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1例患者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主要有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弥散性脑肿胀8例,合并休克、呼吸困难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血流低灌注、脑组织缺血缺氧2例;31例患者中,死亡17例(54.8%),存活者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例(12.9%),中残3例(9.7%),重残5例(16.1%),植物生存2例(6.5%).结论 明确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并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讲行处理,可以大程度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罗伟;谭必统;刘亚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条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子宫按摩加药物止血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血量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缩短止血时间.
作者:张清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率更是高达19.8%[2].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异常、胎盘因素、凝血因素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的因素,约占70%.因此,做好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关系产妇安全.我院2010年以来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包式缝合术(B-Lynch)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住院需行气管切开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组)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组)两组,每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OT组(P<0.01),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OT组(P<0.01).PD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OT组的33.33%(P<0.05).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省时、拔管后伤口愈合快、瘢痕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要灵活选用,确保安全,目前不可完全替代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外科行择期手术治疗的223例病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知晓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有效健康教育可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葛维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滴入灌洗佐治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70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常规综合疗法并采取支持性护理措施,观察组3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滴入灌洗,每日1次,持续3d,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8 h后,两组患儿SpO2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患儿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逐步接近正常值水平;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5d后,两组患儿症状均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滴入灌洗佐治MAS能提高常规疗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剑飞;黄国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社区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患者,按患者的治疗需求及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为化疗间歇期带PICC回到家庭休养,管道由社区护士或我科护士上门护理的患者;对照组36例,放化疗期间均在医院住院,直至完成所有化疗周期的患者,PICC护理由我科护士完成.两组患者导管常规每周维护1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导管异位、感染、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堵管、脱管、脱落、空气栓塞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对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 =0.29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在社区护理安全可行.
作者:李君丽;黄芳艳;韦桂源;田玻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位居致死性创伤的第3位,此类伤多为复合伤、多发伤.有关其定义,天津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王基[1]概括为:当机体受到相同的致伤因子时,同时造成或相继不同解剖部位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损伤叫做多发伤.由于腹部多发伤累及多个重要器官,伤情较为复杂,在临床上存在很多的治疗和诊断方式[2].现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腹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技术和理念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礼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常见的骨髓造血衰竭症,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目前被认为疾病主要与患者骨髓增生能力降低,免疫异常和造血功能减少等有关.其中,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和增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AA患者存在免疫异常,免疫细胞Th1/Th2失衡,向Th1偏移,Ⅰ型淋巴因子分泌增多,促进和导致造血负调控因子大量产生,从而直接或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终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随着临床对AA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认为AA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骨髓衰竭症.白介素(interleukin,IL)-17是近发现的重要的促炎因子,研究发现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及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近有关IL-17在AA中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已有报道AA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 IL-17增高,可能参与AA的发生发展.
作者:陆翔;李红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呋塞米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3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单用呋塞米治疗;治疗组15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呋塞米联合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周治疗后,全部患儿水肿均消退,两组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量、24 h尿钠、24 h尿钾等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呋塞米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经济、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胜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院用药干预对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2011年6月~12月(干预前组)和2012年1月~6月(干预后组)部分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甲状腺、乳腺、疝气)手术病例,分析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经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切实可行、有效,可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实用性.
作者:黄锦标;潘继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和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肝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肝囊肿穿刺引流,观察组30例在CT引导下行肝囊肿穿刺引流,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较优.结论 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肝囊肿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作者:卢伟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观察组48例,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血肿清除等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梗死等)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外科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明显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伍颖光;汤隆;梁宝琳;陈明;何桂荣;莫明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切口的美观日益受到外科医生和病人的重视,右腋下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等特点[1],大大满足了人们爱美的需求.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82例,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梅;罗卫平;孔勇;林树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边远山村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与下乡义诊面谈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出院回访;对照组只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其按时复诊.患者出院后3~6个月调查两组的遵医行为、造口护理情况,日常生活影响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造口自护能力、遵医行为以及对医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话回访,不但延伸了优质护理的健康教育,而且满足了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生活需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碰到造口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处理,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凌玉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克氏针内固定是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常用的一种内固定方法,以往将针尾留置于肩峰端,易出现克氏针滑脱、退针,针尾刺破皮肤,造成针眼感染,严重时造成骨折移位、畸形愈合.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骨折移位106例,将针尾留置于锁骨内1/3处,临床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富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干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康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并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拔尿管时间、拔肾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拔尿管时间、拔肾造瘘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出血、感染、尿潴留、双J管移位及肾造瘘管脱落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能明显地提高手术及康复效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美妮;黄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清CA15-3 、CA50、IL-8联合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SPECT/CT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骨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84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进行血清CA15-3、CA50、IL-8含量检测,并与34名正常人(均为女性)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血清CA15-3、CA50、IL-8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乳腺癌骨转移组灶数>2个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灶数≤2个的肿瘤标志物水平(P<0.01).结论 在进行放射性SPECT/CT显像同时,进行血清CA15-3、CA50和IL-8的检测,能够尽早发现乳腺癌骨转移.
作者:蒋炳辰;张雪辉;高永旺;陈方旎;肖国有;姚少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先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后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观察椎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分叉段(分叉上下各4 cm)、大脑前动脉A1-2段、大脑中动脉M1-2段、椎动脉V1-5段(每例10段,共1000段)的CTA、DSA显示血管狭窄的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显示结果为金标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100例病例中,CTA及DSA影像均显示满意,与DSA相比较狭窄的总敏感度为99.2% (253/255),特异性为99.7% (743/745).结论 CTA头颈部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可靠、无创、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寿相;岑炳奎;杨军克;黄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老年人肺部感染是肺实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近年来老人肺部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其中G-杆菌为常见.赵美英[1]报道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占71.8%,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占主导地位.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占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57%,在老年人各种直接致死原因中占第4位[2,3].尤其是肺部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就细菌性肺部感染原因、耐药现状及用药原则、针对性联合用药及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