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萍
1989~1999年我院收治输尿管结石并息肉12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8例,女4例,年龄26~63岁,平均39.5岁.病史1年3个月12年.输尿管结石并息肉部位;左侧输尿管上段3例,中下1例,右侧输尿管上段4例,中下段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胀痛史,有肾绞痛发作史6例,4例有肉眼血尿史,5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3次,输尿管结石部分击碎2例,结石无改变3例,碎石后均无结石排出.
作者:黄向华;董必云;董彤;黄运严;覃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行颈内动脉结扎或颅内动脉瘤孤立手术,近年来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直接手术困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采用了栓塞治疗方法,现报告我科收住的1例巨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并就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肖绍文;张超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0年1月至1998年7月我院共收治70岁以上老年人胆管疾病186例,其中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4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3例,其中男17例,女26例.年龄70~86岁,平均74.5岁. 发病至就诊多数在48~72 h,长7 d.曾诊断有胆管结石29例(67.4%),12例有胆管手术史,其中5例有2次以上手术史.首次发病6例.大多数有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反复发作2年以上,长达10多年.
作者:张奕文;周东怀;王茂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止血措施.方法:分析3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1 000 ml病例,发现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针对原因采取缝扎止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结果:除1例特殊病例行子宫切除外,余29例均在采取上述止血措施后,得以控制出血,避免了子宫切除.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例,采用有效止血措施,可避免大出血行子宫切除给产妇带来严重创伤.
作者:陈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骨髓瘤细胞增殖程度和浸润部位不同及其分泌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多少不一,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患者常被以不同疾病名称收治或病死于各科.据不同医院的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可达54%~69.1%[1],个别医院甚至高达100%[2].误诊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余.现将我院1995~1999年收治的不典型MM 19例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潘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高位切开肝门部胆管(含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1~2级肝管)取石作为基本术式,其中45例联合肝叶/段切除术,92例行高位胆肠大口径吻合术.结果:胆管炎、胆漏、胆道出血、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为8.74%;术后残留结石13例(12.62%).远期疗效:随访63例(61.16%),优良率87.3%.结论:高位切开肝门部胆管取石作为基本术式,联合肝叶/段切除、高位胆肠大口径吻合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邓晓军;李振洪;李立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确定正常人尿中单羟酚衍生物(MHP)含量范围.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18~60岁各类正常人及HBsAg阳性携带尿液中单羟酚类物质.结果:MHP含量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194例健康人尿中MHP含量为正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的OD值上限为0.3,对应酪氨酸含量是2.46 mmol/L.而HBsAg阳性携带者尿液MHP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此实验结果在运用MHP进行肿瘤筛查时,可作为正常人参考指标.
作者:侯华新;梁永红;赵农;黄燕军;李福森;宋慧;雷耀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PGI2)这一对生物活性物质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TXA2增高及两者失衡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并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本文通过对4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测定,探讨其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邓品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为可治之症,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可避免由于长期肌张力不全所致畸形.为提高对DRD的认识,避免误诊,现将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DRD报道如下.
作者:滕晓茗;盛文利;陆正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及,瞳孔前膜作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已引起眼科医师的普遍重视.尤其是缝线固定式人工晶体植入后,瞳孔前膜的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视力.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笔者用地塞米松联合5-Fu治疗Ⅱ级瞳孔前膜12例,12只眼,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低剂量X线全身照射对移植性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低剂量单次全身照射接种腹水型肝癌的小白鼠,荷瘤1个月后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并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75 mGy组的平均瘤重量低,其PCNA表达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的低剂量X线(75 mGy)全身照射能使肿瘤组织的PCNA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PCNA来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陈龙;黎福祥;梁世雄;唐忠敏;董永英;陈发龙;刘铭光;张祖芳;梁新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寻求一种既能降血压,避免应激反应,又能不升高ICP,有脑功能保护作用,且经济便宜的麻醉方法,1997~1998年我们对4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用氯胺酮辅以硫酸镁、箭毒复合麻醉进行颅脑手术,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发;官英勇;唐培佳;刘家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对6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治愈55例,致残9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Ⅰ型和Ⅱ型以及中线无移位或移位小者预后好,而Ⅲ型和中线移位明显以及环池和四叠体池受压者预后差.
作者:李齐广;韩方华;吴全理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0.5%利多卡因与芬太尼2 μg/L合用,利用PCEA用于分娩镇痛作为实验组;用硬膜外间断给药分娩镇痛,二氢埃托啡含服分娩镇痛及未镇痛组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各组产程、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产后出血量.结果:PCEA分娩镇痛优良率100%,硬膜外分娩镇痛优良率62.5%,二氢埃托啡分娩镇痛效果差;其它母儿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CEA分娩镇痛效果好,同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陈霞;彭俊华;何绪雄;韦继烈;蒙元劲;杨秀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催产素是临床上30年来常规用于引产的药物,但需静脉用药,专人管理,定时调节剂量.近年来,国内已有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及晚期妊娠引产的报道,为了解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有效性,我们做了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林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0~1999年我院胸心外科对178例普胸手术后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37例,其中严重心律失常28例,发生率12.9%,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28例病人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无明显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8~79岁,平均54.5岁.
作者:朱立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简易血液透析滤过疗法对多器官衰竭(MOF)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简易血液透析滤过法治疗MOF中ARF 12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电解质(K+,Na+,Ca2+)的变化.结果:20例次BUN,SCr,UA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BUN,UA有显著性差异(P<0.05),SCr,K+,Na+,Ca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简易血液透析滤过能满足MOF中ARF患者的肾替代治疗,且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抗凝剂用量少.
作者:米存东;廖松;韦道生;赖月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AgNORs 图像分析与其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AgNORs图像分析,检测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结果:PCNA增殖指数(PI)与AgNORs数/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83 1,P<0.01),二者均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级有关,并随癌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小,术后存活5年以内者二者明显大于5年以上者(P<0.01).结论:PCNA的表达和AgNORs图像分析有助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级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卿海云;梁自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可乐定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施行中、下腹部择期手术45例行术后镇痛治疗.病人分为3组,每组15例.药物配方为A组可乐定2 μg*kg-1,B组丁丙诺啡2 μg*kg-1,C组可乐定1 μg*kg-1加丁丙诺啡2 μg*kg-1两药混合.术后病人疼痛采用VAS评分,4分以上者从硬膜外导管注药.结果:C组镇痛效果,起效、持续时间优于A,B两组(P<0.01) .注药后20~60 min A,C两组均出现血压变化(P<0.05).结论:可乐定能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但对于血容量不足者应慎用.
作者:王建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病例,如不及时诊治,轻则肢体功能丧失、坏死致截肢,重则危及生命.我科1990年7月至2000年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哲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