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旧性骨盆骨折一次手术复位的可行性探讨

韦仕战

关键词:陈旧性骨盆骨折, 一次手术复位,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的一次手术复位的可行性.方法 对病程3~4周的陈旧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5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试片测量,作手术复位效果分析;结果 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TileB、C型骨盆骨折旋转移位复位率达93%,TileC型骨盆骨折垂直移位复位率50%,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效果满意.病例随访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对疼痛、站立、坐、性生活及工作恢复情况进行评价,15例中优4例,良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60.00%.结论 TileB型陈旧性骨盆骨折及合并髋臼骨折手术复位,只要科学设计手术方案,一次手术复位内固定是可行的.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57例临床分析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情凶险,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将迅速死亡.近8年我院救治重度AOPP 57例,现就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权;孔昭卓;柏星海;韦武延;周志高;黄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科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葡萄球菌在外科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外科采集518株葡萄球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8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1株;药敏试验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占57.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株(占58.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特征,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 葡萄球菌在外科的感染及耐药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林常青;周仲志;林俊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天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及保守组各40例,微创组使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保守组使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结果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较保守组要高(P<0.01),而且微创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结论 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并具有损伤小、见效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波;赵雪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纤支镜支气管灌洗治疗气道痰液阻塞及严重肺部感染

    目的 探讨应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气道痰液阻塞及严重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常规予抗炎、平喘、支持对症治疗,应用纤支镜肺泡灌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炎、平喘、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胸片肺阴影消失平均时间、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灌洗治疗气道痰液阻塞及严重肺部感染疗效显著,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徐元峰;单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恶性淋巴瘤病人检出类B抗原一例报告

    一恶性淋巴瘤病人在我院门诊就诊时,血型定为AB型,入院后因贫血需要输血,在生理盐水交叉配血时,出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现象.复查血型,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后经一系列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为获得性类B抗原,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小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间接采血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间接采血法与四肢浅静脉直接采血法,方法 将160例采血化验并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置管术套管间接采血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直接穿刺采血法,观察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的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静脉置管术套管间接采血方法又能进行静脉输液,既能减轻病儿痛苦,又能确保血标本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种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的浓度,同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A、B两组各观察时点血浆激素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较,A、B两组各时段血浆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组术中各时点MAP、HR的变化均较A、B两组轻且平稳(P<0.01),C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血糖水平均比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各观察时点A、C两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黄泽汉;韦克;黄仕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7例疗效观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占颅脑损伤的1.16%,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传统采用的钻孔引流已是成熟的方法,但创伤比较大,手术时间也较长.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27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阮清锋;梁树恒;张天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安全定位心包穿刺86例

    我院于2000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86例,全部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潘丽;张敏;文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80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2004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益心化瘀汤和针灸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单纯西药治疗作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睦富;刘宝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实验组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静滴,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均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显效率(65.79%)、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可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适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作者:磨红;赵志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化时,即为脂肪肝[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乙醇消耗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据报道,国内健康人群普查脂肪肝的患病率为5.21%,男性为7.06%,女性为3.23%[2],其预后类似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的早期诊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减少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3].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无毒的亲水性胆酸,广泛的运用在胆石症及胆汁淤积性肝病上,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熊去氧胆酸兼有降脂护肝作用,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脂肪肝影像学表现,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使用安全.

    作者:陈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研究证明,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残率[1].我院于2004年9月~2005年12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东;唐铭璟;卢智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大胶质细胞,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等作用,而且具有对各种神经损害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在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反复增生、活化,并能释放某些活性物质使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已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发病机制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黄建敏;黄瑞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CC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需长期静脉输液,急性期常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为避免重复静脉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或者坏死,减轻患者痛苦.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IL-8、前白蛋白测定在肾病综合征疗效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ghrotic syndrome,NS)治疗前后血清IL-8、前白蛋白(P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激素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清IL-8、PA的水平,并与38例随机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NS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血清IL-8、P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L-8、P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IL-8、PA水平变化对判断NS激素冲击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郁钢;周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 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元丽;代志刚;郭素香;姜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住院精神病人48例自寻短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病理性因素支配,自寻短见是其在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的常见因素.为减少和预防住院精神病人自寻短见行为,以便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笔者对本院1989年6月~2005年12月48例住院精神病人有自寻短见行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黎艳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X线透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肿块中的应用

    肺周围性肿块常因病变未累及支气管系统,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果常为阴性,对大部分肺周围性肿块诊断价值不大,而影像学难以定性诊断,细菌或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我们采取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较高的诊断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日耀;蒙志好;曾国武;张泽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外科技术在心脏瓣膜外科应用的现状

    近些年来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在学术上已逐渐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

    作者:方海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