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对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

孙曼春;孙曼怡

关键词:糖尿病, 结肠动力障碍, 胰岛素, 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各9只.DM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大鼠给予静脉注射链脲菌素建模,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及造模成功6周后给予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而正常组及DM组无处理.造模成功后第10周检测各组大鼠的FBG、胃肠推进率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处死大鼠后取结肠组织,镜下观察结肠平滑肌变化,并检测结肠平滑肌细胞(SMC)的凋亡指数(AI)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M组大鼠结肠平滑肌变薄,SMC数目减少;胰岛素1、2组大鼠的上述情况较DM组减轻.正常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DM组大鼠的FBG、结肠SMC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AI依次增高而血清胰岛素依次降低(P<0.05),但正常组与胰岛素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DM组大鼠结肠SMC的Bax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1);正常组、胰岛素1组的胃肠推进率高于胰岛素2组、DM组(P<0.05),但正常组与胰岛素1组间、胰岛素2组与D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干预可能通过抗凋亡及降血糖作用改善结肠动力障碍,且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Apelin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Apel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1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9例,同时选择27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空腹血清Apelin及全血hs-CPR,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组Apelin水平与hs-CP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对照组的Apelin及hs-CRP水平依次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Apelin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Apelin水平、hs-CPR均升高,Apelin可能与炎症因子共同参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杨冬莲;陈露文;钟秋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非心理因素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心理因素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611例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非心理因素等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非心理因素.结果 具有不同非心理因素特征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常见心理因素后,非心理因素均不是结核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非心理因素不是影响结核病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秦林原;林定文;林玫;余红平;吴腾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男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96例老年男性AD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其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42例)和存活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男性AD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卧床、体育锻炼、抑郁症、DBP、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尿素、FBG、HDL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cy和FBG水平均是老年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Hcy、高FBG水平可能是老年男性A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作者:毕祥云;包振明;黄敏;张丹凤;陈学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外周血Th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值及Th1、Th1/Th2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能够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陈书平;冯杰美;陈昌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胰岛素对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各9只.DM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大鼠给予静脉注射链脲菌素建模,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及造模成功6周后给予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而正常组及DM组无处理.造模成功后第10周检测各组大鼠的FBG、胃肠推进率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处死大鼠后取结肠组织,镜下观察结肠平滑肌变化,并检测结肠平滑肌细胞(SMC)的凋亡指数(AI)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M组大鼠结肠平滑肌变薄,SMC数目减少;胰岛素1、2组大鼠的上述情况较DM组减轻.正常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DM组大鼠的FBG、结肠SMC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AI依次增高而血清胰岛素依次降低(P<0.05),但正常组与胰岛素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胰岛素1组、胰岛素2组、DM组大鼠结肠SMC的Bax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1);正常组、胰岛素1组的胃肠推进率高于胰岛素2组、DM组(P<0.05),但正常组与胰岛素1组间、胰岛素2组与D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干预可能通过抗凋亡及降血糖作用改善结肠动力障碍,且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孙曼春;孙曼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种评分系统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56例ICU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28 d的存活状态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使用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SAPSⅢ)、SAPSⅡ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3种评分系统的得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的SAPSⅢ、SAPSⅡ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SAPSⅢ、SAPSⅡ及APACHEⅡ预测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SⅢ预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效果与SAPSⅡ及APACHEⅡ相似.

    作者:熊泽忠;梁大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截瘫产妇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1例报告

    目的 总结截瘫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时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报告1例截瘫产妇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该产妇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心电监测,于L3~4间隙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产妇T2平面皮肤锐痛刺激较麻醉前减退,腹壁反射消失,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围术期产妇未发生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现象.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可为高位截瘫产妇的剖宫产提供完善的麻醉镇痛,有效地预防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发生.

    作者:曾葵;蔡昀夏;黄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HCV核心抗原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在筛查献血员HC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HCV核心抗原(HCV-cAg)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FQ-BCA)在筛查献血员丙肝病毒(HC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302份献血者的血标本,采用实时-PCR(RT-PCR)及FQ-BCA分别检测血标本的HCV-RNA及HCV-cAg.以RT-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Q-BCA诊断HCV阳性的效能.分析HCV-RNA拷贝数与HCV-cAg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3302份血标本中,HCV-RNA阳性共33份,HCV-cAg阳性共32份.FQ-BCA检测的灵敏度为96.97%(32/33),特异度为100.00%(3269/3269),符合率为99.97%(3301/3302).HCV-RNA拷贝数与HCV-cAg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V-cAg FQ-BCA诊断HCV感染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适用于献血者的血液筛检.

    作者:刘国凤;赵权;张立营;郑长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0T MRI高分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高分辨率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及MRI高分辨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灶与未受肿瘤侵犯的子宫肌层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计算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达峰时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高分辨率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对宫颈癌分期的预测效能.结果 MRI高分辨率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对早期宫颈癌ⅠB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94.7%(18/19)、100.0%(11/11),ⅡA期为66.7%(4/6)、95.8%(23/24),ⅡB期为100.0%(4/4)、92.3%(24/26),对宫颈癌分期的总准确度为86.7%(26/30).宫颈癌灶与未受肿瘤侵犯的子宫肌层的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癌灶以Ⅰ、Ⅱ型曲线为主,而未受肿瘤侵犯的子宫肌层以Ⅲ、Ⅳ型曲线为主.宫颈癌灶的早期强化率与未受肿瘤侵犯的子宫肌层的早期强化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3.0T MRI高分辨率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其对宫颈癌分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作者:韦洁勤;陆力坚;白杨;李伟雄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 合并HPV感染的CINⅠ患者227例,其中应用期待方法25例(A组),行LEEP治疗69例(B组),应用rhIL-2治疗65例(C组),LEEP联合rhIL-2治疗68例(D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HPV定量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结果 治疗后4个月,D组的HPV总转阴率、低载量或高载量HPV转阴率高(P<0.05),而A组低(P<0.05),但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的宫颈病变治愈率高于其他两组,A组的治愈率低于其他3组(P<0.05),但B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HPV感染的CINⅠ患者,LEEP联合rhIL-2治疗的治疗效果佳;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LEEP效果优于rhIL-2,但在治疗HPV感染方面,两种方案疗效相当.

    作者:蔡昱;翟建军;段仙芝;何川;田秀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胎儿体外循环导致胎盘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是进行胎儿心脏手术的必要条件,但胎儿体外循环会造成胎盘循环功能障碍,终导致胎儿流产死亡.目前对胎儿体外循环导致胎盘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尚未清楚.本文就胎儿体外循环导致胎盘功能障碍的有关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钟少彬;郑宝石;雷宾峰;黄柳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肺功能及麻醉恢复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肺功能及麻醉恢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肺功能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的每分钟大通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MVV/FEV1)、残气量/肺总量(RV/T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MVV/FEV1及RV/TLC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时间与分组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且能降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日华;李家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的神经性钙黏附蛋白甲基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的神经性钙黏附蛋白(CDH2)甲基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结肠腺癌或直肠腺癌患者174例,提取原发肿瘤组织及其周边≥3 cm正常肠黏膜组织的DNA,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CDH2的甲基化程度,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74名患者中,CDH2甲基化阴性者共116例(66.7%),CDH2甲基化阳性者共58例患者(33.3%).不同CDH2甲基化状态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前癌胚抗原及肿瘤抗原19-9阳性率、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T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T分期及病理N分期增高、CDH2甲基化阴性状态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呈低甲基化状态,CDH2甲基化程度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孙伟峰;陈实;陈泽华;梁三海;王华摄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B超联合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B超联合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择期行PCNL患者随机分为B超组36例和联合组36例.B超组采用常规B超引导穿刺,联合组采用B超联合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比较两组1次工作通道建立成功率、术后24 h疼痛程度、出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1次建立通道的成功率为94.3%,高于B超组的77.8%(P<0.05).联合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出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超组(P<0.05).结论 B超联合实时彩超引导穿刺定位可提高PCNL穿刺的安全性与精确性,减少出血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邝世航;黄双艺;乐有为;冯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三甲医院761名医务人员体适能水平现状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体适能现状.方法 对该院761名职工,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运动习惯,采用经典台阶试验测定心肺耐力,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测试力量素质、柔韧、灵敏及平衡素质、身高、体重等体适能水平.结果 该院359人(47.17%)有运动习惯,376人(49.41%)没有运动习惯.男性职工的心肺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灵敏素质、平衡能力等水平均较弱;女性职工的心肺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水平均较弱,而年轻女性的柔韧性、灵敏素质、平衡能力等水平较高.男性和女性行政职工的体重水平均高于相应性别的非行政职工,肺活量均低于相应性别的无行政职务职工.男性行政职工台阶试验水平低于非行政职工,女性行政职工坐位体前屈水平及握力低于非行政职工(均P<0.05).结论 该院职工运动习惯差,体适能水平较低;建议采取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体质,形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作者:陈瑛瑛;姚华;王森路;徐晓璐;江艳;王育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及其与吸烟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变化及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COPD患者为COPD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比较两组间mtDNA拷贝数,以及COPD组中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mtDNA拷贝数.结果 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tDNA拷贝数低于对照组,吸烟者mtDNA拷贝数低于不吸烟者(均P<0.05).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tDNA拷贝数的降低,其中吸烟者外周血白细胞mtDNA拷贝数更低.COPD的发生可能与外周血白细胞mtDNA拷贝数减少有关.

    作者:郑翔;冯莹;方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舌侧矫治技术治疗对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硬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舌侧矫治技术治疗对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4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成人患者,均行舌侧矫治术.观察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硬组织指标中,患者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及LI-N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I-FH角、OP-FH角及UI-LI角均较治疗前增加,且UI-NA角、UI-NA距、LI-NB距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软组织指标中,患者治疗前后ULL角、Pos-Po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LP角、N′-Sn-Pg′角较治疗前降低,且SnLs-SiLi角、Cm-Sn-Ls角、Ls-E距及Li-E距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 采用舌侧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可改善患者的面型.

    作者:乔颖;赵庆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无创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腹胀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发生腹胀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57例Ⅱ型呼吸衰竭并行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结果 57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45.61%)发生腹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张口呼吸、24 h通气时间≥10 h、不能自主进食是发生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为预防呼吸衰竭患者行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发生腹胀,应改变患者张口呼吸的习惯、及早进行自主进食以及定时脱机休息减少无创通气时间.

    作者:杜丽娟;尚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PC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尿潴留、月经量减少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观疗效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PCSD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杨文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5例具有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漂浮电极组64例与普通电极组61例,采用相应的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比较两组置入电极的过程用时、手术用时、起搏参数、电极长度及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留置时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漂浮电极组过程用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普通电极组(P<0.05).结论 与普通电极相比,采用漂浮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优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邵江;牟华明;李俊;石伟;吴中杰;汪建兵;牟桂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