诊断跟腱损伤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
作者:李荣富;陆力坚;王大健;裴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移植模型,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UTI组(将UTI加入到灌注、冷保存液中)、对照组(灌注、冷保存液中不加入UTI);按0、12、24 h不同的时限保存移植肝脏,移植后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取肝组织标本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在相同保存时限UTI组的ALT及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LT及LD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UTI组的肝组织中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TI组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在移植初期将UTI加入到灌注、冷保存液中,对移植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UTI抑制了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膜稳定剂作用有关.
作者:古维立;洪勇;翁杰锋;肖海;曹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70%~90%的患者由于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而得到早期诊断[1,2],仅少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为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价值,现对1991年1月至2001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鹤;陈心秋;黄薇;李菲;姚德生;高琨;潘忠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43 例胃癌组织、17例异型增生组织、15 例肠上皮化生组织及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IGF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 IGF2表达水平为 0.865 1±0.076 2,异型增生组为0.784 2±0.071 8,肠化生组为0.553 8±0.048 7,正常组织为0.264 1±0.042 5.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IGF2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和发展有关,可能是胃癌的早期分子标记.
作者:覃江;梁增文;黄振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水杨酸钠给药对幼年豚鼠螺旋神经节谷氨酸脱羧酶(GAD)蛋白表达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出生7 d的幼年健康豚鼠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对照组;B组:低剂量水杨酸钠给药组(200 mg/kg·d-1);C组:中剂量水杨酸钠给药组(300 mg/kg·d-1);D组:高剂量水杨酸钠给药组(450 mg/kg·d-1).给药前和给药15 d后检测ABR阈值,然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豚鼠螺旋神经节GAD蛋白表达.结果:①给药15 d后B、C、D 3组ABR阈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 B、C、D 3组以D组ABR阈值提高为明显,C组次之,B组ABR阈值改变小;②B、C、D 3组GAD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B、C、D 3组以D组GAD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降低为明显,C组次之,B组GAD蛋白表达改变小.结论:水杨酸钠可显著提高豚鼠ABR阈值并使豚鼠螺旋神经节GAD蛋白表达降低,其改变豚鼠螺旋神经节GAD蛋白表达以及ABR阈值与给药剂量有关.
作者:尹时华;唐安洲;谭颂华;陈平;谢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同时发生的创伤,且其中至少一处是威胁生命的.损伤脏器越多死亡率越高.
作者:韦向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妊高征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脱水、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特别是重症先兆子痫或子痫产妇,在麻醉前、中或后都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心脏病、左心衰竭、肺水肿或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危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作者:郑剑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对猪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Cl4/乙醇法建立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行DSRS,术中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压力,手术前后CT测量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结果:DSRS后,脾静脉压力明显下降,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无明显变化,左肾静脉压力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见左肾淤血等情况出现.结论:DSRS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可选择的较理想术式.
作者:田磊;黎宁钦;刘庆仪;周燕;廖锦元;王喜军;陆云飞;黄仲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金花茶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及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及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按随机分组法分为7组,每组13只,分别连续给含有不同受试物的饲料及腹腔注射1剂DEN(150 mg/kg·体重)处理,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内γ-GT灶的数量(个/cm2)和大小(mm2/cm2);用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和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采用噻唑蓝(MTT)法半数抑制率测定 (IC50),观察金花茶浓缩液及茶花浸泡液对肝癌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有无抑制作用.结果:除茶叶渣组外,其它各实验组(包括茶花组,不同浓度浓缩液组)的γ-GT阳性灶的总面积、阳性灶的个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半数抑制率实验显示金花茶茶花、茶叶浸泡液及金花茶浓缩液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肝细胞则无抑制作用.结论:金花茶对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反应趋势;金花茶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肝癌的预防剂.
作者:李翠云;段小娴;苏建家;汪云;欧超;李瑗;曹骥;杨春;岳惠芬;付镜远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