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i指数评价不同脉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郭清;关浩增;莫永秀;杨珈玲

关键词:Tei指数, 高血压, 左室功能, 脉压,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评价不同脉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对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4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者进行24h动态平均脉压(24h MPP)测定,按24h MPP不同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4h MPP<60mmHg组(Ⅰ组,32例)和24 h MPP≥60mmHg组(Ⅱ组,30例).所有观察对象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比(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主动脉射血时间(ET)、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Teii指数.结果Ⅱ组LVEDd与Ⅰ组和对照组比较增大(P<0.05).Ⅰ、Ⅱ组IVS、LVPW、LVMI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Ⅰ、Ⅱ组E/A与对照组比较减小(P<0.05),Ⅱ组减小更为明显(P<0.05).Ⅰ、Ⅱ组的IVRT、Tei指数较对照组延长(P<0.05),且Ⅱ组的延长幅度比Ⅰ组大.脉压与IVRT、Tei指数正相关(r=0.48,r=0.47,P<0.05),与EF、E/A轻度负相关(r=-0.32,-0.36,P<0.05).结论脉压增大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功能.Tei指数能直观、简便、敏感、综合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的整体功能.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关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过去多认为是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是一种镜像反映,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现象.但近年通过相关临床分析,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病例还合并有邻近部位的心肌梗死,且预后较差[1].本文收集5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分析胸导联ST段压低与心肌梗死部位以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李杰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广西壮族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14岁以上广西壮族鼾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广西壮族聚居地的8个村屯对2129名14岁以上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符合双亲壮族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鼾症的发生率;对影响打鼾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受调查者中双亲壮族1986人,有效问卷为1961份(有效率为98.74%).双亲壮族中打鼾者为356人,占18.1%.以男性高发,为25.9%.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为29.4%.结论广西壮族鼾症发生率高于北方地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鼾症发生率为少年组的4.9倍,为青年组的4.1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打鼾相关的主要因素为:白天嗜睡、夜间憋醒、年龄、性别、收缩压、打鼾家族史.

    作者:刘建红;韦彩周;黄陆颖;黄志碧;侯秀娟;汤小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我科于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采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9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凤提;黄剑平;黄静;林敢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418株的测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为了解常见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产生率及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我们从2001年7月至2004年11月对从我院临床分离的418株葡萄球菌进行了耐苯唑西林的测定及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小玲;陆凤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乙型肝炎血清e系统与HBV-Pre S1的临床意义

    Pre 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外壳大蛋白、中蛋白的一部分,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它的阳性率、滴度与HBsAg、HBeAg、HBV-DNA联合酶有关[1].研究发现Pre S1抗原与HBV-DNA的检出率高度相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2].

    作者:岑柳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男性82例,女性64例),对照组130例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69例,女61例),测定其血清中超敏CRP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患者超敏CRP浓度明显高于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P<0.05),高血压2级CRP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结论提示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存在有炎症反应,CRP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莫云秋;何贵新;王强;伍松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超排卵卵巢反应不良原因及评估处理

    控制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巢反应不良的发生率大约是9%~26%[1],由于其获卵率低,可供移植胚胎少,妊娠率低,临床处理十分困难.如何评估和处理在IVF-ET周期卵巢的反应不良,仍是目前临床处理上具有挑战的问题.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评估治疗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覃爱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再生器械包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再生器械包的制作包括了清洗和包装两个过程.清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被清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减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的关键因素[1];正确地包装能保证无菌治疗包储存时的无菌状态.

    作者:邓永青;严美松;周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互关系.方法对29例OSAHS症状的病人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 nography,PSG)检查及24h动态食管pH测定.并对合并GERD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10 mg,每日3次,洛赛克20mg,每日1次,同时接受了连续6晚的nCPAP治疗,治疗后复查PSG及食管下段pH.结果均确诊为OSAHS,其中16例患者合并有病理性GER.其中8例进行连续6晚的nCPAP及抗反流药物治疗.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1.89±16.49)减少到(11.03±4.35)(P<0.05)、DeMeester评分由(54.56±39.19)减至(16.30±9.53)(P<0.05).伴有病理性GER的OSAS患者的AHI(41.89±16.49)明显高于单纯OSAHS患者(28.68±10.76)(P<0.05);伴有病理性GER体重指数(34.95±8.5)与单纯OSAHS(31.67±1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长酸反流时间:立位(14.32±7.42)min低于卧位(33.14±19.31)min,P<0.05.结论 GER与OSAHS相关,GER可加重OSAHS.对OSAHS合并GELRD的患者nCPAP联合抗反流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蔡联英;张法灿;刘建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16例眼袋整复手术配合及体会

    下脸眼袋是指下睑组织臃肿膨胀或下垂,形如袋状的异常形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常伴有外眦鱼尾纹等面部老化改变,30岁以下年轻人也可发生,多与遗传因素有关.1998年5月至2005年3月我中心对216例患者采用下睑皮肤切口与经结膜囊切口两种手术方法行眼袋整复,手术经过顺利,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为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额颞大骨瓣开颅治疗急性额颞部颅脑损伤69例临床分析

    后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伤是较为复杂的颅脑损伤,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传统的额颞骨瓣因减压不彻底导致术后恶性脑水肿、脑膨出,加重脑疝而死亡.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采用标准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69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少彬;何燕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预防艾滋病健康促进项目活动报告

    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后,艾滋病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现艾滋病已蔓延到五大洲的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角落.

    作者:王莹;陆松仪;杨小春;黄冬梅;苏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表现及诊治

    冠状动脉扩张(Cronary ectasia,CE)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异常,它的临床症状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难与冠心病相鉴别,终诊断需依赖于冠状动脉造影.我们对1999年元月至2004年10月的3 00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26例病人冠状动脉扩张.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广马;林英忠;王风;袁军;刘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122例

    Colles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从2001至2004年8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压垫固定腕关节与轻度背伸拉,治疗各型闭合性Colles骨折12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玉康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个体化治疗,疗程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QT间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7例患者胺碘酮的维持量为(152±32)mg/d,比推荐的用量(200~400mg/d)要小,而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仍高达89.2%;QT间期轻度延长[(391±49)ms vs(436±50)ms,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胺碘酮长疗程个体化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小,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减少.

    作者:刘锦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医院空间空气质量问题与对策

    在医疗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医院空间空气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净化医院空间空气质量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显得极为重要[2-3].

    作者:张玉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ESWL治疗632例上尿路结石的体会

    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应用HK.ESWL-V1B超-X线双定位碎石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632例进行碎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圣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之新生儿呼吸力学指标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探讨其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记录上机初、上机后1 h、病情变化时、临床处理后、拔管前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呼出潮气量(VTE)、动态顺应性(CDYN)、平均气道阻力(Rawmean).同时作血气分析.结果不同原发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其呼吸力学指标改变有明显差异.肺透明膜病CDYN降低及Rawmean升高显著,胎粪吸入综合征Rawmean上升明显,VTE也明显下降,CDYN降低.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以Rawmean增高有统计学意义,CDYN、RR、VTE改变较轻微.肺源性疾病上机前后呼吸力学指标逐渐改善,中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变慢,节律不规则,呼吸暂停,导致VTE下降.Rawmean、CDYN一般正常.上机后通气障碍迅速改善.结论不同疾病呼吸力学指标的改变符合其病理生理过程;有效机械通气使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与血气相符.动态监测呼吸力学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应用呼吸机发挥佳效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韦秋文;徐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大剂量血浆置换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评价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组以病态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横纹肌终板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损害,从而造成终板AchR数量下降,功能降低.

    作者:孙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对醛固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外的数个大宗临床试验都肯定了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1].大量的研究显示,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hioten-aldosterone system,RAAS)系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

    作者:邱盛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