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外科治疗进展

黄伟红

关键词:胃肿瘤, 外科治疗
摘要: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 自1891年Billroth施行首例胃癌切除成功,至今已过去100多年.虽然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效果远不尽人意,但外科治疗胃癌仍是有希望治愈的有效方法.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组和常规骨瓣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组45例,常规骨瓣组44例,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法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组与常规骨瓣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能充分降低颅内压,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前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癌外科治疗进展

    胃癌的手术治疗历史悠久, 自1891年Billroth施行首例胃癌切除成功,至今已过去100多年.虽然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效果远不尽人意,但外科治疗胃癌仍是有希望治愈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1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产科大出血是造成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严重大出血,挽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措施和手段[1].我院从1997年1月~2007年1月间围生期急症子宫切除共21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痛苦等心理状况,经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巧红;龚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肝癌256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别居我国农村和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及第三位.我国肝癌多发生在肝炎、肝硬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大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较差、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预后甚差,进行恰当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蓝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63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静脉微泵注射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其对降低止血后发生近期再出血的影响. 方法将6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分为持续静脉微泵治疗组31例,常规静滴治疗组32例,对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后近期再发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持续静脉微泵治疗组与常规静滴治疗组相比,前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P<0.01),可明显降低止血后的近期再出血的发生率(P<0.01). 结论持续静脉微泵治疗对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降低再发出血的作用,这与其能持续平稳维持药物在体内的单位时间药-时曲线在高峰值,保持胃酸高pH值密切相关.

    作者:莫非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T在鼻咽癌复发随诊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化疗为其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容易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5年生存率大约仅为40%~50%,而目前CT检查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的CT影像表现较为复杂,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35例复发的鼻咽癌病例CT 影像资料,探讨CT 在复发鼻咽癌随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昌辉;罗彪;黄世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居腹部手术之首.术后患者往往合并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胃肠及肝功能障碍.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胃肠、胆胰的解剖结构,其营养方式选择较其他危重病人更加困难.

    作者: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钡棉检查对食道X线透细小异物的诊断价值

    与进食有关的食管异物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当进食时异物卡于食管后,患者往往疼痛难忍,甚至不能吞咽,故多急诊就医.异物种类较多,其中食管细小异物(如鱼刺等)占相当大一部分.

    作者:申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联合CVVH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46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后对其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46例MODS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CVVH治疗,连续4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7天观察TNF-α、IL-6、IL-8、CEC.结果 两组治疗后4天比较,实验组TNF-α、IL-6、IL-8、CE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比较,TNF-α、IL-6、IL-8、CEC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结合CVVH治疗MODS,通过持续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内皮,发挥治疗作用的目的.

    作者:谢逢春;李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迁延性胃溃疡手术根治前后残胃组织分子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迁延性胃溃疡外科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对37例慢性迁延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者(实验组)和31例胃溃疡第二疗程治愈者(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各取其胃底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bFGF的蛋白表达,Ⅷ因子法标记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数量.结果 慢性迁延性胃溃疡病手术治疗前,其胃体组织VEGF、bFGF和微血管数量均较对照组治疗前低(P<0.01),治疗后VEGF、bFGF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别不大(P>0.05),微血管数量水平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高(P<0.05).结论 慢性迁延性溃疡病患者手术根治后,残胃组织VEGF、bFGF表达的阳性率和微血管数量明显提高,残胃的抗溃疡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慢性迁延性胃溃疡病应当尽早进行手术根治治疗.

    作者:冯春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8例妊娠剧吐患者的健康宣教

    妊娠剧吐的发生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急剧上升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多在妊娠6~12周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出现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肝、肾功能受损,危及孕妇生命,需终止妊娠[1].

    作者:张爱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利培酮或奋乃静治疗8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1]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2.4%,奋乃静组有效率为76.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组在治疗后第8周末的阴性症状分明显低于奋乃静组,不良反应比奋乃静组少而轻.结论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奋乃静.

    作者:陆爱益;曹永康;潘羽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减少新式剖宫产术术后盆腔粘连临床效果.方法 于2003至2007年间,将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60例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术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盆腔粘连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盆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剖宫产术盆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陈珩;林佩瑶;廖艳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草锌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锌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腹泻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液体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锌佐治,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止泻时间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甘草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光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婴儿辅食添加现场制作示范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状况及家长对辅食添加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410名婴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定期进行各类辅食的现场制作示范并作喂养指导.结果 婴儿辅食添加的好坏与父母文化程度、喂养知识的强化培训、家庭的经济收入呈正相关.通过干预可使儿童家长能按正确方法添加和制作辅食,干预组与对照组辅食添加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婴儿辅食添加现场制作示范及喂养指导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减少营养不良儿的发生,应大力推广.

    作者:吴葆宁;何美霞;赵尔峰;廖恒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42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神经功能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红花注射液.结论 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庞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及γ-干扰素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内及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STAT4 mRNA及IFN-γ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TAT4mRNA及IFN-γmRNA的表达与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相关性,STAT4mRNA与IFN-γ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及IFN-γ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内的表达水平(P<0.001).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65,P<0.0001), IFN-γ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无显著相关性(r=-0.16125,P=0.4970).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的表达与IFN-γmRNA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62149,P=0.0034).结论 STAT4可能通过上调IFN-γ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的炎症进程.

    作者:李常兴;马泽粦;韩春雷;周志刚;胡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膨胀止血海绵用于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间歇性少量出血或仅痰中带血,重者为持续性大量出血,甚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对于鼻出血的治疗,局部填塞止血为有效、重要的方法.

    作者:林达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迟发性运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引起的一种特殊而持久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综合征,一般包括刻板样动作、舞蹈样手足徐动症,主要累及口面颌、四肢或躯干.

    作者:魏伟;罗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活血通络方坐浴在PPH术后应用体会

    PPH(procedure for proplase and hemorrhoids)术,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意大利学者Longo[1]等在1998年报告的经肛门镜下行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行切除治疗Ⅲ、Ⅳ度环行脱垂性内痔的新方法,我国于2000年6月在上海中山医院完成首例PPH手术[2],因效果满意,PPH术在全国范围已被越来越多的肛肠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随着开展的例数增多,术后并发症也有所增加,我科于2001年底开展了PPH术,并在PPH术后早期采用活血通络方中药坐浴,完善术后处理治疗,特别对PPH术后早期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的现象取得较好效果,现将2001年12月~2007年12月PPH术后采用活血通络方中药坐浴106例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谭红;郑金坚;肖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