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甫;兰天露;张路灯
目的:初步研究南滑蜥的染色体核型,讨论核型在分类上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10%Giemsa液染色.结果:南滑蜥雌性核型染色体数2n=30,核型为30,ZW.结论:南滑蜥是较进化的蜥蜴类物种之一,核型在物种的分类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接燕荣;胡启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们应用24种单克隆抗体(McAb)对8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吉成;牛威林;卢玉英;赖永榕;宁自觉;周丽南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赵富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o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目前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1].房间隔穿刺是PBMV的危险步骤.我院1996年5月至1997年10月对3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行PBMV术时采用多角度、多部位、缓慢滑行穿刺针鞘管的方法,使鞘管自动进入左房而避免穿刺房间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铭伍;陈蒙华;吴文森;周华富;张炳东;杨柳山;龙驹;岑晓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为深入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广西116例HBsAg阳性和52例HBsAg阴性孕妇外周血及其引产胎儿胎心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结果: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 DNA阳性孕妇胎儿HBV DNA检出率(51.3%、90.2%、83.8%)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对照组(3.9%、21.2%、0.0%).Logistic回归分析选出的孕妇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有HBsAg、HBeAg、HBV DNA和孕期.结论:广西HBV宫内感染率较高,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孕妇HBsAg、HBeAg尤其是HBV DNA阳性以及孕期是HBV宫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梁浩;邬质彬;郭湘碧;徐国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因病变部位深,视野小,治疗比较困难.笔者1994年10月至1998年8月应用自制后尿道疤痕切除器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病人3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盛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癌性胸液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按药盒说明书进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523±77)μg/L,癌性胸液患者为(348±53)μg/L,正常人血清则为(262±34)μg/L.结论:sICAM-1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同时可能介导了肿瘤的转移,但癌性胸水患者的sICAM-1表达较结核性患者为低下,存在着sICAM-1表达的缺陷.
作者:吴聪;陆光润;柳广南;许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刘小健;高枫;唐宗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例颈动脉系统TIA进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3D-TC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DI)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存在严重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内微循环障碍;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结论:脑血液动力学障碍是TIA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许永成;韦英海;黄春霞;苏兰花;苏承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何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确定具强杀菌活性的兔Ⅱ型磷脂酶A2(PLA2)cDNA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了解其杀菌功能与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从兔骨髓cDNA库中克隆出Ⅱ型磷脂酶A2 cDNA并确定DNA顺序,推断出它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并与其它一些动物PLA2的结构进行比较.结果:成功获得了该磷脂酶A2的cDNA和蛋白质一级结构.它是目前上百种已知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磷脂酶A2中碱性强的蛋白,氨基酸组成中碱性氨基酸较丰富.其它具杀菌活性的哺乳动物Ⅱ型磷脂酶A2也都是碱性强的蛋白.结论:磷脂酶A2一级结构中富于碱性氨基酸是其具有杀菌功能的关键,而杀菌活性的强弱与其分子碱性强度呈正相关.
作者:梁宁生;杨帆;陆益;肖晓兰;蒙子卿;Jerrold Weiss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容丽燕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赵俏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罗小玲;王卡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眼部横纹肌肉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61~1997年共收治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24岁,平均9.4岁,病程从1~4个月不等.临床表现:眼球突出8例,视力下降11例,眼球运动受限4例,眼睑肿胀1例.均为单侧眼发病.
作者:黄敏丽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吕爱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黄世锋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复习重症肌无力(MG)危象抢救的体会及经验.方法:对10年间抢救23例MG危象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约37岁,自MG发病至发生危象约2年,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延髓肌麻痹需高度重视.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为2周.并发症以肺炎及肺部感染为常见,激素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所有病人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死亡率为21.74%.结论:及时插管甚至预防性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可改善危象的预后,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金瓯;莫雪安;黄文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及口腔等处.传统采用手术、硬化剂注射或激光、冷冻、同位素等方法治疗,但每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和并发症[1],疗效不够理想,尤其是颜面、五官、头颈等暴露部位,容易造成疤痕,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平衡,我院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52例头颈部血管瘤,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崔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作者:董桂甫;兰天露;张路灯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