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勋锦;郑达武;邓伟;余居殿;罗永香;陈帅
目的 观察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为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减轻,体重增加,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肝功能等检查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钱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肩周炎是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治疗时间久,治疗时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是近年来探讨的问题.2005年6月以来,我院采用臂丛阻滞痛点局部封闭60例,并与口服药物治疗的60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伦华;庾俊雄;林高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和经济损失.我院自1996年4月~2007年3月,共行髋关节置换手术86例.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区凌冰;何柳;梁丽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疾病,常因病人缺乏有关的哮喘知识,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出现反复发作.目前吸入给法是防治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1].但因吸入皮质激素治疗需要长期的过程,临床中存在病人吸入的依从性差,据报道[2]约有80%患者不能坚持正规地吸入皮质激素,致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梁雁芳;陈照坤;莫海丽;梁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73例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并与同期未发生娩头困难的429例孕妇进行对比,筛选出娩头困难的影响因素.结果 胎头娩出困难患者中以胎头高浮为主要原因,占35.62%(26/73),其次为胎头深嵌、胎儿过大、麻醉不满意、腹壁肥厚等多种因素所致.结论 行新式剖宫产术前要全面详细检查产妇及胎儿情况,充分估计各种娩头困难的原因和熟悉其处理方法,避免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所造成的新生儿窒息及子宫切口撕裂等并发症.
作者:吕清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进,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明显提高,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2001年7月~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25例,在其围手术期进行了积极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海能;赵邦;符黄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肺切术后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对于此类患者的生命保障尤为重要.如果使用不当,呼吸机的模式选用及参数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各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2006年我们对19例肺切术后呼吸衰竭患者行呼吸机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俊;颜建辉;韦鲜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早产其发生率5%~10%,尽管围产保健和新生儿保健在不断发展,但早产仍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1],对于早产尚无特别的治疗方法,预测并预防早产是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由于早产涉及到母婴安全问题,需确认一种高效、微创、稳定的早产预测方法.目前认为早产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综合征,整个病理过程包括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参与和相互作用,其预测诊断依据有宫颈结构变化、生化因子和免疫因子等指标.这对早产预测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希望[2].本文对早产的预测诊断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雷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室外采血献血反应与外界气温关系,探求解决的具体办法,保护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记录外界气温≤30℃和>30℃的不同条件下东莞市区室外采血点及血站采血点的献血反应,统计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对其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外界气温>30℃时,室外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站内献血(P<0.01);对于室外献血,外界气温>30℃时,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界气温≤30℃时(P<0.01).结论 当外界气温>30℃时,大量汗液蒸发散热,造成机体体液丢失;血液黏滞度高,献血时间延长;室外采血献血后难以充分休息,造成献血反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夏季室外无偿献血工作应采取积极防范措施.
作者:曾雅静;邹文涛;陈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影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因素的探讨,进一步规范高压灭菌器的操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别就影响脉动真空蒸汽灭菌效果的可能因素,即灭菌器的密闭性、灭菌包的规格、包装等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分组比较除化学指示胶带监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监测结果比较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柜室密封性能不好、真空系统故障、灭菌物品包装不规范或灭菌材料不同、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均可影响灭菌效果.
作者:肖雪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先进行血浆置换,然后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次数4~6次,出院时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恢复正常或大致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亡.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恩峰;方如美;罗仕云;刘周;韦宇儿;周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疗效.方法 将205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5例行LA术为观察组,100例行传统开腹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总费用较对照组增加(P<0.05或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紫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α-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用α-细辛脑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或/和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50例仅用头孢菌素或/和克林霉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为6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α-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明显,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功僚;陈华;陆启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能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仍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但对于移植后复发的病例,过去只能采用二次移植,其疗效多数都不理想.自从1995年Kolb[1]等报道了异基因骨髓移植(all-BM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经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后再次获得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以来,许多研究报告已经肯定DLI对治疗和预防各类白血病Allo-HSCT后复发有很好的疗效.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应用DLI治疗10例Allo-HSCT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家斌;丁邦和;陈侃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肺炎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对症处理,治疗组68例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合用甘露醇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甘露醇合用ATP、Co-A、VitC、CDP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64/68),对照组为68.2%(30/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发热、喘憋、惊厥、意识障碍等主要症状和前囟张力,肺部罗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肺炎中毒性脑病疗效确切.
作者:孟学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主要并发症,病变以视网膜反复出血为特点,对视力影响极大,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作者:莫小勤;黄丽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 PTE)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样发作,占所有癫痫的5%,症状性癫痫的20%,战时颅脑损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高达34%,这是一个巨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1].目前对PTE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主要原因是对外伤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近年来,许多学者们已意识到外伤性癫痫的危害性,注重外伤性癫痫的研究,对外伤性癫痫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就外伤性癫痫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张高炼;赵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骤停后,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跳骤停后5 min以内进行心肺复苏(CPR),生存率可达47.9%[1].因此护士迅速、准确判断并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对提高CPR的成功率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我院4年来CPR成功的48例患者的护理配合,现将CPR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体巩膜植入用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的可行性.方法 将34例(5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28眼),接受自体巩膜填充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B组17例(30眼)接受改良的小梁切除术(MT).观察和随访术后前房、视力、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者:A组25眼,占89.29%;B组23眼,占7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前房闪辉A组5眼,占17.86%;B组14眼,占46.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前房出血A组1眼,占3.57%;B组4眼,占13.3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测眼压,A组平均眼压为8.57±3.52 mmHg,B组为6.04±3.26 mmHg,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2年,A组眼压正常者23眼,占82.14%.B组眼压正常者25眼,占83.3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此术式安全、有效,取材方便,经济实惠,能降低抗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作者:邬贤义;蒋柏桥;刘缅;谭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