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艳;邢京禹;王晓辉
目的:分析结合诊断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断提高方法选择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另选取100例非结核患者,检查两组患者的血结核抗体、PPD、痰涂片、痰培养及Gene-Xpert MTB/RIF阳性率.结果:PPD硬结直径>15mm或者>20mm患者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与血结核抗体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患者Gene-Xpert MTB/RIF检出阳性率为95.0%,痰涂片为48.0%,痰培养为56.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中PPD比血结核抗体意义更明显,Gene-Xpert MTB/RIF检出阳性率更高,因此临床诊断时可以优先考虑PPD和Gene-Xpert MTB/RIF系统.
作者:肖冰水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绝经后取环术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从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妇科收取的取环妇女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妇女连续3d口服米非司酮50mg,而取器时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对照组30例妇女则不服药直接取环.结果:研究组妇女在手术过程中的综合反映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而取环效果又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中的综合反映程度,以及2组取环效果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将米非司酮配伍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取环术中,能够大限度的软化宫颈,有效降低妇女在绝经后取环的痛苦,提升取环术进行的成功率.
作者:温新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3月-2018年1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复方雌激素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抑郁心境、激素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抑郁心境、激素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心境、激素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抑郁心境、激素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纳米银敷料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以作为烧伤外用敷料,也可以治疗褥疮,它也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感染扩散,使疼痛减轻,避免频繁换药等.本文报告了一例心功能Ⅳ级伴有Ⅱ期压疮患者,在应用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效果不明显后,给予纳米银抗菌敷料外敷,经过连续9天的精心护理,患者褥疮创面已愈合.
作者:周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OPD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病患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呼吸功能.结果:治疗后组内比较,PH值显著升高、PaO2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显著降低、呼吸指数(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H值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H值,观察组患者的PaO2(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aO2(mmHg),观察组患者的PaCO2(mmHg)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aCO2(mmHg),观察组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指数(RI)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指数(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作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庞爱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利格列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出现明显降低,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者6例,较对照组的14例明显要少,组间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利格列汀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牛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选择PFNA内固定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1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66例):选择DHS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66例):选择PFNA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终就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展开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P<0.05).结论:临床医师选择PFNA内固定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情快速康复.
作者:张军亮;张燕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根据医嘱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我院制定的综合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爱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赣州市农村地区育龄女性宫颈癌筛查率、患病率和防癌知识知晓率,为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定《宫颈癌筛查、患病情况调查表》和《宫颈癌防癌知识调查问卷》,对赣州市农村地区育龄女性进行一对一的随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中文化以上人群宫颈癌筛查率和防癌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初中文化以下人群,而高中文化以上人群宫颈癌患病率显著低于初中文化以下人群,p<0.01,差别极有显著性.结论:政府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确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加大对宫颈癌防癌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收入偏低农村妇女的宫颈癌防癌知识的宣传,对提高宫颈癌防癌知识知晓率和筛查率,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传红;谢新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常规护理组相比,延伸性护理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升高(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和常规护理组25.0%(10/40)、17.5%(7/40)相比,延伸性护理组患者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发生率7.5%(3/40)、5.0%(2/40)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延伸性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安全可行.
作者:杨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放射-DR投照技术的图像特征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传统X线投照诊断和放射-DR投照技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率、影像三片率.结果:放射-DR投照技术诊断率为97.22%,影像甲级95.00%,高于传统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率和影像甲级率(P<0.05).结论:析放射-DR投照技术的图像清晰,分辨率较高,后期图像处理能力强,对于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2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7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艳;邢京禹;王晓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及措施.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选取100例我院产科常产检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检查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查依从性高,P<0.05.结论:在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时给予孕妇人性化护理,能提高孕妇检查依从性,值得借鉴.
作者:程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过上级医院确诊返回社区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不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定期复查,每月干预1次.观察两组的依从率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通过连续观察发现,干预组在饮食控制、定期复查、健康教育干预、运动干预、用药指导干预方面的依从率分别为66.67%、71.67%、76.67%、80%及91.67%,高于对照组的35%、38.33%、41.67%、66.67%及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率,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雅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临床影响.方法: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70例;根据护理方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气腹10min后、手术结束时的Cor、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理念有利于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可推广.
作者:于爱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诊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胃癌患者,均给予宝石能谱CT与螺旋CT,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螺旋CT淋巴结转移检出率57.78(26/45)明显低于宝石能谱CT 75.56%(34/45).螺旋CT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68.89%、11.11%、57.78%明显低于宝石能谱CT93.33%、17.78%、75.56%.结论:宝石能谱CT诊断率和诊断效能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晓东;车春霞;衣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均高于研究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秋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模式,n=30),观察组(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n=30),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与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pea K、RAW、Cs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PCO2、PO2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数据对比可知,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是6.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2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血氧应激反应与呼吸功能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4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出病原菌4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66%,鲍曼不动杆菌占22.91%,铜绿假单胞菌占6.25%,肺炎克雷伯菌占4.16%,其他阴性菌占33.33%;革兰阳性菌占33.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25%.鲍曼不动杆菌约有61%至88%抗菌素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约12%至50%抗菌素耐药率.结论: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与机械通气时间联合应用,可控制ICU患者相关感染因素,降低多重耐药菌产生率.
作者:王晓研;叶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致死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3.3%)(P<0.05);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16.7%)也显著低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7%,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而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