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广;劳逸
目的探讨车祸危重伤伤员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按救治程序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车祸伤的临床资料以及早期诊断和救治的措施.结果治愈76例,病情控制后转院40例,死亡10例;治愈76例伤员的救治时间均在伤后1~2h,而死亡10例的救治时间在伤后2~3h.结论车祸危重伤伤情严重,务必边救治边诊断,并按通气-输注-搏动-止血程序进行早期救治,以提高救治的存活率和伤员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锦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寻找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方法对9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使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再用固定矫治整平牙列,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9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患者侧貌得到很大改善.结论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能调整骨骼矢状关系不调,矢状关系调整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减少了矫治难度,且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制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显效快,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廖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人们对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新的阻断剂的研究不断深入.RAS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特别是近10年来,对AngⅡ的产生途径、受体亚型及其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不同水平上阻断RAS的异同、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栩;陈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由糖尿病本身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引发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病变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结外型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病的发病部位、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结外型淋巴瘤占前两位的部位是胃肠道、咽淋巴环,二者达59%,大部分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手术后加化疗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和60%.结论结外型淋巴瘤好发于胃肠道及咽淋巴环,手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术后应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作者:王惠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彩超导引技术也越来越熟练,经验亦日益丰富,由初需经食管彩超导引,发展为单纯依靠经胸壁彩超导引,减轻了病人痛苦,拓宽了手术适应证.我院应用经胸壁彩超导引,封堵房间隔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树国;刘成华;田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C)系统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4例SLE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gG、IgA、IgM、C3、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24例SLE患者血清IgG、IgA、IgM、C3、CH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清Ig及C系统水平对SLE疾病的监测有临床意义.
作者:廖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方便手术及避免心肌遭受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大幅度降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对15例心脏病用浅低温体外循环(33±2℃),保持机体和心脏有效的循环,阻断或不阻断升主动脉,经顺灌或逆灌使心肌得到持续的氧合机血灌注,保持术中心脏空跳慢跳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6例(17.14%),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中凝血功能障碍1例,因并发症死亡4例(11.42%),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结论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同时又能简化重要的手术操作,正确地掌握手术技巧,不会造成手术操作困难.
作者:覃忠卫;陈宏明;郭正恒;罗世官;唐习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当今时代是信息社会的时代,采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又是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边缘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该学科所涉及的广阔的知识面,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我院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年的实践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作为一项正在飞速发展中的新兴教育技术,仍然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如何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创新,是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梁伟江;韦耀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以及由此造成的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该症特点为伤情复杂而危重,因常远离医院,伤后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病死率高.现将我院急诊科1998年1月~2000年5月对5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与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黄晓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年10月~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80例霉菌性阴道炎,经用舒尔、制霉菌素、灭滴消炎栓联合治疗,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作者:樊仁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2001年3月~2002年3月,用清凉油外治丘疹性荨麻疹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鲍大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间羊膜腔内灌注(AI)治疗羊水过少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临产足月单胎孕妇,并经B超提示羊水指数(AFI)≤50mm,随机分为AI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宫口开大2cm后以导管插入羊膜腔内,经导管灌注37℃生理盐水800~1000ml加氨苄青霉素3.0g(皮试阴性者用),观察两组分娩结局及母儿病率.结果治疗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剖宫产、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低(P均<0.01),但产褥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I对降低母儿病率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简单的方法.
作者:滕燕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23岁.因反复腰部疼痛6年而入院,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查体:体温正常,全腹软,腹部可触及一较大囊性包块,边界不清,有波动感,无压痛.初步诊断:腹部包块性质待查.患者先后2次B超检查,第1次报告腹部巨大囊性包块,第2次报告:
作者:钟秋红;崔翠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宫腔出血具有出血点弥散、无法直视下止血等特点,常规缝扎止血较困难.有时在常规保守止血无效的情况下,需进行手术治疗,甚至切除子宫,造成器官缺失.随着妇产科手术的广泛开展,处理好术中(终)宫腔出血已成为提高手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月间,对术中(终)宫腔出血,常规止血无效28例,行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丹华;潘燕波;卢素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注射麻黄碱对老年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期间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老年病人,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林格氏液6ml/kg,腰麻完成后Ⅰ组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Ⅱ组肌注麻黄碱30mg,Ⅲ组不给麻黄碱.结果Ⅰ组、Ⅱ组病人血压下降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Ⅲ组,P均<0.01,且低血压发生的时间明显延迟(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CSEA预防性注射麻黄碱降低低血压的发生效果满意,且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阮红卫;周细明;付兰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为了进一步了解晕厥的病因,探讨晕厥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对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佩莹;李广珠;赵秋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两组均在常规ACEI类、利尿剂、地戈辛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50mg,每天2次,共6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658,P<0.05.DCM组心率减慢、左室收缩功能(EF)明显优于RHD组(P均<0.01).结论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DCM的EF及减慢心率.
作者:韦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例非典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SAH以癫痫、眩晕、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可出现偏瘫、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CT检查可阴性.结论非典型SAH表现特殊,易误诊,临床上对可凝病例须进行密切观察和必要检查,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作者:黄载文;符春晖;羽彩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骨科领域中迄今尚未解决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股骨头的血循环障碍引起.发病率已居成人髋关节疾病的首位,主要好发于20~50岁,其病程长,晚期塌陷的发生率为30%~40%,致残率高[1].传统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黄粹业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