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谭秀芳

关键词:依达拉奉, 老年人, 急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天、14天及21天,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2.78%、66.67%、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40.00%、46.67%).14天及21天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亦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是人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觉、思维等认知活动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因精神病患者思维、行为异常,对其治疗、护理有别于其他疾病患者.我国大部分精神病专科医院以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主,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系统观察治疗提供有力保障,家庭社会得以安定.然而,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活动范围受限制,与社会隔离,可发生人格衰退或精神废用性残疾.多数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需要家庭和社会关心,与家属会面是与外界交换信息的唯一途径.了解在疾病不同阶段家属探视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如掌握适宜探视时机及方式则利于病情改善.住院初期不宜探视,病情稳定及康复期也不能频繁探视.探视后采取恰当护理管理措施,以防意外发生.

    作者:王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副反应,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79例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后产生的常见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其副作用主要有失眠、焦虑、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结论:阿立哌唑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少且轻,护理人员容易忽略对其副反应的细心观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古俊蕊;郑玉红;杨静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花园镇2010年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率监测分析

    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接种率是反映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接种率进行监测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免疫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武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7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观察齐拉丙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8周后,PANSS总分显著降低[(40.58±11.76)、(73.25±12.15),P<0.01];WCST中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的分值显著降低(P<0.05);WMS中记忆商(MQ)、再生和理解的分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确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作者: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高飞;张建芳;徐正才;徐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63例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88.9%,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74.6%)(X2=4.30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徐维维;凌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配位滴定法测定赖氨葡锌颗粒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目的:通过对葡萄糖酸锌含量测定方法的考察及含量测定,制定赖氨葡锌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配位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锌含量时,辅料及盐酸赖氨酸无干扰,测定系统精密度试验RSD =0.60%,平均回收率=99.16%,RSD=0.55%,三批样品的含量均在90.0%~ 110.0%之间.结论:滴定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作为葡萄糖酸锌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任宗芬;武风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中的护理干预

    白癜风是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是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能力进行性减少或消失;皮损为色素脱失斑,呈白色;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按病期分为进展期和静止期.患者无自觉症状,多发于面、颈、手等暴露部位,影响美容而且造成心理上的损害.治疗方法很多,均无特效.我科自2000年10至2008年10月对稳定期局限型白癜风患者采取负压吸疱配合刮除法共移植9 531片.

    作者:房迎华;李京淑;尉荣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属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从抗早孕到治疗子宫肌瘤、软化宫颈宫都有较好疗效[1].现将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抗早孕(药物流产)1.1 7周以内妊娠米非司酮150mg,分次口服或顿服,第3天米索前列醇0.6mg顿服.观察出血和孕囊排出情况,如出血不多,2周左右随访;如6h孕囊未排出、出血不多,1周左右随访;如出血多,必须检查原因,有无组织嵌于宫颈宫子宫收缩不良,给予及时处理.

    作者:曲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术中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25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经胆囊管取石治疗.结果:25例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均经胆囊管取出,未放置T管,无结石残留,恢复顺利.结论: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避免了放置T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东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及健康宣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科要求陪护的人员越来越多,患者陪护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在医护工作中常常被忽视,而患者陪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陪护人员必须加强管理,以减少工作的纠纷和困难.2006~2010年我区对陪护人员加强管理及健康宣教,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陪护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1.1做好人院健康教育1.1.1患者病情宣教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向陪护人员介绍有关精神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利于陪护人员协助实施治疗护理.如对兴奋躁动患者要保持病室安静,对抑郁患者要保持病室轻松活泼的气氛,陪护人员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等.如有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要注意管理好约束带,防止患者利用约束带自伤及伤人.

    作者:刘传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合并高血压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重要性

    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时间住院治疗,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普通人有很大的差异,加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代谢和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体重增加是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1].因此,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高血压问题已经成为精神科治疗和护理方面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精神病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如焦虑、烦躁、冲动、失眠、情绪不稳定等可加重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当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时将导致细小动脉硬化、器官供血不足,反过来加重大脑皮质与边缘系统的功能紊乱,形成恶性循环[2].由于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种心理过程发生障碍,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长期、反复、有计划地持续进行.

    作者:杜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护理记事本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记事本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临床科室建立护理记事本,内容包括不能在护理文书上书写、需要在交接班中交待的、防止忘记的一切内容;包括护士长和护士工作记录,作为病房交班报告的补充,进行交接班.结果:使用护理记事本两年多以来,记录护理工作信息1 518条,各类信息都能及时传达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所记录的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结论:护理记事本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管理信息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春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仪器分析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生物仪器分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本科生必开课,但是这门课对本科学生而言抽象性太强,这也给任课老师带来很大难度.多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特点[1],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为解决生物仪器分析中枯燥、复杂和抽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1 多媒体在生物仪器教学中的特点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完美、漂亮的动态画面增加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乐趣,也很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生物仪器分析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各种仪器的使用,而这些仪器又往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传统教学中讲解起来会困难重重,如果寄托实验室课上对照仪器再讲解这显然不太现实,而且大部分仪器价格昂贵,体积较大,如一台Bruker AVANCE Ⅲ 600 MHz的核磁仪需要几百万元人民币.

    作者:赵春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和(或)乡镇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对策

    1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进展2004年,中国政府根据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和治疗现状,为了着力解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低、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肇事肇祸率高的问题,利用中央转移地方支付的财政资金,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除外)的城市、农村各建立1个示范区,启动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即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达到建立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主要工作内容是:①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入组;②随访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③免费向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④应急处置患者;⑤免费紧急住院治疗.到2010年底项目示范区已经扩大到160个市(州)的671个区县,理论覆盖人口6.95亿,实际覆盖人口3.30亿.2010年1~11月底,113个示范市(州)进行精神科诊断复核与危险行为评估116 816例,登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档立卡114 021例,定期随访及康复指导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67 520例,601 814例次.对有危险行为倾向且贫困的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共完成24 592例,其中难治病例1968例,常规治疗病例22 624例,对有危险行为者提供免费应急处置6 370例,6 856例次,免费收治有危险行为且贫困的住院患者4 827例,4 903例次,解锁救治关锁患者255例.

    作者:熊日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改进控制方法消除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现象的研究

    目的:研究消除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现象的有效方法.方法:2010年1 ~12月,按照原方法与改进方法分为两组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统计湿包数.结果:改进控制方法后湿包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后出现湿包的常见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湿包现象的发生,避免二次污染,保证灭菌质量.

    作者:牛璐;邹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血-视网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导致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血管性因素[1].吴晋晖等通过实验证实,与正常大鼠相比,DM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多、PEDF减少,这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等[2].高玉等通过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病程10周时即已出现类似人类早期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早期糖尿病的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且该方法简单经济、用时较短、重复性好、成功率高[3].

    作者:孙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人工流产室医院感染隐患与管理对策

    目的: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人工流产室的医院感染.方法:针对基层医院人工流产室存在的感染隐患,提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医院感染知识贫乏、管理意识淡薄、组织机构不健全、无菌手术包不符合规范要求、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布局不合理等,是目前基层医院人工流产室存在的感染隐患.结论:采取有效的综合管理对策,落实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黎凤珍;吕雪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量元素与妇科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与妇科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作者报道用微量元素进行妇科疾病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但有关妇科疾病机制方面的资料报道较少.为探讨微量元素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本文将微量元素与妇科疾病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微量元素与不孕症关系的研究任长征等通过临床试验发现,Mn和Al含量降低可能直接参与妇科不孕的发病,Cu的含量变化可能也有关系[1].有报道称,补肾阳药的治疗机制,占主导地位的作用不是金属元素,可能是通过调整丘脑-垂体内分泌轴而产生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中,包括对微量元素的代谢调控[2].

    作者:徐淑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41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4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死亡原因由高至低为伴发躯体疾病、猝死、窒息、自杀.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应重视躯体疾病的预防、观察及治疗.

    作者:张腊英;余拾香;曾桂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为了保证整体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广泛应用,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了心理护理方面教育,护理人员参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对手术室的建设及护理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1 心理护理对术前访视的价值心理护理也称精神护理,它是指医务人员给患者诊疗和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患者,以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或者消除患者各种紧张因素、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也将获得缓解.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精神状态获得改善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因素影响手术的失败.术前访视发现,一些成年患者得知自己患病需要手术时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或忧郁情绪,儿童变得忧愁或退缩,甚至哭闹;老年人常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自卑、烦恼、失望和沮丧、焦虑不安,迫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

    作者:高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