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两种止痛方法的对比观察

邹建平;黄燕娟;冉雪莲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术, 泌乳素
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与传统肌注哌替啶止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剖宫产术产妇,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术毕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做硬膜外镇痛,对照组采用肌注哌替啶止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睡眠情况、PRL变化、早活动及肠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活动早,镇痛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不影响肠排气时间.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能增加PRL分泌,促进早泌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重量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3DE)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重量及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方法:扩张型心肌病病人32例,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采集其二维图像,然后在TomTec echo-scan三维超声工作站脱机进行三维超声图像重建,采用三维圆盘总和法测量患者左室心肌重量(LVM)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V)和射血分数(EF),同时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法测量上述指标.结果: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27例获得满意三维重建图像.应用3DE检测LVEDV为(165.15±26.59)ml,与二维测量的结果(158.44±22.49)ml相关性良好(r=0.754,P<0.01),3DE测量LVESV为(122.74±27.13)ml,与2DE测量结果(115.96士22.56)ml呈高度正相关(r=0.837,P<0.01),3DE测量EF为(0.26±0.05),与2DE测量结果(0.27±0.05)呈高度正相关(r=0.875,P<0.01),3DE测量LVM为(302.74±31.72)g,与2DE测量结果(278.07±39.02)g相关性良好(r=0.691,P<0.01).3DE检测LVM与EF呈高度负相关(r=-0.897,P<0.01).结论: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均可用于测量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容量、心肌重量和收缩功能,且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

    作者:庞玉生;刘唐威;郭盛兰;潘迪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对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192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对照组用甲醛甲酚根管内封药,一周后复查,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在消除自觉症状、促进瘘管愈合、减少封药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氢氧化钙糊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根管消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用于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较好.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探讨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机体免疫系统,大量杀伤免疫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监督功能低下,从而并发以机会性感染为特征的器官功能衰竭和(或)恶性肿瘤的严重慢性传染性疾病[1].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病人的生命将进一步缩短.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收治艾滋病病人7例.通过对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3例病人病情在治疗缓解中,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燕珠;钟柱英;陈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13例自愿选择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作无痛人流麻醉,观察麻醉镇痛效果评级、观察诱导前、诱导后2 min、手术结束HR、R、SPO2的变化,记录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有否吸氧、有否呕吐、药物总量等情况.结果: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镇痛效果优208例,占97.65%;良5例,占2.34%;优良率100%.差0例.无效0例.诱导后HR、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率<60次/min18例,呕吐发生率为0.46%.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副反应与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

    作者:周惠萍;刘家天;黄伟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营养支持在疾病治疗中日趋重要,随着上世纪80年代对肠功能的再认识,尤其是肠道黏膜屏障、细菌易位及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等概念的确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肠内营养(enternal nutrition,EN)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技术、制剂研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就上述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海球;许建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附104例报告)

    目的:观察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5~10轮,每次置换出脑脊液总量为40~100 ml,总疗程为3~7次.结果:104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迅速缓解,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龙健中;吴锦英;杨培全;吴清伦;冯兵;黎文欢;胡春明;陈春晓;蔡文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肝血清学阳性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及母婴传播的研究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阳性产妇乳汁及其婴儿血清中HBV-M及HBV-DNA,分析阳性率,指导哺乳,减少母婴间传播.方法:采集87例HBV-M阳性产妇的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及婴儿血清,运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个时期乳汁及婴儿血清中HBV-M及HBV-DNA,并与10例HBV-M阴性的健康产妇作对照.结果:①87例HBV-M阳性产妇初乳中有40例检出HBV-DNA(46%),对照组无一例阳性.HBeAg阳性组排毒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1);②三个时期乳汁中HBsAg检出率高于HBeAg(P<0.01);③乳汁三个时期HBV-M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过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母乳喂养儿0个月和10个月的HBV-M及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0个月时此两项的阳性率较出生时均有一定的增高.结论:①HBV-DNA检测与HBV-M检测具有相关性,用此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乳汁中HBV的检测能更好地指导哺乳;②产妇HBV-M阳性的婴儿应慎重进行母乳喂养,对于大三阳的产妇建议进行人工喂养,以减少HBV的母婴传播.

    作者:沈菁;潘敏;杨丽娟;刘小春;杜春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斜坡区胆脂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应用(附13例报告)

    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合适当手术入路治疗斜坡区胆脂瘤13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斜坡区胆脂瘤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29.8岁.病程3个月至6年.

    作者:冯大勤;肖绍文;黄玮;秦坤明;谭源福;杨雷霆;张超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及对策(附2例报告)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腔镜外科大而又复杂的手术[1,2],要切除的器官多,解剖复杂,由于术者手术经验、技巧不同,术中遇到的困难也可能不尽相同.我院微创外科中心成立后于2002年11月已成功进行国内第一例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003年12月又成功进行国内第二例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合这2例的手术实践,谈谈我们的体会.

    作者: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飞;黄玉斌;靳小健;李微筠;林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为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48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激素,对照组应用常规激素疗法,观察两组血纤维蛋白原(FIB)、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的水平变化.结果:LMWH治疗组FIB、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5),Scr治疗后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LMWH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陈战瑞;赵铖;黎伟;杨桢华;符娟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及其子代的胰岛素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及其子女在胰岛素代谢上的改变,以了解高胰岛素在上述疾病发病上的作用及高胰岛素这一易患因素的遗传性.方法:随机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病人各38、32、34例,并从每例病人的一级子女中随机选择一位子女组成子代组,同法选择34例健康老年人及其一级子代组成对照组.每一样本分别空腹检测身高、体重、空腹与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糖尿病、高血压病病人及其子代存在高胰岛素现象,而且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存在血糖增高、体重增加的趋势.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并具有遗传倾向;而单纯冠心病的发病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并非密切.

    作者:李必迅;钟立新;刘晓梅;吴森;满安;刘式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牛磺酸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左室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左室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周龄Wistar大鼠50只,雄性,体重(62.56±5.12)g,以呋喃唑酮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DCM)、牛磺酸干预Ⅰ组(I Tau)、牛磺酸干预Ⅱ组(ⅡTau)、牛磺酸假干预组(TC)及空白对照组(NC),每组又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4周和12周二个亚组.应用多功能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模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缩短率(FS).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左室心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左室心肌MMP1的表达活性.结果:DCM模型组及TC组4、1 2周亚组大鼠与NC组相应亚组比较,LVEDD和LVESD均明显增大(P均<0.05);FS、EF均明显降低(P均<0.01);心肌细胞肥大,胞浆灶性溶解,呈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与空泡变性,细胞核增大、分裂、畸形,细胞间隙增宽,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左室心肌Ⅲ型胶原明显升高(P均<0.01);左室心肌组织MMP1 mRNA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ⅠTau组和ⅡTau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呋喃唑酮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Wistar大鼠模型,MMP1在左室心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参与左室重塑的全过程;应用牛磺酸可抑制MMP1的活性,逆转心室重塑;牛磺酸有望成为DCM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唐威;庞玉生;黄荣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改良法经皮穿刺自制猪尾聚胺酯导管心包留置术(附18例报告)

    目的:探讨新的心包穿刺留置方法,以提高心包穿刺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法经皮穿刺自制猪尾聚胺酯导管心包留置术,对18例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分别比较引流前、后患者呼吸、心率、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患者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率减慢,肱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P<0.05).结论:该法安全有效,未见严重并发症,适用于心包积液引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伍于斌;黄巍巍;潘迪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腔、静脉双路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腔、静脉双路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86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腹腔、静脉双路化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静脉化疗,比较两者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脏转移的发生率、术后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0.9%和3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肝脏转移率分别为8.7%和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为84.8%、73.9%和65.1%,对照组1、2、3年生存率为80.0%、62.5%和42.1%,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静脉双路化疗对预防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复发、肝脏转移有明显疗效,可提高生存率,且方法安全、简单、实用.

    作者:卢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88Re-HEDP治疗转移性骨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188铼-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盐(188Re-HEDP)治疗转移性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88Re-HEDP对58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骨痛基本消失14例(24.1%),骨痛明显缓解36例(62.1%),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6.2%(50/58).治疗后转移灶完全消失1例,转移灶减少或缩小在50%以上1例,转移灶减少或缩小在25%以上4例,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10.3%(6/58).结论:188Re-HEDP对转移性骨癌所致骨痛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肖国有;劳永聪;李党生;梁艺华;姚新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救治52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林树体;周东;吴强初;劳贵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围产儿Turner综合征28例临床病理分析

    围产儿Turn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为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的遗传性疾病,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流产、死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2月行围产儿尸检2 770例,其中检出围产Turner综合征28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作者:谢希锦;莫云;王勇;贝为武;刘观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低温逆灌心脏不停跳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我院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浅低温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5例,效果较好.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神经系统疾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分患者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对530例患者进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IgM、IgG抗体检测.结果: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脑炎、结脑)弓形虫的感染率(15.22%,14/92)与非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7.48%,24/321)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神经系统疾病组弓形虫的感染率(4.27%,5/117)与神经系统疾病组(9.20%,38/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530例受检者以壮、汉族,农村、城镇居民分组,其感染率分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屠宰职业者或密切接触猫、狗及猪者,其弓形虫的感染率(16.95%,10/59)高于其它受检者(7.01%,33/471)(P<0.01).结论:在神经系统,不明原因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可能具有较高的弓形虫感染或患病率,同时某些特殊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弓形虫的易感因素.

    作者:罗曙光;苏承华;马朝桂;罗杰峰;黄若密;林伟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附21例报告)

    心包积液为临床常见病,常需要心包穿刺引流,以明确诊断或治疗.但心包穿刺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有关心包穿刺及引流方法的文献报道较多[2,3],我们在总结文献报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X线透视下在心尖区行seldinger法穿刺,并使用小剂量造影剂在穿刺中定位和借助长导丝将引流管放置于心包的低部位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严华;陈丽媛;陈湘桂;黄军章;符春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