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民;刘立刚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及全身综合治疗,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乳房外观良好,随访3~66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保乳手术由于其损伤范围小,较好地保留了妇女的乳房外观,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庄亚强;朱其一;任占平;莫军杨;刘永春;黄平;朱宝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下肢长管骨大段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进行修复疗效显著[1,2].我院1986年12月至2003年7月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长段骨缺损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路灯;董桂甫;兰天露;李云峰;陆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30%~70%,常发生于蛛网膜下腔积血较厚的区域,可表现为局限性、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损害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其中有20%~30%可造成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和脑梗死,又称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作者:庞刚;肖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时间≥24 h的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7.0%,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9.7%,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呼吸道感染多,占50.0% ;其次口腔感染,占40.9%.病原主要为真菌.意识障碍重、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长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应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丽萍;吴伟;洪冬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以及麻风病本身的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麻风病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偏见和恐怖观念,导致经常发生歧视、排斥甚至迫害麻风病患者的行为[1].
作者:胡永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联合思密达、抗病毒口服液、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腹泻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卫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69例,轻残6例,重残6例,死亡12例,残亡率25%.结论 迟发性血肿多见于外伤的急性期,以颞部着力的对冲伤多见,意识变化是重要的临床特点,致残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卓;张伟林;何家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提高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治疗成功率.方法 对27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施行根治手术.27例患者均行跨肺动脉瓣环切开右室流出道至左肺动脉开口,切除右室流出道的隔壁束.8例使用涤伦片扩宽右室流出道.19例使用心包片(戊二醇固定).室间隔缺损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或两者混合方式修补,11例使用涤伦片修补,另16例使用心包片(戊二醇固定).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7.48%.二次开胸止血2例,残余分流5例,1例2年后行残余分流修补,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1例(压差<30 mmHg).结论 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畸形纠正满意,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邓盛;刘邕波;彭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发生率为2%~11%,而疝环≥10 cm的腹壁巨大切口疝对机体影响严重,治疗棘手,单纯修补术复发率高,常达30%~50%[1],常给病人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近年我院使用自膨胀双面复合型补片(Bard Composix Kugel)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16例,效果满意.
作者:林建生;洪楚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技术(血透)治疗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治疗后尿酸水平下降,肾功能有不程度改善, 28例有结石排出,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透治疗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溶石疗效安全、有效,并可改善肾功能.
作者:王洁;黄勇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近十几年国外已作为下肢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1],它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处的旋转及缩短,固定更为可靠,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2].
作者:张培丽;吴小华;陈尔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加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和推广这种术式的可能性.方法 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的病人,实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术前检查明确有无手术指征,常规实施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术,按自愿选择的原则采用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根据术后病理情况及其他预后指标决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评价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的美容效果.结果 共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15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2.2%.肿瘤直径1.5~11.0 cm,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11例,黏液腺癌1例,叶状囊肉瘤3例.全部病例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出现轻度假体移位,1例放疗后出现假体轻度萎缩,美容效果不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加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美容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傅建民;刘立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产程中羊水性状观察,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方法 选择住院待产孕妇500例,产程中于宫口扩张3~5 cm时自然破膜或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同时实行胎儿电子监护.结果 羊水粪染Ⅱ、Ⅲ度者,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羊水清亮及Ⅰ度粪染者.结论 产程中羊水粪染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胎儿缺氧程度越重.
作者:吕晓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带锁髓内钉以其防旋、固定稳固、可早期活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如应用不当亦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作者:程世茂;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股骨髁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 cm范围内的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严重骨折,常波及膝关节,治疗难度大, 如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我院2002~2006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在无腹腔内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腔感染,致病菌来自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腹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覃佳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NHU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和5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BHUT和NHUT,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晕厥发作等状况.结果 晕厥组BHUT阳性率为14.0%,NHUT阳性率为46.0%,总阳性率60.0%;健康组总阳性率4.0%.两组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HUT)后晕厥组阳性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5.9±8.6)%、(35.7±8.7)%、(37.1±8.1)%,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 VVS可能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的结果,HUT对VV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HUT能显著提高HUT的阳性率.
作者:黄显南;陆克兴;黄照河;刘忠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方法 根据输液管调节器的高低,随机将90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A、B、C、D、E、F组各150例,各组输液管调节器夹置于距输液管接头分别为20、30、40、50、60、70 cm.结果 A、B、C、D、E、F组头皮针静脉即刻回血率分别为42.0%、54.7%、86.0%、92.0%、97.3%、94.7%,B、C、D、E、F组即刻回血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C、D、E、F组即刻回血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明显影响,从静脉即刻回血率和操作方便考虑,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距输液管接头50~60 cm处为宜.
作者:梁丽芬;莫金荣;曾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1998年1月至今共收治胆道结石再手术病人18例,现就胆道结石再手术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31~76岁,平均41.7岁;本次手术与前次手术间隔为6~22年,平均7.6年.
作者:杨向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院前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缺氧性脑病及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损害,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如不及时救治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阮海林;黄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