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疗效观察

于培龙;刘朝阳

关键词:苦参素注射液, 干扰素, 乙肝病毒,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现报告如下,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病毒性肝炎, 诊断标准, 药物治疗, 阳性, 血清, 学术会议, 门诊病人, 临床资料, 寄生虫病, 防治方案, 治疗组, 血小板, 心电图
摘要:我们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3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9例均为1999~2001年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19~46岁,平均35.7岁;病程1~7年,平均2.6年.血清HBV DNA、HBsAg、HBeA均阳性,并排除血清HCV、HDV阳性.谷丙转氨酶(ALT)>正常4倍,谷草转氨酶(AST)>正常2倍.其中CHB轻度29例,中度40例.治疗前心电图、肾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近6个月内未接受干扰素及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69例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5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痤疮130例

    笔者以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1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30例中,年龄小15岁,大45岁;病程0.5~3a.其中肺经风热型45例,脾胃湿热型49例,冲任不调型36例.

    作者:王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降逆止呕汤合枢丹治疗化疗所致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逆止呕汤合枢丹对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方法:将78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39例,中西医结合组用降逆止呕汤合枢丹治疗,西药组只有枢丹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降逆止呕汤合枢丹治疗肿瘤化疗所致呕吐效果好.

    作者:楼银妹;徐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化淤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心绞痛频发阶段,多以实证为主,治当理气活血,疏通血脉为宜.我们用自拟化淤血方,治疗气滞血淤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孙书森;时长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PH痔上粘膜环切术33例分析

    PPH手术由于不破坏肛垫,不损伤周边皮肤,大限度的保留了肛管的生理机能,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术后肛门疼痛轻,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的优点.现对2002年1~12月33例PPH手术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盛朝阳;钱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耳穴压丸治疗肩周炎64例

    笔者1999~2002年间,应用自制理气活血祛风镇痛丸贴压耳穴治疗肩周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6例,女38例;40~48岁5例,48~55岁52例,55~65岁7例;右肩36例,左肩28例;病程短1周,长2年;风寒湿型26例,气血不足型23例,气滞血淤型1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以下午及夜间为甚,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常因受凉或劳累而诱发,多为慢性起病,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明显受限.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9年版)诊断为肩周炎.

    作者:杨进廉;吕克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用益气化淤软坚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痛经、盆腔包块等方面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能调节内分泌免疫功能,抑制异位内膜增生和发展.

    作者:廖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卡介苗及葡萄糖酸锌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与对照组用药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

    作者:林黎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逍遥散治疗紧张性头痛28例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治疗组以逍遥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黛力新、西比灵及安定类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0.01),头痛程度减轻,睡眠明显改善,精神紧张缓解.结论:逍遥散对紧张性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黄年斌;邱联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硝矾散浸泡治疗手足癣体会

    手足癣多由感染湿热毒气、蕴积皮肤或由相互接触、毒邪相染所致,症状为手足皮肤浸渍、水泡、脱屑、溃烂、瘙痒难忍,且具广泛的接触传染性.笔者于70年代得一民间老中医验方硝矾散,多年来用其浸泡治疗手足癣,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现代研究资料表明,手足癣为浅部真菌病,其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常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以红色毛癣菌致病力强,不易控制,成为手足癣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常分为浸渍型、水泡型、鳞屑型,浸渍、水泡型极易发生继发感染,如继发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作者:何定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阳盛格阴证治体会

    笔者在临床上遇阳盛格阴而用温热药误治之案,报道如下.例1:曾某,女,31岁,于2003年4月就诊.反复头痛伴形寒肢冷3年,加重1周.3年来无明显原因反复头部隐痛、掣痛,阵发性加重,每次发作1~2h,头痛逐年加重,间歇头昏耳鸣伴形寒肢冷,颈椎摄片示颈椎退行性变,脑血流图、脑CT检查均无异常.他医辨为寒证,用九味羌活丸及川芎茶调散等药物治疗无效,服散力痛片及曲马多片可缓解,有时亦可自行缓解.近1周来头痛发作频繁,每次持续4~5h,服上述药物仍不缓解.刻诊:头部掣痛,间歇性耳鸣,形寒肢冷,纳差打呃,口干喜冷饮,两胁肋痛,性急易怒,大便干结、3~4日一行,舌尖红苔薄黄少津

    作者:胡陵静;李配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65例

    从1998年起,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5例中,年龄19~50岁,均有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均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酸痛35例,月经失调28例,白带多色黄者57例,妇科检查均有子宫体或附件压痛,宫颈举痛32例,附件增厚26例.

    作者:钱黎;陆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调理气机法的临床运用

    调理气机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所以必须注意顺应气机升降的客观规律,遵循气机升降的辨证关系.

    作者:邓剑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金银花商品分类鉴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num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g 山银花(华南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金银花资源丰富,全国作金银花药用的有近30种不同植物.传统上以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为金银花的地道产品.按其商品分类,主要为南银花(密银花)、东银花(济银花)、山银花(土银花).

    作者:唐培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小儿遗尿32例

    笔者在临床上辨证分型治疗小儿遗尿32例,疗效肯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均为门诊患儿,男10例,女22例;年龄小4岁,大14岁;病程短5个月,长6年.其中脾肾气虚、下元虚寒型28例,肝经湿热型4例.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三版教材<中医儿科学>遗尿的诊断标准,且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遗尿.

    作者:陈根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上肢神经炎30例观察

    上肢神经炎常见的有尺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等,发病过程先是疼痛和皮肤感觉障碍,其次出现运动障碍及肌肉麻痹或萎缩.持续数周或数月.桡神经麻痹可引起各伸肌广泛瘫痪,因此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拇指内收畸形.正中神经麻痹可出现三个鱼际肌即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瘫痪,故拇指不能对掌,不能与手掌平面形成90°角,不能用拇指指腹接触其他指尖.大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尺神经麻痹以骨间肌和拇收肌明显,次为小鱼际肌群.骨间肌麻痹,手指外展与内收动作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指的夹力减弱或消失,小指常处于外展位,而不能与环指并拢或爪形手畸形.笔者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上肢神经炎3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陈嘉莹;吴海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颈舒胶囊治疗颈椎病170例观察

    自2003年4月以来,笔者用本院自制颈舒胶囊治疗颈椎病(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颈椎病除外)17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诊断分型.共23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70例,其中住院患者68例,门诊102例;男93例,女77例;年龄大75岁,小22岁,平均48.5岁;颈型42例,神经根型57例,椎动脉型39例,混合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体征)32例;病程短15天,长10年;颈部有明显外伤史者57例,有明显受寒及劳累史者91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109例.对照组63例,其中住院患者33例,门诊30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大76例,小24岁,平均50岁;颈型16例,神经根型20例,椎动脉型14例,混合型13例;病程短13天,长11年;颈部有明显外伤史者13例,有明显受寒及劳累史者29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3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桂枝汤加减应用体会

    笔者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各种疾病获较好疗效,举例如下.例1:张某,女,24岁,2002年11月14日初诊.无诱因突发右侧腰臀部疼痛,并向下放射至窝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重,伴有麻木、困重感.1周前曾口服布洛芬、双氯灭痛、维生素B13d,症状稍减轻,停药后疼痛又加重.

    作者:骆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

    肝硬化腹水病机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常呈形实正虚,虚多邪恋之候.治疗不能只消除腹水与肿胀而概用峻利之药,这样治疗虽可暂时减轻痛苦,但时间长往往利尿无效,臌胀反而会加重.当根据虚实寒热,进行辨证施治,方可取效,体会如下.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三仙合剂治疗功能性精神疲劳体会

    笔者自拟三仙合剂治疗功能性精神疲劳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处方:黄芪36g,当归、焦三仙各12g,丹参24g.制备:按处方量分别称取净制的丹参、当归、黄芪、焦三仙400倍剂量,以水煎煮2次,第1次2h,第2次1.5h.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8万ml,加糖蜜素200g,加蒸馏水至10万ml,静置48h,滤过,加蒸馏水至10万ml,分装于250ml玻璃瓶中,轧铝盖,消毒,贴签,即可.主治心脾淤阻,气血失司引起的精神疲劳.主要表现为身困乏力,心悸,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自汗多汗等.

    作者:杨志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鲜竹沥胶囊治疗痰热咳嗽证30例观察

    目的:了解鲜竹沥胶囊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急性支气管炎所致痰热咳嗽证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鲜竹沥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以鲜竹沥水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相似(P>0.05),鲜竹沥胶囊治疗咳嗽、咯痰症状的起效时间较鲜竹沥水短(P<0.01,0.05).结论:鲜竹沥胶囊与鲜竹沥水均具有清热化痰,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的功效.

    作者:欧亚龙;杨光;陈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