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4304
  • 国内刊号:45-1122/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7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8-29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省级优秀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学杂志   2007年06期文献
  • 重症中暑20例的救治体会

    2006年7~8月重庆市遭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持久高热酷暑,室外温度均在35℃以上,高时达42℃,导致中暑患者骤增,2个月内我院共收重症中暑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成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1],是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

    作者:欧明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9例的诊治体会

    我院1997~2004年收治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9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62岁,平均32.9岁.

    作者:司益武;李红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4例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梗塞、肠扭转、创伤、肿瘤等而切除了大量小肠后,剩余的小肠不能维持机体原有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临床上严重的营养障碍,术后死亡率较高[1].

    作者:晏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23例诊断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症候群,常因产后大出血引起.因临床表现为多种靶腺激素的缺乏,症状复杂,易被漏诊误诊,重者可发生垂体危象,危及生命.我院1998年5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3例,报告如下.

    作者:陆新虹;温玉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18例的诊治体会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sarcomas,GISS)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的一种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作者:梁寒晖;韦会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附23例分析)

    髋臼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移位大,治疗较为困难.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2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彦;尹东;梁斌;韦敏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胆道结石再手术18例治疗分析

    我院1998年1月至今共收治胆道结石再手术病人18例,现就胆道结石再手术的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31~76岁,平均41.7岁;本次手术与前次手术间隔为6~22年,平均7.6年.

    作者:杨向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0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院前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缺氧性脑病及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损害,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如不及时救治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阮海林;黄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肾损害80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高血压病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命质量,我院1991~2006年诊治高血压病肾损害80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兰汉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右颈内静脉中路穿刺置管术在抢救158例急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右颈内静脉中路穿刺置管术是抢救急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抗休克治疗、输血、快速补液、各种治疗用药以及肠外营养的主要通路.

    作者:谭显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麻醉牙髓68例

    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麻醉牙髓6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本院口腔门诊中经仔细询问及检查,拟作根管治疗的活髓前牙患者,随机选136例作受试对象.

    作者:陈广;陈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两种服药方法抗早孕效果比较

    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比较两种口服方法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传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自膨胀式双面复合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16例体会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发生率为2%~11%,而疝环≥10 cm的腹壁巨大切口疝对机体影响严重,治疗棘手,单纯修补术复发率高,常达30%~50%[1],常给病人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近年我院使用自膨胀双面复合型补片(Bard Composix Kugel)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16例,效果满意.

    作者:林建生;洪楚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危重患者手术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46例的体会

    重症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死亡的病例约50%与呼吸功能衰竭有关[1].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提高,机械通气机理和技术的进展,临床呼吸治疗效果不断提高,重症患者术后呼吸衰竭死亡率明显下降.

    作者:莫彩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常见并发症的探讨

    带锁髓内钉以其防旋、固定稳固、可早期活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如应用不当亦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作者:程世茂;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78例老年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有临床应用报告[1].它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将该麻醉方法应用于78例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应用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机对136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进行治疗,共有15例失败,对失败病例根据病情及时选择合理的方式处理,治愈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新庆;阮贤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皮瓣移植在18例指背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指背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因合并有皮肤和小静脉的缺损,过去常采用缩短指骨的方法进行再植,术后功能及外形均不满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多种皮瓣已被应用来解决这难题.

    作者:胡进;赵劲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44例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为44例主动脉瘤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44例,其中男37例,女7例.年龄28~83岁,平均58.25 岁.

    作者:刘永春;黄健辉;韦成信;曹健斌;王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每日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器官衰竭25例

    急性肾衰竭病人伴多器官衰竭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近年来,我科应用每日血液透析疗(DHD)治疗急性肾衰竭伴多器官衰竭患者2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勇;梁立强;梁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常规拔除T管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体会

    胆道手术中,常需探查胆总管并放置T型管引流,目的在于引流胆汁,控制胆道炎症并促进胆道泥沙样结石的排出.

    作者:姚宏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腓骨移植治疗8例下肢长段骨缺损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下肢长管骨大段骨缺损,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进行修复疗效显著[1,2].我院1986年12月至2003年7月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长段骨缺损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路灯;董桂甫;兰天露;李云峰;陆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6例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在无腹腔内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腔感染,致病菌来自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腹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覃佳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锁骨远端骨折及Ⅲ度肩锁关节脱位17例

    锁骨远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锁骨骨折的10%~15%[1],其中对NeerⅡ型及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但各种方法疗效不一.我院2000年2月至2006年5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共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树杰;何生玲;覃立耿;潘淳;谭德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对40例老年下肢手术病人采用硬-腰联合麻醉(CSEA),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吴继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邻面龋充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重新充填的疗效观察

    龋病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在恒牙列中,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的频率高,其次为下颌第二磨牙.其中邻面龋发生率高,因其发生隐蔽而不易被发现,常易导致牙髓的感染,而且充填技术要求高易导致充填失败,为临床疑难病之一.

    作者:陈燕;王少英;黄群珍;方萍;唐继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Gamma钉内固定治疗涉及股骨粗隆部的股骨多段骨折15例

    股骨多段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对于同时累及股骨颈或股骨粗隆合并股骨干的骨折,难以用一般髓内钉、DHS钉等内固定治疗.我院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Gamma钉治疗涉及股骨粗隆部的股骨多段骨折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永壮;韩春;吴坤芳;覃文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半月板损伤32例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特殊结构,损伤后可致膝关节疼痛、交锁、打软腿等影响关节功能.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已成为一种标准手术,但由于传统的膝关节镜手术器械是以切割、刨削、打磨为主,在操作中可造成关节内结构的损伤,不能止血,半月板成形不整齐,处理不彻底.

    作者:范宁;黄德征;金先跃;罗一军;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见.由于病损部位的特殊性,患病后给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及睡眠带来极大不便.临床实践证明超短波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疗效[1],我们采用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李芬;欧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囊虫病5例报告

    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笔者共收治了脑囊虫病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0~47岁,平均35岁,均为农民,其中有2例为表兄弟关系.

    作者:韦秀利;易春艳;袁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9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

    本院1992年5月至2006年11月对9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思光;韦涌初;曾建业;阳世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骨折,严重移位发生率和粉碎程度高,治疗不当将影响肘关节功能.根据AO理论,关节的良好重建和牢固固定,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得到良好结果的保证[1].

    作者:黄华;张增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外科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人群常见的外伤性损伤之一,据文献报告,美国每年有30万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其中90%为65岁以上年龄的粗隆间骨折[1].

    作者:刘华彦;李龙;唐运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有限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中下1/3骨折32例疗效分析

    我科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以有限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32例股骨中下1/3骨折患儿,取得优良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黄普高;黄朝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型副伤寒45例临床分析

    2006年11月富川县某镇中学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截止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4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3~16岁,平均14.6岁.

    作者:周炳科;韦玉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穿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4例,随机选出57例给予穿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0例的体会

    股骨髁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 cm范围内的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严重骨折,常波及膝关节,治疗难度大, 如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我院2002~2006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水针镇痛配合安定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随着计划生育及优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中期妊娠引产在各级医院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初产妇引产的比例也在上升,中期妊娠引产已有多种比较成熟的方法.

    作者:李建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的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循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Welch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尤以低位直肠癌发生率高.减少创伤、根治肿瘤、保全肛门功能成为当今外科治疗直肠癌的主要目标.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以来,采用腹腔镜Welch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苏雪彤;庞黎明;李卫东;李良奇;李德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造血管内瘘在老年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老年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限制,不能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结果 1例术后2个月出现皮肤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3个月脑出血死亡;2例使用8个月后血栓形成,在局麻下手术切除及人造血管修复,移植内瘘仍可正常使用,未再复发;1例术后14个月血栓形成无法再通而弃用;15例尚未出现并发症,运行良好.结论 掌握其穿刺要点做好宣教,预防血栓形成、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黄英;赵学珍;刘晓红;陈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人法洛四联症27例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提高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治疗成功率.方法 对27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施行根治手术.27例患者均行跨肺动脉瓣环切开右室流出道至左肺动脉开口,切除右室流出道的隔壁束.8例使用涤伦片扩宽右室流出道.19例使用心包片(戊二醇固定).室间隔缺损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或两者混合方式修补,11例使用涤伦片修补,另16例使用心包片(戊二醇固定).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7.48%.二次开胸止血2例,残余分流5例,1例2年后行残余分流修补,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1例(压差<30 mmHg).结论 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畸形纠正满意,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邓盛;刘邕波;彭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胎妊娠9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发生率、并发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92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为14.62‰(92/6 293),合并症以胎膜早破、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为多见,发生率分别为18.48%、10.87%、9.78%、11.96%.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58例,占63.04%.双胎围产儿死亡21例,死亡率为11.41%(21/184),是同期单胎围产儿死亡率1.32%的8.63倍.结论 双胎妊娠应加强产前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林红;唐达勋;潘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负荷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尿激酶静脉溶栓,氯吡格雷组尿激酶静脉容栓前口服300 mg氯吡格雷.观察溶栓后2 h内及溶栓后2周两组冠脉再通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后2 h内,两组冠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后2周,氯吡格雷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2周内,两组不良事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尿激酶静脉容栓前口服300 mg氯吡格雷能显著提高溶栓后2周冠脉再通率,但不能提高溶栓后2 h内冠脉再通率;氯吡格雷不增加不良事件.

    作者:陈聿峰;梁志山;谭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30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及全身综合治疗,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乳房外观良好,随访3~66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保乳手术由于其损伤范围小,较好地保留了妇女的乳房外观,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庄亚强;朱其一;任占平;莫军杨;刘永春;黄平;朱宝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肠钡餐造影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小肠运动功能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BS进行小肠钡餐造影,观察其小肠运动功能,并与15例正常组对照.结果 小肠运动力≤2 h 36例(78.2%),2~6 h 9例(19.6%),>6 h 1例(2.2%);张力增高、黏膜皱襞收缩为主21例(45.7%),张力减低、黏膜皱襞舒张为主2例(4.3%),两者相间14例(30.4%);分泌增多27例(58.7%),小肠积气3例(6.5%).结论 IBS的小肠钡餐造影有功能性X线改变,这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作者:游剑雄;韦雄;黄训;谢群仙;李冲;许家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东莨菪碱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东莨菪碱.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 d症状、体征(咳嗽、气喘、哮鸣音)改善分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咳嗽、气喘、哮鸣音消失天数分别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东莨菪碱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

    作者:苏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e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4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优27例,良4例.结论 单侧外固定支架操作简单,能有效地达到早期活动和避免长期卧床的目的,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颜五星;林春豪;陈庆;黄伟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TME手术原则完成21例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回顾性总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GLQI质量量表随访调查分析其生存质量.结果 21例病人成功进行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60~310 min ,平均209.29 min;术中失血量50~200 ml ,平均127.14 ml;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的距离2~5 cm ,平均3.07 cm,切缘癌细胞阴性;平均清扫的淋巴结数目11.24个,术后2~3 d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地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9 d.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高、美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生存质量高,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作者:黄顺荣;冯泽荣;秦千子;麦威;钟晓刚;徐胜;张贵年;牙韩清;毕连臣;余俊英;朱州;付庆芳;张馨;韦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简易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序贯救治重症毒蘑菇中毒

    目的 观察简易血液净化救治伴肝、肾、血液等多系统严重损害的重症毒蘑菇中毒患者的疗效,提高急性中毒急救成功率.方法 简易血液净化队伍对3例重症蘑菇中毒患者采用快速用血泵、血透穿刺针、血透动静脉管建立体外循环,用P2S膜式血浆置换器行一次性血浆置换,接着用高通量血液滤过器、置换液进行血液滤过治疗4~6 h,通过调节置换液、滤出液的流速控制超滤率;配合糖皮质激素、补液利尿、碱化尿液、输注洗涤红细胞等治疗.结果 3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后追踪观察1个月未见发生任何后遗症.结论 对于伴肝肾功能损害及溶血的毒蘑菇中毒者,血浆置换可更快速更有效地清除毒蘑菇毒素及内源性毒素;快速简易血液净化队伍到达救援现场后可迅速在病人床边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提高存活率.

    作者:彭小梅;龚智峰;唐盛;闭闵;伍秋霞;王浩宇;唐业莹;黄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手术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7.2%.手术时间平均 95(57~183)min,平均出血量约80(40~120) ml, 住院天数6~8 d,术后住院时间4~5 d.1例由于粘连严重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赵家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32例急性锁骨远端骨折(Neer Ⅱ)的患者.结果 3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莫宗永;庞宏谋;梁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切除胃小弯管状胃与食管分层套入吻合法276例的临床休会

    目的 探讨切除胃小弯管状胃与食管分层套入吻合法在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抗返流作用.方法 采用切除胃小弯管状胃与食管分层套入吻合法治疗食管癌145例,贲门癌131例.结果 术后10~14 d行X线钡剂透视,吻合口均通过顺畅,未见吻合口瘘及狭窄,未见钡剂返流入吻合口上方.术后随访10~12个月,未见吞咽困难,无胸骨后灼热痛.结论 切除胃小弯管状胃与食管分层套入吻合法,操作简单,吻合口宽畅,血运好,且呈活瓣作用,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和抗返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耀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10例报告

    目的 总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成功经验.结果 10例肝移植术手术均成功,平均无肝期39.7 min.胆道并发症其成功1例,腹腔出血3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术后全部恢复A级肝功,存活均超过1年.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可缩短无肝期,预防流出道梗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朱慧如;陈景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52例老年腹痛原因待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痛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52例老年腹痛原因待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都能确诊.他们存在的共同特点是与主要疾病有关的症状体征不典型,既往史复杂,并存疾病多,导致伴随症状多.结论 老年腹痛的病因很复杂,但只要我们熟悉各种可引起腹痛的疾病,同时做到耐心询问,细心体查,配合适当辅助检查就能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郑晓人;毛应然;吴妙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在30例早期痛风性肾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技术(血透)治疗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治疗后尿酸水平下降,肾功能有不程度改善, 28例有结石排出,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透治疗早期痛风肾病伴尿路结石溶石疗效安全、有效,并可改善肾功能.

    作者:王洁;黄勇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疾病不同阶段血浆皮质醇、C-肽、FT3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疾病不同阶段血浆皮质醇、C-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2例不同病情患者术后1、3、7 d血浆皮质醇、C-肽、FT3水平,同时应用APACHE Ⅲ评分系统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动态评分,将术后1、3、7 d的APACHEⅢ评分值分别与血浆皮质醇、C-肽、FT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PACHEⅢ评分值与血浆皮质醇、C-肽变化在术后1、3 d有线性正相关(P<0.01),与FT3变化有线性负相关(P<0.01);在术后3 d与血浆皮质醇、C-肽变化有线性正相关(P<0.05),与FT3变化有线性负相关(P<0.05),但术后3 d其相关系数绝对值较急性期降低;在术后7 d与血浆皮质醇、C-肽、FT3水平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皮质醇、C-肽、FT3于疾病急性期的变化幅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疾病早期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林源;莫显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明原因晕厥50例直立倾斜试验分析

    目的 评价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NHU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和5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BHUT和NHUT,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晕厥发作等状况.结果 晕厥组BHUT阳性率为14.0%,NHUT阳性率为46.0%,总阳性率60.0%;健康组总阳性率4.0%.两组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HUT)后晕厥组阳性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5.9±8.6)%、(35.7±8.7)%、(37.1±8.1)%,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 VVS可能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的结果,HUT对VV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HUT能显著提高HUT的阳性率.

    作者:黄显南;陆克兴;黄照河;刘忠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金钠多治疗贝尔面瘫2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金纳多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方法 51例贝尔面瘫随机分为金纳多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使用金纳多及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20 d,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抗病毒药及维生素B治疗.治疗后10、20 d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后10 d,金钠多组14例(56%)、对照组7例(27%)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治疗后20 d,金钠多组20例(80%)、对照组14例(54%)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金纳多治疗贝尔面瘫较复方丹参有更好的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宁;梁建平;侯萍;李东云;刘蓓;王涛;李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在产程中观察羊水性状了解胎儿缺氧情况500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产程中羊水性状观察,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方法 选择住院待产孕妇500例,产程中于宫口扩张3~5 cm时自然破膜或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同时实行胎儿电子监护.结果 羊水粪染Ⅱ、Ⅲ度者,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羊水清亮及Ⅰ度粪染者.结论 产程中羊水粪染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胎儿缺氧程度越重.

    作者:吕晓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病人麻醉的并发症与防治

    目的 探讨老年人手术麻醉的并发症与防治.方法 分析4 025例老年人手术麻醉及术前合并疾病对循环呼吸功能和中枢神经等系统影响.结果 老年人术前合并疾病率较高,手术麻醉中易出现血压、心率下降,术后苏醒延迟和精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人手术麻醉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

    作者:黄燕娟;冉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嗜铬细胞瘤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体会.方法 总结15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病程、肿瘤直径、高收缩压、高舒张压、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术前准备时间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5例均能成功切除肿瘤,良性14例,恶性1例.出院时血压正常14例,仍需用降压药持续控制血压1例.病程长与高舒张压呈正相关(r=0.719,P<0.01)、术前准备时间与病程长短(r=0.521,P<0.05)、高收缩压(r=0.821,P<0.01)与高舒张压呈正相关(r=0.703,P<0.01).而肿瘤直径与病程长短、术前准备时间、24 h尿VMA、高收缩压以及高舒张压均无明显相关. 结论对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警觉与重视,往往可以使嗜铬细胞瘤诊断提前.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挽救心血管正常顺应性.手术仍是嗜铬细胞瘤治疗的基础,根据病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作者:刘新福;陈春延;李化升;邱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37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ICM心力衰竭患者,37例服用曲美他嗪片20 mg,3次/d;常规治疗组37例.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其测量治疗前后EDD、EDV、ESD、ESV、FS、SV、LVEF,并观测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 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入选时两组资料有可比性.用药3个月后,曲美他嗪组的ESD、ESV、FS、SV、LVEF及6min步行距离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常规治疗组除去失访1例,因心力衰竭的加重再住院13例(占35.1%).曲美他嗪组因心力衰竭的加重再住院4例(占10.8%).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杨顺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常规平喘治疗及吸入布地奈德1 200 μg/d;治疗组42例常规平喘治疗及吸入布地奈德600 μg/d、孟鲁司特1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哮喘控制率66%,对照组哮喘控制率62%,两组哮喘症状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减少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量.

    作者:王海燕;张继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时间≥24 h的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7.0%,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9.7%,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呼吸道感染多,占50.0% ;其次口腔感染,占40.9%.病原主要为真菌.意识障碍重、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长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应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丽萍;吴伟;洪冬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手术患儿亲属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手术患儿亲属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由护士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测定两组亲属术前和术晨循环系统的变化,应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定焦虑值.结果 术前1 d未进行心理干预前两组亲属的循环系统和焦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晨干预组的焦虑程度、循环系统方面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儿亲属的焦虑心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还应重视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的心理干预,为家长提供人性化服务.

    作者:温秀芬;陈云超;高虹;张晖;张雪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93例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69例,轻残6例,重残6例,死亡12例,残亡率25%.结论 迟发性血肿多见于外伤的急性期,以颞部着力的对冲伤多见,意识变化是重要的临床特点,致残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卓;张伟林;何家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艾滋病定点医院健康教育与干预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定点医院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方法 对AIDS住院病人1 092例次、咨询门诊病人185例次,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使住院病人能够在适当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门诊病人能够定期复查并坚持抗病毒治疗,药物依从性达95%,使AIDS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生命得到了延长.结论 医院是指导患者建立积极健康习惯的好场所,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AIDS重要的策略之一.

    作者:唐勤;苏春雄;杜丽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态血氧饱和度和睡眠结构改变的研究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睡眠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COPD的吸氧或无创通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中、重度COPD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各30例,检测其血氧饱和度及睡眠结构.结果 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较白天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及OSAS患者Ⅲ+Ⅳ期睡眠减少,快动眼睡眠期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处于持续低水平状态,夜间睡眠结构改变与OSAS患者相似,COPD患者应持续的低流量吸氧或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作者:刘剑梅;苏红;龙淑珍;黎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目的 探讨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对2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大功率30 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 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 结果 2例患者操作时间分别为181 min和193 min,透视时间为60 min和78 min,放电次数120次和136次.术后随访8个月和1个月.例2在术后第3天再发房颤,但1个月内次数较前明显减少.2例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 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在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作者:邓金龙;覃绍明;林英忠;韦开福;覃丽萍;林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特拉唑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特拉唑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Embase、Pubmed等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特拉唑嗪与安慰剂或其他疗法比较治疗CP/CPPS男性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用Stata 9.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结果获得9个随机对照实验,其中只有4个RCTs(369例)被纳入.本系统评价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特拉唑嗪治疗CP/CPPS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能有效地改善CP/CPPS患者的NIH症状指数总评分、生活质量、疼痛及排尿症状,但其不良反应也高于安慰剂.结论 根据现有的证据,可以认为特拉唑嗪有改善CP/CPPS症状的作用.但鉴于目前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病例数较少,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埃杜(Apollinaire Edou Allo'O);莫曾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重组人HIF-1α真核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重组人HIF-lα真核表达载体质粒,为进行人HIF-1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研究做准备.方法 从血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两对引物分别调取目的基因片段A和B,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LB平板培养基筛选菌落,提取质粒.测序正确后双酶切先后克隆进入pcDNA4/HisMaxA载体.结果 获得重组的人HIF-1α真核表达载体质粒,经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分子量与预计的相同,插入pcDNA4/HisMaxA载体部位正确.结论 重组人HIF-lα所选用的pcDNA4/HisMax可高表达目的基因,为利用其进行人HIF-1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大林;陈森洲;袁桂峰;徐亚娟;刘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CR-SSCP方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

    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电泳和DNA直接测序,检测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的突变情况.结果 48例结直肠癌中有11例发生APC基因突变,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突变发生在codon 1 311~1 556之间,突变类型有碱基置换突变(G>T、C>T)、移码突变(-A、-C、-T、+A、+CGTT、-TGTGAGCG),48例中有1例发生2个密码子突变.结论 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率为22.9%(11/48),以体细胞突变为主, APC基因MCR区段突变主要集中在codon 1 311~1 556.

    作者:唐卫中;高枫;李卫;唐宗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移植术后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初步观察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方法 对4例肝移植术后HPS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铁蛋白异常、骨髓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7、24 d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健康.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要警惕HPS的发生,应及时检查骨髓及做相应的检查.

    作者:金哈斯;母立新;司今;梁雪飞;高静;李昕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组分H组各10只.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凋亡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法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心肌TUNEL阳性指数组分H组为(26.2±3.5)%,缺血再灌注组为(34.6±5.3)%,对照组为(3.4±1.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缺血再灌注组更明显.缺血再灌注组Bcl-2表达降低(0.113 ±0.02),与对照组(0.146±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分H组Bcl-2表达(0.128±0.03)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升高(0.105±0.03),与对照组(0.07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分H组Bax表达(0.084±0.02)虽比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有显著抗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作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及Bax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江中喜;侯力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的研究

    目的 研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加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和推广这种术式的可能性.方法 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的病人,实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术前检查明确有无手术指征,常规实施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术,按自愿选择的原则采用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根据术后病理情况及其他预后指标决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评价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的美容效果.结果 共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15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2.2%.肿瘤直径1.5~11.0 cm,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11例,黏液腺癌1例,叶状囊肉瘤3例.全部病例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出现轻度假体移位,1例放疗后出现假体轻度萎缩,美容效果不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加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美容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傅建民;刘立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者,或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者,或妊娠期出现糖尿病者,均属高危妊娠,其发生率为1%~6.6% [1].

    作者:兰惠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对静脉回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方法 根据输液管调节器的高低,随机将90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A、B、C、D、E、F组各150例,各组输液管调节器夹置于距输液管接头分别为20、30、40、50、60、70 cm.结果 A、B、C、D、E、F组头皮针静脉即刻回血率分别为42.0%、54.7%、86.0%、92.0%、97.3%、94.7%,B、C、D、E、F组即刻回血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C、D、E、F组即刻回血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明显影响,从静脉即刻回血率和操作方便考虑,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距输液管接头50~60 cm处为宜.

    作者:梁丽芬;莫金荣;曾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咽通气管(简称口咽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放置在口咽部起到支架作用的通气性管道,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作者:梁月新;刘金凤;覃秀娥;石柳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手术配合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近十几年国外已作为下肢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1],它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处的旋转及缩短,固定更为可靠,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2].

    作者:张培丽;吴小华;陈尔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科手术及麻醉后并发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胸科手术麻醉后并发的肺损伤是少见但高危的并发症,其病理生理的过程十分复杂,死亡率很高[1].

    作者:杜学柯;廖品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73在卵巢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

    p53是至今为止分子生物领域研究为深入的经典抑癌基因之一,由于p53基因丢失、突变等原因导致其功能缺失是诱导卵巢癌耐药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刘媛媛;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主要生化特征.PCOS患者卵巢局部和循环中雄激素过高,一方面可抑制卵泡成熟,引起发育中的卵泡闭锁,不能形成优势卵泡,导致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失调和不孕;另一方面引起多毛、痤疮、油脂性皮肤、脱发等临床症状.PCOS患者雄激素的来源较复杂.下面就近期PCOS雄激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韦燕妮;覃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IV阳性患者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现有HIV阳性患者约84(65~102)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到2004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 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0 786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 024例[1].

    作者:龙亚林;唐勤;许日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线粒体DNA突变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动物细胞核外唯一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通过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为机体提供90%的ATP能源.它有多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调控细胞的凋亡、基因表达、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电势、调节信号传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以及在机体生长发育、代谢、疾病、死亡以及生物进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枫;曾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IGF2基因印迹丢失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肿瘤易感性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决定,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覃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UNX3基因的抑癌机制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RUNX3基因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能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凋亡,对细胞的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效应有着重要而复杂的转录调控作用,因其表达下调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倍受关注.

    作者:秦娜;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30%~70%,常发生于蛛网膜下腔积血较厚的区域,可表现为局限性、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损害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其中有20%~30%可造成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和脑梗死,又称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作者:庞刚;肖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血液净化中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广西血液净化中心通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医疗队、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人员培训、物资准备等,并对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广西血液净化中心共参与处理当地有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运用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成功抢救危重病人2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应急处理系统必须把血液净化中心纳入其中.

    作者:唐盛;彭小梅;龚智峰;闭闵;唐业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依托合法个体诊所开展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发挥合法个体医生在社区性病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其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能力.方法 对合法个体医生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干预技巧培训,让其在社区进行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对其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18个月的项目工作,26家个体诊所共发放安全套13 390只,宣传资料17 736份(册);转诊性病病人543例,转诊化验病人16例,报告性病病情17例;个体医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由培训前平均59.8分提高到评估时82分.结论 合法个体医生是社区性病艾滋病干预工作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措施可行,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付志智;黄培勇;廖燕珍;韦昌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公共卫生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技档案是科技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完整地保存和管理科技档案,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信息和宝贵财富,也是评价公共卫生体系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桂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西中医学校2005级和2006级新生体检视力比较

    目的 了解新生的视力状况,对学生视力不良提出科学、可行的指导性建议.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的常规方法对新生进行视力测定. 结果城乡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P<0.05),2006级的视力不良率高于2005级(P<0.05).结论 学校应针对引发近视的原因,改善学习环境,预防和控制视力不良.

    作者:江育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南宁市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调查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要求,婴幼儿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要求达到85%以上,为了解我市婴幼儿家长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我们于2006年5月26日至6月1日在市区15家地段医院儿保门诊对3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了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武;刘伟;何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桂林市社区居民麻风病知识水平调查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以及麻风病本身的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麻风病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偏见和恐怖观念,导致经常发生歧视、排斥甚至迫害麻风病患者的行为[1].

    作者:胡永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机械厂2006年职工体检结果与健康保健分析

    健康的员工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职工的健康是一个根本因素之一.我院于2006年6月对柳州市某机械厂在职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内容包括:(1)职工普通体检;(2)职工职业损伤预防性体检;(3)已婚女职工妇检.现就该机械厂2006年度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龙柳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50人妇产科护士和50人内科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妇产科护士SCL-90各因子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和中国常模,其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科护士除了抑郁、焦虑两个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以外(P<0.05),其余SCL-90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既比内科护士严重,又比一般人群更加突出;内科护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针对妇产科护士的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消除职业环境的不良影响.

    作者:杜飞燕;罗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

    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好发于脑实质,位置表浅,以团块状钙化为特征,成年人多见.发生于脑室内比较罕见,我院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宾精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谈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已由单纯的功能制护理转为整体护理模式,新的形势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使她们毕业后尽快进入护士角色,能够独立在护理岗位上为患者提供一系列良好的整体护理服务,是摆在临床护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黄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02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培养获得的102株呼吸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G+菌36株(占35.3%),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和溶血葡萄球菌(5株)为主;G-菌59株(占57.8%),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2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21株)和鲍曼不动杆菌(7株)为主;真菌7株(占6.9%).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3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占40.7%,产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占42.9%.结论 及时检测病原菌,并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和ESBLs菌株进行监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缩短病程.

    作者:曾令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PAE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300株PAE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所监测的8种抗菌药物对PAE的敏感性保持稳定状态,敏感性>70%,其中敏感性>90%有亚胺培南、哌啦西林、阿米卡星. 结论应注意加强对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头孢他啶、哌啦西林、阿米卡星对PAE敏感性高,应作为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亚胺培南应限制性使用,以减缓PAE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静;零培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普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普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评价其合理性;提出合理使用、优化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对普外科出院病历286份填表登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存在选药品种过多、用药时机不当、持续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治疗用药存在药品的选择、联合用不恰当,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另外,配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应重视相关药物的使用.结论 普外科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并重视优化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艳宁;高桂娥;朱尚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昔洛韦加地塞米松治疗点状角膜炎136例临床分析

    点状角膜炎是眼科门诊的常见感染性眼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该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的特点,轻者忍受异物感、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可侵犯基质层,可以成为致盲性眼病.

    作者:陈增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戊二醛联用皮炎平治疗顽固性扁平疣12例

    目的 探讨戊二醛联用皮炎平治疗泛发性顽固扁平疣疗效.方法 对12例顽固性扁平疣患者,取戊二醛原液用棉签涂于皮损部位,30 min后涂皮炎平1次,1次/d,连用至痊愈.结果 8例治疗第2周皮损完全消失,2例第3周皮损消失,2例第4周皮损完全消失.11例痊愈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未观察到副作用.结论 戊二醛联用皮炎平治疗泛发性顽固扁平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扁平疣的方法.

    作者:黄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思密达、抗病毒口服液、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小儿腹泻60例

    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联合思密达、抗病毒口服液、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腹泻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卫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