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陈序;赵娟

关键词:异丙酚, γ-羟基丁酸钠, 喉显微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喉显微手术应用异内酚为主的复合麻醉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术后清醒过程.方法:2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诱导剂量为2 mg/kg;γ-羟基丁酸钠组,诱导剂量为60 mg/kg.监测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2 min、置支撑喉镜手术时及术毕的血压和心率,记录术毕到清醒的时间及清醒后情况.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插管前血压、心率均下降(P<0.01),插管后及术中血压、心率较诱导前变化不明显,术中循环功能较γ-羟基丁酸钠组平稳(P<0.01),术后清醒时间较γ-羟基丁酸钠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喉显微手术有对术中循环功能影响小,术后苏醒快,质量好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8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不典型,病程长,肺外并发症较多.现将我科于1996年6月至1999年2月收住的86例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1.2 一般资料:本组符合支原体肺炎的86例,男52例,女34例,~3岁20例,~6岁43例,~12岁23例,年龄小1岁,大12岁,以3岁半至6岁多.

    作者:麦恒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胃癌及癌旁异型增生和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3.2%,明显高于癌旁异型增生和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的32.4%和9.1%阳性表达率.胃癌侵及浆膜层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TNM Ⅲ、Ⅳ期病人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TNM Ⅰ、Ⅱ期病人(P<0.01,P<0.01,P<0.05).结论:CD44V6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CD44V6基因蛋白可作为一项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小芬;张翠萍;张增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高频喷射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67例报告)

    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仍比较棘手,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仍在35%~80%[1~3].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在采用脱水、清除血肿方法的同时,结合气管切开或插管高频喷射(HFJV)通气治疗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广元;崖天盛;梁新强;宋星志;张征军;黄航;覃颜;廖毅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的治疗

    1984年3月至1995年12月,我院收治鼻咽癌远处转移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本组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4~62岁,中位年43.5岁.原发灶经病理证实,全部为低分化鳞癌.所有转移灶均经X线摄片CT、ECT、B超、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远处转移的部位:骨18例,肺7例,肝4例,腋窝淋巴结6例,纵隔淋巴结4例,腹腔淋巴结1例,腹股沟淋巴结1例.其中有10例合并多器官转移,占33.3%(10/30).18例骨转移,合并一个器官以上转移的有7例,占38.9%(7/18).18例骨转移1例无症状外,其余均有疼痛,部分伴有功能障碍.骨转移部位见表1.

    作者:阮展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P53基因与肿瘤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P53基因的变化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两个分别具有野生型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MGHU1和RT112进行8Gy γ射线照射,并采用定时显微录影设备观察240 h,对每个被观察的细胞进行谱系分析.结果:两个细胞株均出现了以凋亡为主的细胞死亡,累积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98和105.3,比较指数曲线后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个细胞株的P53基因状态和总P53蛋白含量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影响γ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凋亡的形成,从而未能影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亦表明P53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取决于不同的细胞类型.

    作者:肖强;Hilmar M.Warenius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手术前后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40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40例健康成人和40例慢性良性胃病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病患者明显升高,手术治疗后1,2及3周逐渐下降.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没有明显下降,预示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结论:提示sIL-2R可作为胃癌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又一新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志刚;李庆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南宁市胆石病19年的变迁

    目的:探讨南宁市胆石病19年(1981~1999年)来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 252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宁市胆石病前10年(1981~1990年,A组) 与后9年(1991~1999年,B组)比较,男女比例为1∶1.2; 年龄峰值在51~60岁;职业以农民居多,A、B两组分别占46.3%及34.0%;结石部位以胆囊结石多(34.6%),其次是肝内胆管结石(33.7%),胆囊结石B组多于A组(40.7%,24.7%),肝外胆管结石A组多于B组(34.7%,21.4%),肝内胆管结石两组无差异(30.3%,35.8%);胆道蛔虫A组多于B组(3.3%,1.4%),病死率A、B两组没有明显差异(1.3%,1.4%).结论:南宁市胆石病后9年与前10年比较,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合并胆道蛔虫明显减少,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石病病死率无明显改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饮食健康教育,加强对胆石病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治研究.

    作者:刘达云;陈希纲;胡德宏;蒙恒福;肖开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索低剂量X线全身照射对移植性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低剂量单次全身照射接种腹水型肝癌的小白鼠,荷瘤1个月后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并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75 mGy组的平均瘤重量低,其PCNA表达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的低剂量X线(75 mGy)全身照射能使肿瘤组织的PCNA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PCNA来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陈龙;黎福祥;梁世雄;唐忠敏;董永英;陈发龙;刘铭光;张祖芳;梁新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简易血液透析滤过在MOF中ARF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简易血液透析滤过疗法对多器官衰竭(MOF)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简易血液透析滤过法治疗MOF中ARF 12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电解质(K+,Na+,Ca2+)的变化.结果:20例次BUN,SCr,UA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BUN,UA有显著性差异(P<0.05),SCr,K+,Na+,Ca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简易血液透析滤过能满足MOF中ARF患者的肾替代治疗,且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抗凝剂用量少.

    作者:米存东;廖松;韦道生;赖月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老年人全麻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身麻醉(全麻)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观察和总结340例65岁以上病人全麻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呼吸衰竭在全组的总发生率为6.18%;65~75岁与75岁以上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81%和21.4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前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无呼吸系统疾病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68%和4.8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腹部和非上腹部手术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2.96%,3.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全麻手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与病人高龄、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手术部位有关.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作者:彭劲松;黄海清;谭冠先;刘敬臣;杨小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威-阿综合征2例

    血小板减少伴湿疹的免疫缺陷病(WAS)是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反复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X-隐性性联遗传性疾病.我院1999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9个半月,因双耳流脓血4个月伴面色苍黄、皮肤瘀斑、瘀点40 d,牙龈渗血、鼻衄2次于1999年5月23日入院.患儿生后1个月时患“婴儿湿疹”治愈.7个月时反复腹泻、大便带血丝.该患儿为G2P1.查体:发育营养较差,重度贫血貌,面部可见湿疹,皮肤弹性差,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颈部、腹股沟各扪及两个绿豆大小“淋巴结”,双耳流脓血,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无异常.Hb 33~47 g/L,WBC(11.2~15.8)×109/L,N 0.30~0.45,L 0.45~0.70.Plt(11~25)×109/L.血块退缩试验:完全未退缩.网织红细胞0.016.耳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IgA 1.2 g/L,IgG 13.2 g/L,IgM 1.4 g/L,CD4/CD8=0.47,CD3/CD4=23,CD3/CD8=49.骨髓为刺激性髓像.住院11 d,耳流脓好转出院.

    作者:陶玉;苏庸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多由于创伤、休克、感染和炎症等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死亡率极高.采用综合、预防性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一定帮助.本文总结我院1990~1999年间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 53例.报告如下.

    作者:莫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VEGF-C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检测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及白斑(P<0.01);鳞癌表达与病理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VEGF-C对鳞癌的生长及转移有促进作用,有望作为检测淋巴管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于大海;温玉明;欧子民;邝海;韦山良;蒙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低出生体重儿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婴儿的近期随访研究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I)并甲状腺功能(甲功)异常婴儿的体格与智力发育情况.方法:对60例存活的婴儿于其出生后40~56周时随访,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方法检测发育商(DQ),同时测量身体发育值.结果:有病例16.7%身高、体重和18.3%头围生长落后,DQ在中下及其以下水平者占33.3%;DQ与甲功变化形式与病危程度有关.结论:LBWI并甲功异常的婴儿,其出生体重越低,病情越重,其体格与智力发育落后发生率越高.

    作者:潘革;王淑萍;吴曙粤;陶志华;李惠玲;凌明;赖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剖宫产606例分析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已发现产后病率增多,并较阴道分娩明显增高.剖宫产的出血量,平均比阴道分娩者高出1~3倍[1],剖宫产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高于阴道分娩.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使围生儿死亡率降低[2].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仅就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进行探讨.

    作者:许永强;曹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双弓丝治疗恒牙期前牙反11例

    前牙反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且大多伴有上前牙轻、中度拥挤,严重影响牙齿的美观及口腔的咀嚼与发音功能.笔者1996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双弓丝的方法,治疗11例恒牙期前牙反,同期与单纯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1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朝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措施探讨(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止血措施.方法:分析3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1 000 ml病例,发现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针对原因采取缝扎止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结果:除1例特殊病例行子宫切除外,余29例均在采取上述止血措施后,得以控制出血,避免了子宫切除.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例,采用有效止血措施,可避免大出血行子宫切除给产妇带来严重创伤.

    作者:陈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胃乐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完善胃乐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乐胶囊处方中的甘草提取物、木香进行鉴别;用配位滴定法测定处方中氢氧化铝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提取物、木香,且重现性好;在氢氧化铝的含量测定中,平均回收率为97.0%,RSD为0.84%,以Al2O3计含量限度不低于32.07mg/粒.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及配位滴定法可对胃乐胶囊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作者:焦爱军;李如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儿童断指再植22例37指分析

    儿童断指是严重的手外伤,由于儿童手指小、血管细,再植有一定困难,进行残端缝合,给患儿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儿童断指再植成功率也获得显著提高.1990年7月至1998年12月,我院进行了22例37指12岁以下儿童断指再植,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爱国;杨小辉;纪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灯笼辣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灯笼辣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灯笼辣椒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每天用灯笼辣椒水煎外洗局部.对照组每天用1‰的呋喃西林外洗局部.结果:灯笼辣椒治疗缓解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24.13%,P<0.01);有轻微的局部辣热感,无肝、肾毒性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灯笼辣椒可有效地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该药经济、实用.

    作者:赵爱香;陆绍强;黎建绿;余贤恩;李莉;韦代林;王三亨;蒙清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