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珩;陶红梅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一般起病隐匿,临床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不经意中发现的,因此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特别是甲状腺恶性肿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据文献报道,临床确诊的结节中有5%为恶性[1].本文报道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从而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作者:李晓豫;肖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机采自体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水平,探讨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30份机采自体血小板保存前及保存5d活化指标CD62p、CD63进行检测,对血小板输注前后进行计数,观察输注效果.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流式分析CD62p、CD6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多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3.3%.结论 虽然保存自体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但输注后仍可提高血小板数量,并有一定的输注效果.
作者:何争春;杨弘;李云涛;杨策尧;董伟群;谢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常见且较为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和蛋白尿,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展,且且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我们观察例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见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1].我院自2006年~2012年共收住子宫脱垂患者24例,均行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满意,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熊全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儿18例,采用ESWL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8.5岁.鹿角形结石6例,结石直径为1.5 ~ 3.0cm,静脉肾盂造影(IVU)示患侧肾显影;12例为双肾多发结石,结石直径为0.1~2.0cm,(IVU)示患侧肾显影.
作者:解忠;刘晓东;于跃平;汪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将锥束CT (CBCT)应用于口腔部位的三维成像,是近年来CT研究人员和口腔医生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特别是随着牙齿种植技术的兴起,利用CBCT进行牙齿种植计划的设计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方向.口腔临床应用中,CBCT解决了常规二维透视成像技术所固有的影像重叠、失真等问题,在牙齿种植计划、阻生牙分析、牙体牙周病诊断等需要三维分辨能力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阎川;孟伟;钱克明;李美蓉;陈德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理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中有一定影响,病理科的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病理诊断,但由于病理诊断是根据组织、细胞等形态结构的改变并结合临床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查资料的分析性诊断,有时还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因病理报告的延迟出现临床、病理医师相互抱怨的事常有发生,有的引发患方与医师间的抱怨,有的甚至于引发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形象.回顾分析近两年我院病理延迟报告的原因,望临床引起注意!共同提高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作者:谭永兴;李艳梅;杨丽英;闵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性障碍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1984年国际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提出了至今人们普遍接受的肌张力障碍的定义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动作或姿势异常的综合症.本病由多种病因引起,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和阵发性肌张力障碍[1].在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中,除了肌张力障碍外,无其他异常表现.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由神经变性疾病、代谢紊乱或其他获得性疾病引起.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是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类型,没有神经变性病的证据,伴有其他神经异常表现.阵发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突然出现且反复发作的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表现正常.
作者:张伟;文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和美体相结合的要求也伴随着无瘢痕手术的探索应运而生,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创伤和美容效果已成为外科医师的追求.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通过脐孔完成手术,既能够避免腹壁切口,又避免了经胃、阴道或直肠的感染问题[2],且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即可完成操作.但由于操作难度大,目前开展较少.2010年8 ~ 2012年5月,我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建中;孙志为;莫一我;文正荣;费振浩;康杜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例患者,男,65岁.行走中左足根部突发锐痛,行走无力3h就诊.既往患者12岁时曾有左足后跟刀伤史,未正规治疗自愈.多年来左足跟部时有疼痛不适,未治疗.入院查体:左足跟后部局部肿胀压痛,中间凹陷,跖屈无力,诊断左跟腱断裂.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侧跟腱呈强回声改变,范围约10.6cm×2.0cm,回声连续中断2处,分别宽约1.2cm,2.0cm,被动背屈时裂口增宽.超声诊断:左跟腱骨化并断裂(图1).行左足X线检查,提示左跟腱骨化(图2).行左跟腱切除重建术,术中见左跟腱骨化成管状骨,中间有髓腔,断裂部位如骨折(图3).术后病理证实为左跟腱骨化(图4).
作者:罗春霞;杨先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作用对兔眼前房炎症的影响.方法 20只兔眼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组(B组).分别对两组兔行晶状体超生乳化皮质吸出术:A组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皮质吸出后前房内注入0.5ml浓度为5mg/ml的ICG后用810nm的半导体激光对后囊膜进行低能量(50mw/cm)照射2min.术前、术后1d、7d、14d及30d应用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测定前房房水闪辉值和细胞计数值.结果 术前A、B组flare值分别为3.11±1.20、3.23±1.32,P>0.05.术后1d分别为16.63±5.22、16.62±5.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d分另为3.28±1.24、3.30±1.22,差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作用对兔眼前房炎症反应无影响.
作者:查旭;李兰;吴国玖;李云川;曹倩;杨文艳;张远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目前,体温监测已经成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之一,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临床上通常将核心体温(机体核心部份的平均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据文献报道,在施行外科手术中有50%~70%的患者发生低体[1].术中低体温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医务人民应高度重视围术期患者的体温变化,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本文就围术期影响患者体温的因素及低体温的利害、处理对策作如下综述.
作者:谢玉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本文就22例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新发病例15例,复发及难治性病例7例,诊断符合张之南、沈悌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新发病例→激素治疗2周→评价疗效→进步、无效的病例→随机进入对照组(继续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介素11,25 μg·kg-1·d-1,≥3d或≤2周.
作者:张培先;龙轶;郑建平;石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们于2009年3月~2012年9月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8例均为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NSCLC.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范围39~68岁,中位年龄56岁;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4例,腺鳞癌1例;TNM分期:Ⅲ期21例,Ⅳ期7例;KPS评分≥60分.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无明显正常.
作者:李琼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支持下,在血管内操作对神经系统的血管性及与血管因素相关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发展较快[1].较先进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方法.介入治疗麻醉稍有不慎即可出现严重的后果,介入治疗均在手术室以外的放射科进行手术,这对麻醉提出严峻的挑战.且此类手术患者往往会有严重的心血管合并症,因此,保证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维持颅内压的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成为麻醉科医生的一项新课题.
作者:戴峥;李俊峰;瞿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肩胛骨骨折较少见,多继发于高能量直接暴力损伤,以往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近些年来,随着对肩胛骨骨折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对于骨折移位严重者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以减少非手术治疗所引起的肩关节外展疼痛、无力等并发证的发生.自2007年5月~ 2012年2月我科采用重建锁定钛板与钢丝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晶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甲状腺结节是颈部常见的肿块性疾病之一,患者中约4%~7%可触及甲状腺结节[1],常见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表现有一定的重叠,导致诊断与鉴别诊断存在困难,而手术又存在许多风险,因此,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结节的诊断与鉴别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能为临床提供结节的恶性风险的信息,将更有利于临床诊治.目前临床主要影像检查手段中,超声技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高[2],是美国甲状腺协会和欧洲甲状腺协会推荐的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绍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非颅内占位病变性肿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发病率极低,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收集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非颅内占位病变性肿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3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1,男,57岁,胃癌(低分化腺癌)全胃切除术后1年,术后化疗多个周期,因突发剧烈头痛1天从普外科转入我科.
作者:王参智;罗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218例肿瘤患者血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TK1水平.结果 肿瘤病人TK1阳性率为45.29%,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5%.鳞癌TK1阳性率为26.09%,腺癌TK1阳性率为54.29%.其中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其它肿瘤TK1阳性率较高,分别达55.57%、62.51%、53.86%.肺部肿瘤及宫颈肿瘤的TK1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51%、14.3%.结论 血清TK1检测在腺癌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王朝敏;徐道亮;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手术切除作为治疗椎管内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争议.但作为手术后脊柱稳定性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需切除多个节段椎板以治疗大型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对于远期脊柱稳定性的考量.我们从维持脊柱稳定性考虑,自2003年3月起,在显微条件下,采用单侧椎板入路手术切除大型椎管内肿瘤17例,术中照明及显露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辉;罗志伟;张晖;王和平;董建平;顾伟红;杨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