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控制性超排卵中血清E2、L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张海英;孙燕萍;柳青

关键词: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雌二醇, 黄体生成素, 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激素水平对助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个IVF-ET周期,采用磁酶免技术,测定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不同E2、LH水平对用药天数、用药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卵、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HCG日不同E2水平组间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2增高获卵数增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2<1 500 ng/L组使用促性腺激素(Gn)药量增多,与E2>3 000 ng/L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H水平<1.2 IU/L和≥1.2 IU/L组间胚胎植入率分别为26.27% 和10.3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23% 和20.6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H<1.2 IU/L组用药时间延长,药量增多.结论:注射HCG日血清E2水平与获卵数和使用Gn药量有关,但不能预测IVF-ET的妊娠结局,低LH组有着较高的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但使用Gn时间延长、药量增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早期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采用LPLD法治疗21例(腹腔镜组),剖腹手术治疗20例(剖腹组).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剖腹组,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腹组.结论:LPLD早期治疗SAP,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政华;贺咏宁;贺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2例分析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的胃排空延迟[1].长期以来,其命名不统一,有称之功能性胃排空延迟、胃瘫、胃麻痹、术后胃无张力症等,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若诊断治疗不当,常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意义.1995年6月至2004年9月我科共行42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22例胃排空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繁余;王维良;唐爱民;洪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

    肾病综合征(NS)常伴有高脂血症,以往一般认为主要为胆固醇升高.脂蛋白(a)[LP(a)]是一种独立的脂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有较深入的研究,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42例NS患者治疗前后的LP(a)的水平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磨红;赵志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菲牛蛭提取物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研究菲牛蛭提取物对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动脉血栓和大白鼠静脉血栓模型,静脉注射菲牛蛭提取物每千克60个抗凝血酶单位 (60ATU /kg),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测定其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给药后,菲牛蛭提取物对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湿重和干重均有明显减轻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菲牛蛭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渊弘;杨洋;黎肇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糖浆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复方苯海拉明糖浆(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c Syrup)是我院药剂科研制的一种口服液,每支10 ml,主要成分有盐酸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为抗过敏药,主要用于婴儿湿疹,异位性皮炎等,也可用于小儿伤风感冒,临床疗效较好.质量标准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测定一直为硝酸银滴定法,准确性较差.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糖浆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芳;黎远东;吴春晓;黄其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疾病与乙肝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的关系

    目的:对比有上消化道病变(消化性溃疡、黏膜糜烂病变等)同时存在HBV相关疾病者胃、十二指肠黏膜对HBV的易感性及与血清HBV感染的一致性,从基因分型的层面进一步证实上消化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ELP)测定36例HBV相关疾病者及16例上消化道黏膜正常的HBVDNA阳性对照者,分析胃肠黏膜、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及各基因型的分布特点.结果:上消化道损害组黏膜及血液中HBVND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黏膜中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型基因发生率高,黏膜HBV感染率与血清HBV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上消化道病变易致HBV感染及HBV相关疾病的发生,上消化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HBVC、D型基因为其主要类型.

    作者:唐星火;覃山羽;郭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口腔颌面部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常规病灶扩大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手术范围广,破坏性大.术后可出现语言不清,进食不便并影响容貌,患者术后生活和生存质量下降. 前臂游离皮瓣解剖恒定,易于切取,血管蒂长,管径较粗,便于吻合,皮瓣薄而柔软,利于造形,适合修复唇、颊、口底、咽缺损,部分或近全舌再造,可折叠修复颊部洞穿缺损,能较好地恢复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我科2001~2005年12月施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7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巨块型宫颈癌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20世纪90年代妇科肿瘤学者们对宫颈癌的化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开展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新模式,取得了较为令人鼓舞的效果.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属于NACT的范畴,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微小浸润,减少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而易于施行[1],本文报道76例巨块型宫颈癌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胡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学龄前儿童全血锌

    锌与多种酶、激素的合成有关[1],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锌的缺乏与否,关系到孩子身体、智力的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健全,所以防止小儿缺锌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指血锌容易受组织液的影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血清锌是目前常用的方法[2].但血清锌取血量多,而全血锌取血量少,受影响因素少,操作简单,儿童也易接受.因而,笔者对1 731名南宁市0~6岁儿童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静脉血全血锌,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牡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特点与耐药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可定植于人的鼻咽部和皮肤等处,健康人群中约20%携带金葡菌,60%左右的人间断携带,而不携带的人只占20%[1] ,长期以来该菌始终是一种主要呼吸系统常见的致病菌,其耐药性在不断增加 .为了解近几年金葡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金葡菌肺炎312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新梅;卢翠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铅中毒动物模型制备及排铅试验的研究

    目的:用两种排铅配方对铅中毒模型动物进行排铅处理,观察排铅效果与铅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方法复制铅中毒模型,用两种排铅制剂对模型大鼠动物进行试验.结果:铅中毒模型中血铅水平的高低与排铅试验中尿铅排除量及排铅时间长短有关,过度铅吸收停铅后的排铅时间长,体内铅蓄积性高,对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有效控制铅中毒模型,对了解不同接铅水平机体的尿铅排除规律有重要作用.

    作者:江世强;葛宪民;陈晓琴;李羡筠;甘永金;陈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波辐射对白色念珠菌生物学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E-7250型2 450 MHz,输出功率20、40、60 W的微波辐射对接种后的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情况进行实验室的观察.将接种的白色念珠菌的试管分别按不同的辐射时间、辐射次数接种为辐射10、15、20 min;每一辐射时间段分为辐射1次、3次、6次、9次的组别.按设计分组辐射完成后,置27 ℃恒温箱内,观察30 d后试管内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生物学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输出功率60 W的微波辐射,30 d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情况:10 min辐射1、3次为较旺盛生长(+ + +),辐射6、9次为少量生长(+ +).15 min辐射1次为较旺盛生长(+ + +),辐射3、6次为少量生长(+ +),辐射9次为微量生长(+).20 min辐射1次为少量生长(+ +),辐射3次为微量生长(+),辐射6、9次为很微量生长(±).结论:60 W,2 450 MHz的医疗常用微波辐射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辐射的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作者:杨少华;程培华;陈德华;黄熙;郭昆义;罗美芳;黄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实验分4组.脂肪乳剂LTP组、依托咪酯LTP组、D-2-氨基-5-磷酸戊酸(D-APV)+脂肪乳剂LTP组、D-APV+依托咪酯LTP组的脑片分别以30 μl脂肪乳剂、30 μl依托咪酯(相当于5 μmol/L)、50 μmol/L D-APV+30 μl脂肪乳剂、50 μmol/L D-APV+5 μmol/L依托咪酯预孵60 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 min,然后给予高频刺激(HFS),继续记录EPSC 40 min.结果:给予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D-APV后,大鼠海马CA1区HFS不能诱发LTP;脂肪乳剂LTP组给予HFS后,产生LTP,HFS后0~10 min 、11~40 min 的EPSC值分别为基础值的154.2%和150.7 %;依托咪酯LTP组给予HFS后,EPSC值迅速增加,然后逐渐下降,HFS后0~10 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127.8%,10 min后达基线水平,HFS后11~40 min的EPSC值与HFS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实验条件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5 μmol/L依托咪酯不影响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P的诱导,但损害LTP的维持.

    作者:蒋晖;白靖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明原因发热71例病因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根据已有的病因分类考虑患者可能病因对临床医师有很大的帮助.现对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FUO病例共71例进行病因分析.

    作者:韦秋敏;兰枝东;卢荣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生产、使用,与抗生素相关的伪膜性肠炎(PM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本文就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PMC的认识.

    作者:陈远能;邓德海;赖铭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RP-HPLC法测定喷昔洛韦凝胶含量

    目的:建立喷昔洛韦凝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7.0(10:9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2 nm,柱温:室温.结果:喷昔洛韦在5.0~10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99.8%,RSD=0.48%,精密度RSD=0.71%.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完全适合喷昔洛韦凝胶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成章;吴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83例

    肩周炎是推拿科临床常见病,针灸和推拿是其主要的中医康复手段.1998年3月至2004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患者8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军;雷龙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妇科手术137例体会

    我院从2004年起,对以往单纯宫腔镜或腹腔镜不能同时治疗既有宫腔又有腹腔病变的病例,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的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韵洁;于江;俸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在阴道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1].2004年7月至2006年3月我们在使用阴道镜诊断、治疗宫颈病变中,采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检查与治疗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一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母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偶咳血丝痰1年余.体检:生命指征正常,血压16.8/9.33 kPa,呼吸13次/min,体温36.7 ℃.心、肺、腹未见异常体征.X线平片见左下肺后基底段大小为4 cm×5 cm分叶状、边缘光整肿块影.

    作者:潘少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