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相关性研究

万惠;姚伟峰;钱铁镛;黄雌友;陈一丁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联素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及无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RP及脂联素水平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等指标.结果 2型DM大血管病变组超敏CRP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DM大血管病变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DM无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CRP可能是2型DM和2型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脂联素具有延缓和抑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对策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前3位,仅次于冠心病[1].脑卒中患者有各种各样的损伤,常可致程度不同的残障和后遗症[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3,4],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本文对118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形;林丽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60例疗效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等人的倡导下,鼻内窥镜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鼻科学的发展,与传统鼻科手术相比,具有照明良好,影像放大,定位准确,所达位置深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了许多传统的鼻外科手术术式,并已经成为鼻外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1,2].我科自2004年3月~2005年4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炳光;熊国平;严飞鹏;王涂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丙泊酚配伍654-2无痛人流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孕妇女应用丙泊酚+654-2行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0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654-2无痛人流组50例和传统人流组50例.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无痛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P<0.01),术中出血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孕妇女予丙泊酚配伍654-2行无痛人流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吕晓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3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67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潘托拉唑治疗组35例,静滴潘托拉唑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法莫替丁对照组32例,静滴法莫替丁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两组治疗期间观察出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呕血、解黑便停止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100%,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94.3%,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潘托拉唑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预防失血性休克显著优于法莫替丁,疗效确切,短期内应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溃疡病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禤建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T诊断先天性处女膜闭锁一例报告

    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致子宫、阴道积血比较少见,影像学检查有关B超表现国内外有个案报道,但关于其CT表现的文献较少.笔者搜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分析其CT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加深对先天性处女膜闭锁CT诊断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陆玉敏;黄德尤;赵杏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 全髋置换术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未行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Ⅱ组为试验组,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血输入量.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日、术后7日监测Hb、Hct,观察疗效.结果 Ⅱ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1),术后及术后一周Ⅱ组Hb明显高于Ⅰ组,Hct则低于Ⅰ组(P<0.05),术中Ⅱ组输血例数、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尹永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隧道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第7天≥0.5者占62%,术后1个月≥0.5者占83%.结论 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秀芹;姜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陈旧性骨盆骨折一次手术复位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的一次手术复位的可行性.方法 对病程3~4周的陈旧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5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试片测量,作手术复位效果分析;结果 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TileB、C型骨盆骨折旋转移位复位率达93%,TileC型骨盆骨折垂直移位复位率50%,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效果满意.病例随访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对疼痛、站立、坐、性生活及工作恢复情况进行评价,15例中优4例,良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60.00%.结论 TileB型陈旧性骨盆骨折及合并髋臼骨折手术复位,只要科学设计手术方案,一次手术复位内固定是可行的.

    作者:韦仕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18例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是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后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顺应性降低,常迅速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在抢救过程中纠正缺氧尤其重要,因此早期提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具有重要意义.近2年来,我们对18例急性左心衰竭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给予呼吸支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炳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病人手术治疗经验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病人106例,均经头颅CT检查及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桂添;黎文欢;岑茂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CC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需长期静脉输液,急性期常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为避免重复静脉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或者坏死,减轻患者痛苦.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43例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躯体症状或意识状况完全恢复后,因脑器质性损伤而遗留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后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有发生,特别是额、颞叶损伤其发病率更高,而且症状多样.1998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43例,对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开展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光查;吴海春;胡北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三例报告

    滑膜骨软骨瘤病也称滑膜性软骨瘤病或滑膜软骨性化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其特点是关节滑膜、滑囊上有化生软骨性结节增殖所形成,并可产生关节游离体的一种慢性关节疾患.

    作者:丁惠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氧化还原剂对坐浴中药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坐浴中药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188例肛门瘙痒症患者按治疗序号随机分为纯中药组、氧化组、还原组,分别以纯中药坐浴、中药添加高锰酸钾坐浴、中药添加亚甲蓝坐浴,观察治疗前后肛门瘙痒的变化.结果 还原组疗效优于纯中药组和氧化组的疗效(P<0.05);三组药物顺应性及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坐浴中药添加还原剂能提高对肛门瘙痒症的疗效,顺应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祝普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 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元丽;代志刚;郭素香;姜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脐膨出或腹裂畸形13例报告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的使用和超声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也不断提高,超声检查已成为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的胎儿脐膨出或腹裂畸形13例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今后产前诊断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水平,减少畸形儿的出生.

    作者:胡小韦;刘江泽;卓涛;殷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1例疗效观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眩晕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万[1],在内科、神经内科和急诊室常见,占所有眩晕症的40%~50%,占周围性眩晕的60%.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其中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高[2].大多数学者都同意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3].Steenerson[4]指出若不采取治疗,3个月后只有25%的患者症状缓解.我院使用耳石复位法(CRP)治疗31例PC-BPPV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覃继新;班春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ERCP及EST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初探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目前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口],当临床上怀疑有胆、胰系统疾病而超声、实验室或CT扫描等检查未能确诊时,可行ERCP检查,如证实有胆、胰疾病且有内镜治疗适应证者,可同时进行EST取石、扩张、放置引流等相应的内镜治疗.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ERCP及EST取石11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雪梅;朱曲;张琳;陈海针;谢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8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老年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疾病,CT和MR的广泛应用使其确诊率明显提高,1999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CSDH患者5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鉴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乌拉地尔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吸氧、强心、利尿、ACEI等)基础上应用乌拉地尔联合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与乌拉地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乌拉地尔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以100~400μg/min的速度微泵静脉滴注与FDP 10 g/日静滴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乌拉地尔静滴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连续用药7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和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血压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拉地尔与FDP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较单独应用乌拉地尔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更加迅速、有效,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药物选择.

    作者:张成荣;陈基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