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叶
目的:探讨床头交接班制度在精神科开放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护理交接班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程序及内容,观察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陪护人员对防范不良事件的能力.结果:实施床头交接班后,患者满意率由62.69%上升至98.45%,护理质量提升,护士寻求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及评判性思维总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规范并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促进和发挥了陪护人员的作用,较好的防范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在护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原琳琳;刘晓利;胡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养老护理队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促进养老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苏州市区部分老年人群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了养老服务需求情况等分析.结果:养老护理队伍缺口巨大;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滞后;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结论:建立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队伍势在必行.
作者:庄梅宝;孙小娅;向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全身性内分泌疾病.多数为获得性甲状腺组织被破坏的结果[1].由于成人甲减的发生与饮食营养有很大关系,我院于2011年4月收治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精神障碍的患者,经采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舒肝解郁胶囊对轻中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轻中度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l、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舒肝解郁胶囊和帕罗西汀对于轻中度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舒肝解郁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陶用富;周豪;龙吟;张平;范利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6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81.7%,痊愈率56.7%,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何仿;阳前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厘米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分叉的区域动脉闭塞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病因及危险因素多,病情重[2].我科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了19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萍;张晓燕;刘夕珍;史广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本文概述了婴幼儿及儿童依恋类型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具体分析影响儿童福利机构依恋类型测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儿童福利机构内孤残婴幼儿依恋类型测试的相关建议及措施.
作者:罗圆;陆惠琴;张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以利孤残婴幼儿健康成长.方法:在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按月龄进行身长、体重、头围、胸围、顶-臀长和上臂围测量,测量值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四项体格发育主要衡量指标均明显落后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残婴幼儿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不同疾病的孤残婴幼儿营养评价BMI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明显落后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婴幼儿,但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不同疾病对体格发育存在影响,有必要建立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体格发育衡量数字(均值).
作者:王季鸿;龚佩花;祝丽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离休干部已成为日益减少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患有老年慢性疾病,常反复发作.作为老年人中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健康也倍受关注.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1],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保持身体健康.有针对性的做好离休干部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智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训练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37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工娱疗法,运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体育活动训练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各因子的评分.结果:通过实施体育活动训练,患者治疗后的自身对照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项目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病情总估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育活动训练在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徐春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临床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健康教育有章可循.为此,我院设计了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下称记录单),经过1年多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在治疗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别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或肠溶阿司匹林合并脑心通(研究组)治疗,通过评定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结果:合并脑心通治疗的研究组在经过8周治疗后,SCAG、MMSE和ADL评分均见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SCAG和ADL评分下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对于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协助使其精神症状在早期获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斌;何君萍;叶慧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与总结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方法:将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方法:治疗组予双黄连粉针剂与丹参粉针剂分别静脉滴注,口服丽珠风片,患眼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照组予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余方法与用药同治疗组.两组均以7日为1疗程.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7.61%,治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9.17%,治愈率66.67%.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比较满意,宜注意防止复发.
作者:王丽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唇、腭裂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现状,为有效改进保育、护理等措施打下基础.方法: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0~3岁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主要衡量指标进行定时测量.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正常婴幼儿和机构内婴幼儿;接受唇、腭裂修补术与尚未进行修补术的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唇、腭裂婴幼儿体格发育总体水平明显落后,早期进行唇、腭裂修补术对其有明显影响.
作者:任园嫚;袁仿来;叶志宏;郑维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1:弥可保500 μg静注、联合前列腺素E1 100 μ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2:弥可保500 μg静注、联合α-硫辛酸300 μg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联合给予上述3种药物,连续2周观察疗效.结果:症状改善率3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α-硫酸锌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可以明显提高DPN患者的MCV,改善症状.疗效优于仅使用甲钴胺和前列腺素E1或甲钴胺和α-硫辛酸.临床上可以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DPN.
作者:薛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作用特点.方法:选取本院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分为利培酮组39例,富马酸喹硫平组31例,盐酸氯丙嗪组30例,药物治疗剂量可由经治医师进行适当调整,并于入组时、1年末、2年末应用阴性阳性精神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筛选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估.结果:2年末时,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和氯丙嗪组复发率分别为:2例(5.13% )、2例(6.66% )、6例(20%).利培酮组,喹硫平组PANSSl量表减分明显,而氯丙嗪组甚至出现恶化趋势.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药物盐酸氯丙嗪,能够更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各类残留症状,有利于全程治疗.
作者:田峰;陆俊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Barrett 食管( BE),临床上为一种少见病.近年来, 随着内窥镜活检的广泛开展以及粘液组织化学、生化酶学、超微结构研究深入, 认为属食管黏膜的胃化生或肠化生性改变,新近研究发现其与食管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1例并结合文献作一报道.
作者:曲淑华;朴海超;于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研究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对照组不实施干预.结果:电话回访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定萍;黎文云;万蓉;万纯;钟立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检测胃黏膜血流量在实验性利血平性溃疡豚鼠、胃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溃疡的关系.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腹腔注射利血平,测定溃疡指数、胃黏膜血流量并进行分析;对50例各期胃溃疡患者、20例接近正常人胃黏膜血流量进行测定并对比.结果:实验组豚鼠胃黏膜血流量降低、溃疡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各期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人胃粘膜血流量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黏膜血流量减少是胃溃疡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与胃溃疡发生、发展、复发关系密切.增加胃黏膜血流药物可以治疗胃溃疡,减少其复发.
作者:刘仁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左启华等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量表>,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300名孤残婴幼儿进行社会适应性行为测评和系统分析.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总体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明显落后;各年龄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接受各种干预的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得分与未进行干预的孤残婴幼儿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且早期干预对其有明显影响.
作者:叶志宏;任园嫚;郑维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