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
目的:探讨可必特(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治疗5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及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来恒;陈建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实行安全管理法,找出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制定并实行相应的护理标准和制度.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者120例,6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法,60例不采用安全管理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行安全管理后静脉炎、堵管及脱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等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安全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率并改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石红;刘平;刘艳红;张永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严重脑室内出血铸型的手术方式.方法:对40例严重脑室内出血铸型者行经额叶脑室内血肿清除术,随访2~6个月,并与其他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根据GOS评分,良好22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样生存2例、死亡6例,良好和死亡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经额叶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严重脑室内出血铸型,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张林涛;徐増良;潘峰;姜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我福利院收治的患者以慢性精神分裂症居多,这类患者住院时间长,有相当一部分属长期在医院休养,社会适应功能缺陷,缺乏家人的关爱,年老体弱比例逐渐上升.根据这一现象,为了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降低精神残疾率,恢复其生活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各种形式的康复训练活动.结果使一些精神和行为日渐衰退的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
作者:于常湘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将84名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两组患者均在给予退热、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持续静脉给药;序贯疗法组采用同类药物静脉滴注3~4d,症状明显改善后改用同类药物口服,两组总疗程均为10~15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序贯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0.5%(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1.5± 2.3)d,序贯疗法组平均住院时间(6.3± 2.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8.6%(12/42),序贯疗法组发生不良反应11.9%(5/4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CAP,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口服抗生素,并掌握合适的时机.
作者:胡凤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临床正确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得出结论.结果: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内固定未出现折断、松动以及脱落等现象.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宋云飞;陈小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术并发症.方法:选取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2 032位采取心脏介入术的患者,对心脏介入术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并发症的构成以及种类.结果:65位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3.21%,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含严重心率失常、心包填塞、拔管综合征及血管内膜出现损伤等.结论: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同心脏介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患者在手术以前要全面的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积极的手段对并发症进行控制,同时要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抢救方案.
作者:徐敬海;李恒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与家属就诊行为及心理状况.方法:完成对110例精神病患者及家属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非精神病专科就诊情况、延迟至精神科就诊原因、精神科求医途径及原因、精神病未治疗期病程、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结果:非精神科主要求助方式为宗教迷信和非专科医生;精神科就诊方式主要为家属意愿;精神病未治疗期病程平均为(9.04±13.32)月;精神病患者家庭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以改善家属的心理问题和患者疾病的预后.
作者:阳前军;贺楚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妇科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6例广泛性焦虑分为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组52例和单用劳拉西泮对照组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2、6周末的HAMA总分和因子分都有明显降低,随着疗程延长各降分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治疗组6周末HAMA总分和躯体焦虑因子分降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奥氮平以小剂量为主,劳拉西泮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则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具有增效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作者:赵勇;陈红玉;鲁晓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与聋哑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护理.方法:分析9例住院聋哑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接触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操作顺利实施.结论:聋哑精神病患者护理有其特殊性,运用接触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芳;付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比较首发女性抑郁症与健康人血清IL-2及IL-6含量的差异.方法:对92例女性抑郁症患者和94名女性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2及IL-6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IL-2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2及IL-6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崔文辉;王娜;吴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本文主要介绍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护理中采用电子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体会.自开展电子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以来,不但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更加有利于病患的康复与治疗,同时也推动了精神科优质病房的建设与开展,值得推广.
作者:陈瑞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于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1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211例患者治疗后,123例患者已康复,治愈率为58.29%,治疗组211例患者经治疗及健康教育后,172例患者已康复,治愈率为81.5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不但可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亦可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映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对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科的46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肩痛穴平衡针灸;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每日针灸1次,4周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不仅疗效显著,且痛苦小、针灸穴位少、操作简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玉欣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方案)和对照组43例(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5%,不良反应发生率4.5%,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预后效果.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齐拉西酮组)25例,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利培酮组)25例,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2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在治疗前与治疗第24周末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24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量表评分,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少而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总分及4个维度评分齐拉西酮组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或<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与利培酮比较,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利培酮,能促进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段秀芳;王恩霞;南晓荣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为2013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8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他们住院期间对其实施标准化、全面、系统化整体护理,并按照护理路径标准程序实施.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治疗护理效果.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疗效好坏除与手术技术优劣有关外,还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通过精心护理,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俭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价均具有一定的价值[1].下面就常见的几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进行浅谈.
作者:万佳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终日忧心忡忡,对工作、学习、家庭、前途丧失信心,常有自责自罪观念;认为自己丧失工作能力,成为废人,或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加以夸大,并罗列种种罪名,出现消极观念--自杀行为.据资料统计,抑郁症患者自杀率为4%~10.6%,其中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率高达26.4%.自杀企图和行为是住院抑郁症患者危险的而且是常见的症状,因此预防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对抑郁症住院患者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甚至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作者:黄文娟;宋振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