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君;饶合兰;万绍勇;张桂英
目的 了解非糖尿病专科需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糖尿病患者安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组,将2007年10月~2008年6月期间在糖尿病专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现异常高血糖、低血糖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理焦虑、恐惧、输注障碍、胰岛素泄漏、输注部位疼痛或刺激、针头脱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观察下可安全、放心使用.
作者:蒙连新;韦华;罗桂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广泛使用,深受广大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的喜爱,但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过敏体质、汗液刺激、透明贴膜及导管等原因,不时有对输液敷贴产生过敏的患儿,主要表现在局部皮肤,轻者皮肤发红、皮疹、瘙痒,重者起大小不等的水泡,有的还伴有感染化脓,破裂后糜烂、渗液,必须及时处理.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科对输液敷贴致局部皮肤过敏的患儿使用新鲜芦荟汁涂搽局部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花;姚玉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满月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母乳喂养次数对新生儿满月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2006年出生的252例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对从出生到满月不同的母乳喂养次数影响其体格发育的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和低血糖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满月时,母乳喂养在13~15次/24小时的新生儿,其体重和身长的增值明显优于10次以下/24小时的新生儿(P<0.05),而母乳喂养13~15次/24小时,其新生儿高胆和低血糖的发病率也明显低于母乳喂养10次以下/24小时者(P<0.05).结论 在不影响母亲和新生儿睡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次数能促进新生儿的体格发育,降低新生儿的高胆和低血糖的发病率.
作者:陈敬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治疗观察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联合氯磷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长托宁治疗46例为治疗组,使用阿托品治疗4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用药剂量、平均用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剂量、平均用药次数、不良反应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长托宁治疗AOPP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托品,是治疗AOPP的理想药物.
作者:丘佩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辖区老年人进行为期1 年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结果 干预后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保健行为均有所提高(P<0.01).结论 农村老年人缺乏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保健意识差,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上门进行指导及体格检查、对老年人进行跟踪随访等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血运重建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ACS非血运重建患者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ACS非血运重建患者84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n=44)及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组(B组,n=40).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联合抗血小板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75 mg/d维持.两组患者随访1~4年,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抗血小板组非致死性MI、复发性心绞痛及因症状性心肌缺血再住院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亦低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CS非血运重建患者给予较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较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可进一步受益且服药安全性并未降低.
作者:李立军;秦辉;陈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中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健康查体者130例为对照组,应用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两组病人的D-二聚体和FDP数值,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FD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中FD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斌;韦叶生;常正义;陆小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1].为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及护理,现将我院2009年10月27日收治的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与7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兰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血液检查不仅可以反映血液系统本身的病变,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进展程度,并为治疗疾病提供参考[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设备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任何先进的仪器和精确的检测方法都无法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而导致的检验误差或错误.因此,保证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2].据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中65%与护士采集标本相关[3].管理层人员如何加强部门间合作,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培训,帮助临床护士正确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知识和技术,促进护患沟通,保证血液标本质量,保障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血液标本采集中出现护理缺陷39例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作者:凌彩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应用于复杂性胆石症治疗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各类复杂性胆石症病变102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组(LSC组,47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情况、术后引流情况、胆囊窝积液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LC组术中出血量和每天腹腔引流量均显著高于LSC组(P<0.01),而且LC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LSC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LC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查时胆囊窝积液发生率也高于LSC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胆石症中,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外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是治疗复杂性胆石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作者:汤万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与单用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 将5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B组镇痛方法 :布托啡诺5~8 mg,加芬太尼0.3~0.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组镇痛方法 :芬太尼0.8~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均加托烷司琼5 mg接镇痛泵(剂量为2 ml/h),观察术后4、8、12、24、48 h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SS评分),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镇静评分比较B组比F组效果好(P<0.05),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副反应低,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
作者:姜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治疗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优于对照组的61.8%(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才胜;蒋素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菌群及感染细菌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对11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无菌中段尿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分离细菌用先德AR/S.2X全自动微生物培养鉴定系统鉴定到种,用深圳黑马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先德AR/S.2X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析判定. 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菌138株,革兰阴性杆菌111株,革兰阳性球菌23株,真菌4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及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大于78%,对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46.8%~67.7%、56.6%~78.6%、50.0%~70.0%、33.3%~66.7%.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8.6%、71.4%;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92.9%、71.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不动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3.23%、64.3%、60.0%、33.3%.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非常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和ESBLs监测.
作者:楚天臣;王向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手术技巧的改良与发展、禁忌证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发生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 h下床活动,进食.手术时间 42~110 min;平均 76 min;术中失血量 40~320 ml,平均失血量180 ml;术后住院 3~6 d,平均 4.5 d.术后出现发热3例,体温高为38.5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腹痛,阴道有少量出血,观察3 d后好转出院,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术前有月经异常的18例患者术后均基本恢复正常,无出血等远期并发症.有生育要求的31例患者,18例在术后1~2年内怀孕.B超常规检查无腹壁粘连后遗症,无显性及隐性子宫破裂.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且具有能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的优点.
作者:魏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锁定钢板(LPHP)是AO组织新研制出来的一种接骨钢板,能大程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和刺激,具有创伤小、固定效果好的优点.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钦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以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人才队伍.下面就我校首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150名社区医学的人才培养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优势,逐步建立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等课题作探讨.
作者:王晓杨;毛宇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7例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占22.8%,术后胆管残留结石6例,残石率为10.7%.随访1年至8年,平均4.7年,2例合并肝癌患者分别术后2年9个月、3年半死亡.1例发生胆道逆行感染,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因症状反复,于二次术后4年行第三次手术治愈.结论 术前明确结石的定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中结合B超定位取石及术后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是取尽结石、降低残石率的关键,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可减少术后病死率.
作者:黄耀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s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公认的金标准,具有适应证广、切除彻底、术后恢复快、疗效持久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高龄患者,由于一般情况差,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程度重,合并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高.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护理与普通前列腺增生患者也有不同的特点.我科自2000年12月至2009年1月共完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250例,其中年龄在87~96岁的高龄患者35例,经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施术及周详的护理配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江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后发生大出血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发生产后大出血病例262例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手术产及多胎分娩史也可增加产后出血率.结论 预防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产后2 h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有出血倾向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作者:阳(子兑)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微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ini-PCNL)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能保存或改善肾功能,已经成为尿路结石的现代治疗方法之一.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应用B超定位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1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天平;刘国海;吴昌林;李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