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6例肾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杨兴业;刘伟;覃光

关键词:肾损伤, 诊断, 治疗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和建筑行业也突飞猛进,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外伤性事件也逐年增加,而外科临床工作中尤以肾损伤多见[1].进行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6例外伤性肾损伤病人,对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可以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廖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将20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两组均在局麻下行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照组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平均住院天数、术前准备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且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程度及对医院人员满意度较高,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模式.

    作者:黄润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5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难以接受胃镜治疗而采取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抑酸药物、止血药、血管加压素或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根据出血原因分别选取以下胃镜治疗方案:静脉曲张性出血给予镜下硬化处理、套扎处理等;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给予镜下喷洒药物止血、金属钛夹止血及高频电凝止血等.对比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和患者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镜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海东;韦良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轻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侧腰麻在老年人下肢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轻比重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实施单侧腰麻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58例高龄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25%布比卡因3 mg或0.375%布比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10μg进行单侧腰麻,记录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有效镇痛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达到高麻醉平面例数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起到单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Ⅱ组麻醉有效镇痛时间长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及达到高麻醉平面的例数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各有12例,集中在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轻比重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单侧腰麻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邓军;廖增定;冯熙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体检人群不同年龄段男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踝臂指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男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 体检者共691人,根据不同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50岁)、中老年组(50岁以上)测定两组的Hcy水平并分析与ABI的关系.结果 中老年组Hcy水平高于中青年组,ABI低于中青年组;组内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女性ABI高于男性.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踝壁指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相同年龄段男性Hcy水平较女性明显增高,相同年龄段女性ABI高于男性.体检人群中常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防治早期动脉硬化以及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男性体检者,意义更大,值得推广.

    作者:黎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不畅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病[1].随着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佳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其通过内窥镜在电视屏幕下施行手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可重复进行、适应证广、切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疗效持久等优点[2].2010年1月至201 2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施行TURP 100例,现将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廖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外科护理工作制度的缺陷和漏洞会导致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护理不良事件不仅是护理服务工作缺陷的外在表现,更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笔者对2009年8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发生的62例外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人数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8月~2012年3月期间发生的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共62例.纳入统计的标准[3]:①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行为相关;②不良事件会导致患者身心健康遭受一定伤害;③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不良事件.

    作者:农飞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各组均连续治疗30天;对比分析各组间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安全、有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卢潇宇;黄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抗糖尿病口服用药频数及销售分析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一种复杂的、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系统紊乱性疾病,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1].为了解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笔者对我院2011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为我院药品仓库2011年门诊药房、住院部药房抗糖尿病口服药物的出库数据,对口服药物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作者:宋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吸毒人群艾滋病的流行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自1981年确认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便在世界各地区迅速蔓延.截止2007年,中国发现HIV/AIDS患者/感染者74万人[1].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迅速,静脉注射吸毒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之一[2].吸毒者主要是因注射毒品和异性间无防护的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随着毒品的泛滥,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已造成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吸毒行为使吸毒者对原来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怀疑,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就近年来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的流行及干预措施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廖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直肠癌发病特点是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中青年发病率较高.外科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吻合器的推广,使Dixon手术明显增多,大大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我科2001年3月至2010年10月使用双吻合器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106例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刺激排痰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刺激排痰法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的患者4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2例给予常规治疗,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激排痰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PaO2、PaCO2及SpO2等血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aO2、PaCO2及SpO2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刺激排痰法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安全可靠.

    作者:张如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2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保妇康栓治疗,治疗组64例在保妇康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波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u=3.0329,P<0.01).结论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莲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6例肾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和建筑行业也突飞猛进,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外伤性事件也逐年增加,而外科临床工作中尤以肾损伤多见[1].进行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6例外伤性肾损伤病人,对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业;刘伟;覃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39例的临床观察

    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而子宫纵隔是子宫畸形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占子宫畸形的80%~90%.临床上常引起不孕、自然流产、早产.我科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纵隔患者3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接受白内障“复明工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于患者出院当日调查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随访2周,统计两组术后感染、出血、晶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韦丽琴;陆兰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在住院老年患者结肠镜下治疗的麻醉效果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在住院老年患者结肠镜下治疗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在BIS指导下施行麻醉,记录麻醉前、肠镜治疗中、麻醉后几个时段的BP、ECG、SpO2的变化.观察注射疼痛、肌阵挛、血压降低、心律失常、低氧饱和度、术后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P组在BIS值降到50时的SBP、DBP、HR及在完全退镜时的DBP比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E组生命征变化不明显(P>0.05);E组在BIS值降到50时的SBP、DBP及完全退镜时的SBP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处理的低氧饱和度(SpO2<90%),E组低于P组(P<0.01);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SBP<90 mmHg或HR<50次/分),E组低于P组(P<0.01).结论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应用于住院老年患者的结肠镜下治疗对心肺抑制小,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陆彬堂;黎必万;檀文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桂林地区健康成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建立桂林地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参考范围.方法 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96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在健康人群中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值明显高于女性,各个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型半胱氨酸值有增高趋势.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值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本实验室建立了桂林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参考范围.

    作者:石青峰;杨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阴道分娩应用米索前列醇配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应用米索前列醇配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在产后2h、24 h的出血量依次为(158.0±58.5)ml、(260.5±95.0)ml,而对照组在产后2h、24 h的出血量依次为(205.0±78.5)ml、(364.0±15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应用米索前列醇配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姚小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向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该病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同时是一种终生性疾病[1].多年来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对研究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传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始于传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该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包括思维紊乱、妄想、幻觉、运动障碍等)治疗效果较好,对阴性症状(反应迟钝、意识缺乏、兴趣缺乏等)和认知功能受损(注意力下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无效,并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副作用有肌张力障碍和肌强直、震颤、催乳素水平升高、体重增加、椎体外系症状(EPS)、静坐不能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

    作者:何小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