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病人院内转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兰艺

关键词:急诊病人, 院内转运, 安全隐患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及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急诊医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诊科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常需要送至功能科进行诊断性检查,转运至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或是转送到病房住院治疗.在转运过程中,病人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急诊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生命支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回顾分析我院3142例急诊病人转运概况,以期为护理安全转运提供参考.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00mg/m2第1天;替吉奥胶囊80 mg/(m2·d),Po bid第1~14天,28天为1个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2例均可耐受全程治疗,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9例,进展(PD)5例,有效率(CR+PR)为56.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8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6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炎,多数为Ⅰ~Ⅱ级反应.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竟长;陈日新;朱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49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者(观察组)予以微创穿刺术,另外再随机选取采用传统小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者4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和血肿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Bender分级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血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索邦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监护体会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切口的美观日益受到外科医生和病人的重视,右腋下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等特点[1],大大满足了人们爱美的需求.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82例,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梅;罗卫平;孔勇;林树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海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Allergy Screen过敏原定量免疫印迹法对277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的检测.结果 2770例过敏原检测患者,阳性1686例(60.87%),阴性1084例(39.13%).部分患者只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多数患者对两种及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吸入组阳性1537例(55.49%),食物组阳性878例(31.70%),混合阳性752例(27.15%).户尘螨、蟑螂、点青霉、虾、牛奶、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较高.结论 多数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经过敏原检测可以明确变应原种类,为患者的临床诊断、脱敏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韦海鹏;钟永军;李晓华;陈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显微外科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观察组48例,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血肿清除等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梗死等)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外科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明显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伍颖光;汤隆;梁宝琳;陈明;何桂荣;莫明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轻创术对IVF-ET着床失败再次治疗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的轻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着床失败患者再次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有着床失败史的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7例移植周期月经第1~3天间行子宫内膜轻创术,B组29例在移植周期前一周期的黄体期行子宫内膜轻创术,C组28例为对照组未行轻创术.统计三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妊娠率、流产和宫外孕等方面差异.结果 轻创术后A、B组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9.2%、38.3%,妊娠率分别为63.0%、55.2%,均高于未轻创C组的29.6%、46.4%,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现的2例宫外孕均在A组.结论 子宫内膜轻创术选择在上一周期的黄体期施行比较适合,对胚胎着床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海燕;陈莉;黄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用药干预对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2011年6月~12月(干预前组)和2012年1月~6月(干预后组)部分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甲状腺、乳腺、疝气)手术病例,分析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经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切实可行、有效,可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实用性.

    作者:黄锦标;潘继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宫颈癌术前与术后预防性化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颈癌术前与术后预防性化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92例拟行手术的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进行为期2周的预防性化疗,术后常规放疗,对照组46例患者术前不进行化疗,术后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根治切除率、淋巴结阳性率.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根治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移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1~3年的随访,观察组生存40例,3年生存率为86.96%;对照组生存31例,3年生存率为67.39%;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术后预防性化疗对控制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谢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留置PICC在社区护理与院内护理的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社区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患者,按患者的治疗需求及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为化疗间歇期带PICC回到家庭休养,管道由社区护士或我科护士上门护理的患者;对照组36例,放化疗期间均在医院住院,直至完成所有化疗周期的患者,PICC护理由我科护士完成.两组患者导管常规每周维护1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导管异位、感染、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堵管、脱管、脱落、空气栓塞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对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 =0.29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在社区护理安全可行.

    作者:李君丽;黄芳艳;韦桂源;田玻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体会

    目的 探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CT定位后,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腔并抽吸血肿、引流,观察其效果.结果 本组48例血肿清除快,术后6个月随访时,存活42例,其中ADLⅠ级4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级6例,V级3例.引流期间所有患者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早期快速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值得在配备CT的医院推广.

    作者:胡北泉;杨松;廖光查;刘海峰;魏风;兰杰;吴海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患者6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宫腔进行分离;研究组在宫腔镜下对宫腔进行分离.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12.8士1.6)min,出血量为(8.2±0.3)ml,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5.3±1.1)min,出血量为(9.7±0.6)ml,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使用宫腔镜对人工流术后并发宫腔粘连的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对粘连进行完全分离,保护正常的子宫内膜,同时给予患者一定量的雌激素能促进患者月经的恢复.

    作者:覃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在献血流程中的应用

    对无偿献血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份资料登记,从2006年开始本血站要求献血者每次献血必须带上身份证,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对,并在献血后进行录入登记.在经过初录及补录后,往往还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核对,以确保献血者资料的准确性[1,2].2012年8月起,城区捐血中心采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后,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身份资料进行阅读,同时将献血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民族、户籍地址等内容一一打印在献血登记表上,献血者资料准确无误,与外采部门未使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进行信息录入的方式比较,错误率大大降低,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曾雅静;梁映媚;黄衬南;徐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疗效观察

    Jones骨折是指第五跖骨骨干的近端在于骺端附近的急性骨折,初由Jones用来描述由于内收力矩和轴向负荷作用跖屈位足部而造成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而得名,是急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其受伤机制多由踝关节内翻暴力所致,常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伴随出现,也可伴发于外踝尖部撕脱骨折[1].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有15例Jones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双皮质螺钉固定,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学峰;朱立帆;蒋富贵;徐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的CT血管成像与DSA成像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先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后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观察椎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分叉段(分叉上下各4 cm)、大脑前动脉A1-2段、大脑中动脉M1-2段、椎动脉V1-5段(每例10段,共1000段)的CTA、DSA显示血管狭窄的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显示结果为金标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100例病例中,CTA及DSA影像均显示满意,与DSA相比较狭窄的总敏感度为99.2% (253/255),特异性为99.7% (743/745).结论 CTA头颈部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可靠、无创、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寿相;岑炳奎;杨军克;黄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PCI并血栓抽吸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并血栓抽吸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常规PCI并抽吸导管抽吸血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GPⅡb/Ⅲa)冠脉内注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PCI并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术.分析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放置支架后血流TIMI 0、1、2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血流TIMI 3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ST段较术前下降低于50%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牙龈、皮下或尿路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TE-MI常规PCI并血栓抽吸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敏军;韦永强;黄幼艺;张先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电话回访在边远山村结肠造口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边远山村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与下乡义诊面谈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出院回访;对照组只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其按时复诊.患者出院后3~6个月调查两组的遵医行为、造口护理情况,日常生活影响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造口自护能力、遵医行为以及对医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话回访,不但延伸了优质护理的健康教育,而且满足了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生活需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碰到造口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处理,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凌玉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结肠镜单人操作的体会

    结肠镜是诊断大肠疾病重要的检查方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单人肠镜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新方法,已在国内推广[1].而双人操作曾是我们国内应用普遍的方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因其操作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节省人力资源及有利于开展内镜新技术等优点[2]而得到我国内镜医师一致认可.我院自2009年开始尝试改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优越性有比较深刻的体会,现将操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汤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

    医院青年志愿者工作是当前医院党团组织介入事物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路径,是引导、推动、促进和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当前医院两个效益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1].青年志愿者在自我认同的医院文化过程中,满足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需求的同时,践行医院文化的建设,并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和推动整个医院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医院的文化建设与青年志愿者建设形成良好互动,实现相互促进,达到双赢局面.现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右医附院)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华;农乐根;黄伟鹏;梁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人细菌性肺部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治疗概况

    老年人肺部感染是肺实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近年来老人肺部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其中G-杆菌为常见.赵美英[1]报道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占71.8%,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占主导地位.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占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57%,在老年人各种直接致死原因中占第4位[2,3].尤其是肺部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就细菌性肺部感染原因、耐药现状及用药原则、针对性联合用药及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对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278例T2DM患者按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cy组,对比两组的临床和生化指标以及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的患病率.结果 高Hcy组的T2DM病程、BMI、FBG、HbAlc 、FINS、HOMA-IR、血Cr、CHOL、HDL水平等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1);T2DM合并高Hcy组的微血管病变患病率较正常Hcy组高,以DN、DR患病率升高明显.结论 T2DM患者Hcy水平升高,与T2DM的代谢紊乱有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黄振宇;杨茜;韦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