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文;符春晖;羽彩霞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各颅骨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将分离好的各颅骨再按一定的顺序和间距连接起来,使之既保持各颅骨原来的位置关系,又有一个整体概念.以往支架常用金属材料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我们改用有机玻璃制作,既方便,又美观实用,而且成本低.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效果证实的肺曲菌病的CT表现.结果 7例CT表现浸润性实变,4例为肿块或结节状.11例病例中有4例出现坏死空洞.结论对患某些疾病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菌群失调患者,肺CT影像表现肺浸润性实变、肺结节或肿块及真菌球等表现应高度警惕肺曲菌病,确诊需真菌培养或病理诊断.
作者:黄卫明;黄永穗;韦勇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于2002年9月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巨大性多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俊;唐秀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全年妇产科、皮肤科、泌尿外科等送检的患者标本的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分析UU感染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RC)技术,分性别、年龄段、季度3个因素对2892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男女总阳性率为50.5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8.82%,女性为63.4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性年龄段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年龄段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女性不同季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UU感染男、女有别,女性随年龄递增有所下降,男性随季度变化而缓慢上升.
作者:农光鲜;曾小平;范宁川;吴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神经毒作用-中间综合征(IMS)的原因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对IMS的认识和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对收治3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中间综合征的57例病例的原因、治疗和注意事项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治愈48例,死亡9例,发生IMS病死率为15.79%.结论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和呼吸道的管理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IMS的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陆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高血压病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加突出,值得关注.现将我院内科3年来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部分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分析,并就老年和非老年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加以比较.
作者:梁凤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治疗的影响.方法对三组COPD急性期患者予糖皮质激素采用口服、气雾吸入、静脉滴注等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临床记分、生活质量、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参数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组的临床记分明显减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后肺功能检查FEV1和FEV1/FVC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口服组、气雾吸入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短期口服或气雾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有限.
作者:王承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年10月~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80例霉菌性阴道炎,经用舒尔、制霉菌素、灭滴消炎栓联合治疗,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作者:樊仁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彩超导引技术也越来越熟练,经验亦日益丰富,由初需经食管彩超导引,发展为单纯依靠经胸壁彩超导引,减轻了病人痛苦,拓宽了手术适应证.我院应用经胸壁彩超导引,封堵房间隔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树国;刘成华;田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别予万拉法新(治疗组)、阿米替林(对照组)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33/33),对照组为75.76%(25/3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4周后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副作用小(P均<0.01).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新药.
作者:刘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易感染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48例住院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感染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病原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发生院内感染148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8.46%.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占70.28%,消化道感染占14.86%,泌尿系感染占5.14%,口腔感染4.73%,皮肤占3.38%,菌血症占1.35%;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长期卧床及侵入性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是本组常见感染因素;病原体检查以真菌类感染较常见,占39.8%(59/148),其次是G-、G+菌及病毒感染.结论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骨髓抑制、长期卧床患者均较易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是肿瘤化疗病人常见的院内感染.
作者:李桂生;黄海欣;杨春旭;陈绍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间羊膜腔内灌注(AI)治疗羊水过少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临产足月单胎孕妇,并经B超提示羊水指数(AFI)≤50mm,随机分为AI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宫口开大2cm后以导管插入羊膜腔内,经导管灌注37℃生理盐水800~1000ml加氨苄青霉素3.0g(皮试阴性者用),观察两组分娩结局及母儿病率.结果治疗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剖宫产、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低(P均<0.01),但产褥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I对降低母儿病率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简单的方法.
作者:滕燕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声下输卵管通液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超声下输卵管通液组(76例)和传统输卵管通液组(76例),进行输卵管通液,分别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的结果相比较,计算各自的符合率.结果超声下输卵管通液与HSG结果相比较,总符合率为90.79%,传统输卵管通液与HSG结果相比较,总符合率为73.68%;两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611,P<0.01).结论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较传统输卵管通液术更准确,有一定治疗作用,还可发现一些盆腔疾病,可取代传统输卵管通液术,作为输卵管通畅度初筛的首选方法.
作者:刁英;黄文霞;黄官友;刘东屏;刘碧芬;杨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脉压(PP)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将脑出血组48例、脑梗塞组54例与对照组(非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55例的PP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不同年龄段PP(≥8.7kPa)的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塞组PP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P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的PP增高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PP增高与脑卒中危险性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脑卒中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黄彩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两组均在常规ACEI类、利尿剂、地戈辛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50mg,每天2次,共6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658,P<0.05.DCM组心率减慢、左室收缩功能(EF)明显优于RHD组(P均<0.01).结论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DCM的EF及减慢心率.
作者:韦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对30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炎引起出血90例,占30.33%;宫颈炎59例,占19.67%;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占16.67%;子宫内膜15例,占5.00%;子宫肌瘤13例,占4.33%;恶性肿瘤35例,占11.67%;宫内避孕器引起出血30例,占10.00%;其他原因7例;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主;年龄大,绝经时间长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非器质性及良性疾病成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采取B超、分段诊刮和宫腔镜综合检查,配合活检是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蒋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赵某,女,24岁.孕1产0孕28周.要求常规B超检查 ,B超所见:子宫底部探及2个胎头,头颅光环均完整,双顶径71mm和70mm,脑中线居中,侧脑室对称无扩张.胎儿脊柱1个,连续性好,另1个脊柱至胸段以下连续性中断.宫内只探及1个胎体回声,胎儿胸腔内只见1个胎心脏,心率为150/min.胎体上见2个上肢和2个下肢,股骨长44mm,肱骨长37mm,胎盘附着于子宫底部,厚28mm,成熟度Ⅱ级,羊水暗区大深度64mm,透声好.
作者:黄磊;麻新洁;韦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检测急性脑梗塞48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的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TNF-α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组的TNF-α、FINS、FPG比对照组高(P均<0.01);血清TNF-α与FINS正相关(r=0.53,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病人可有IR和TNF-α水平增高,TNF-α与IR有密切相关性,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拮抗TNF-α有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减轻脑缺血患者脑损伤,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付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56例,异常心电图67例,异常率54.5%.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9.026,P<0.01);心电图正常组与异常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09,P<0.05);各年龄段急性胰腺炎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1.785,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心电图改变与病情和预后有关,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给予心电图监测,便于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并给予相应及时处理.
作者:梁俏娟;罗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人们对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新的阻断剂的研究不断深入.RAS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特别是近10年来,对AngⅡ的产生途径、受体亚型及其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不同水平上阻断RAS的异同、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栩;陈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