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桂华;高勇;许桂荣;万华;许斌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适合非手术治疗的6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给予甲氨蝶呤(MTX)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34例在MTX和米非司酮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成功率及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1.2%(31/34),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0.0%(21/30),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91,P<0.05).观察组的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协同降低血β-HCG水平,缩短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查时间,是治疗异位妊娠较为理想的方案.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予大鼠高脂、乙醇和四氯化碳三种因素建立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胶原标志物羟脯氨酸(Hyp)含量也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罗汉果甜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血清中ALT活性及TC和TG含量(P<0.05或<0.01);并可降低肝组织中MDA和Hyp的含量(P<0.05或<0.01).结论 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湘芸;廖长秀;宋开娟;薛强;肖刚;黄岑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前路手术者(前路组)24例,行后路手术者(后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均随访0.5~2年,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患者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改善及丢失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改善及矫正度丢失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1).结论 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较多,但在维持矫正度、防止Cobb角丢失方面效果更优,采取何种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合理选择.
作者:吴祖领;施能槐;潘波;朱展标;付宏波;李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分为上尿路结石(肾、输尿管)与下尿路结石(膀胱、尿道).上尿路结石发病率为86%,远高于下尿路结石,其传统治疗方法为开放式手术,随着微创技术尤其是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的逐渐推广及改进,近年来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已转为以微创手术为主,主要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及腹腔镜切开取石术(RUL)等.现就上述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陆高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其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观察及管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妇产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孕产妇6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51例,病人有要求并经阴道试产(TOLAC)17例.观察阴道分娩的产程、处理方法以及试产成功率.结果 阴道试产成功13例,阴道试产失败后改行剖宫产4例,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6.5%.无孕产妇子宫破裂、出血、围产儿重度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分娩条件者,在严密的产程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试产过程中专人陪产,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合理谨慎地使用催产素是安全的.
作者:郭小燕;周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心功能分级在椎管内麻醉中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Ⅰ至Ⅲ级.分为三组:A组为心功能Ⅰ级患者,B组为心功能Ⅱ级患者,C组为心功能Ⅲ级患者,每组20例.椎管内麻醉取L3~4为穿刺点,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5 ml,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8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分别于麻醉前24 h、术后24 h和72 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结果 三组共有14例患者在术后24 h时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A组发生率为10%(2/20),B组发生率为25%(5/20),C组发生率为35%(7/20).三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或0.01),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随心功能评级的增高而逐渐严重,在围手术期改善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很可能有益于降低POCD的发生率.
作者:何文革;闫冬梅;李瑞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8月住院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康复新液口服或口含;对照组43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5~ 7 d,观察两组热退天数、疱疹或溃疡愈合天数.结果 治疗组的热退天数为(1.72±0.88)d;疱疹或溃疡愈合天数为(3.27±0.93)d.与对照组比较,缩短了热退天数及疱疹或溃疡愈合天数(P<0.01).结论 热毒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提高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对比剂MR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肾动脉的价值.方法分析17例应用syngo Native TrueFISP序列进行肾动脉非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者的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受检者肾动脉血管成像清晰,准确直观地反映了肾动脉及其变异动脉的解剖结构,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 非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并且安全、无创,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或CTA,对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立坚;潘盛章;陈科光;黄盈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外耳道胆脂瘤(EACC)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外耳道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和上皮团块包裹所致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不只局限于外耳道,还可侵袭鼓室或乳突骨质,引发多种并发症[1].目前国内多根据Holt分期方法将EACC分为3期:外耳道骨部局限性小凹,无或轻度扩大,鼓膜无破坏的为一期;外耳道局部囊袋形成,明显扩大,骨质破坏严重的为二期;侵及乳突、上鼓室等为三期[2].但治疗方法选择无定论,研究探讨外耳道成形术在外耳道胆脂瘤中治疗的适应证,对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收治的25例EACC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杨开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其进修复.结果 30例皮瓣有23例成活,5例发生皮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伤口逐渐愈合,有2例静脉栓塞经再次吻合后皮瓣成活,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愈合后恢复良好,皮瓣外观较好,质地和柔软度也不错,无须再次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 使用游离超薄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梁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将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平均28.5岁)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平均61.5岁)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因主要有: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脑动脉炎等;对照组患者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异常、饮酒等.两组病因比较,观察组的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三个病因构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冠心病病因构成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主要是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等病因引起.熟悉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与治疗.
作者:韦日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技术设备的推陈出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设施更加完善,新生儿急救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一项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52家医院的早产儿出生率为9.90%[1].另有报道早产儿存活者中留有不同伤残者占10%~20%[2],指出神经系统和肺损伤是早产儿远期后遗症的两个主要方面[3],可导致早产学龄儿学习困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和预后优化.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使早产儿得到父母的全程照护,各方面均达到完善状态,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和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早产儿实施FCC,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就早产儿实施FCC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林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研究组)进行B超检测,同时抽取同期未患精神病的常规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进行B超检测,观察两组肝胆的超声改变.结果 研究组B超肝胆异常率为40.00%,脂肪肝发生率为21.67%,对照组肝胆异常率为12.50%,脂肪肝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超检测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脂肪肝等的变化,能及时为临床的服药治疗提供超声诊断学依据.
作者:韦秀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阳性强化法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采用阳性强化法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表及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评价儿童的心理适应行为、智商及社会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适应行为评分、智商评分及社会生活能力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阳性强化法干预能够显著地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付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及对母婴影响.方法按照ASAⅠ~Ⅱ级、单胎、足月(≥37 W)、无妊娠合并症、无明显头盆不称等标准,选择阴道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的290例产妇,根据有无镇痛需求选取分娩镇痛失败后中转剖宫产产妇(173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行镇痛因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产妇(11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缩宫素的使用情况、剖宫产指征、胎方位(枕前位、枕后位、枕横位),术中出血、羊水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 导致分娩镇痛患者中转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后/枕横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相对头盆不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显著升高(P<0.01),胎方位为枕前位的产妇显著减少(P<0.01).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但可对产妇子宫收缩产生一定影响,增加胎方位异常风险.缩宫素的有效合理使用,是保证分娩镇痛成功、降低剖宫产率的基础,但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作者:晏桂华;高勇;许桂荣;万华;许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填塞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耳鼻喉科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术后采用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填塞,对照组45例应用碘仿纱条填塞,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填充后渗血量、术后反应、填塞物拔出后出血量以及术口愈合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口愈合44例,愈合率为97.78%,对照组愈合32例,愈合率为71.11%,观察组术后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填塞材料对观察组的影响(有眼部症状、进食有影响)较对照组轻(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填充后渗血量、拔出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填塞,操作简单,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填充后渗血,术后反应轻,拔出后出血少,术口愈合好,是一种良好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填充材料.
作者:黄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中心,在临床教学中,将临床真实的、典型的病例整理精练,使之成为供学生思维和判别的案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互相探讨交流等形式提高自主分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对每一个案例进行研读、查阅、自主分析并进行讨论交流,主要是教会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我们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两个年级部分班级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月艳;潘红飞;李强;黄云峰;游金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实践基础的第一阶段,其作为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1].有研究显示术前访视能减轻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而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为探讨手术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求,自2013年1月起,我院手术室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岑善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