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会璇;卢振环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988年11月至2003年12月间住院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59例,女性占57.63%.以已婚生育女性多见.组织学结果显示,低分化腺癌占57.62%,粘液腺癌占18.64%.临床分期中Ⅲ、Ⅳ期占79.66%.确诊方法主要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提高其诊治水平对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志刚;景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鉴别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AC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和健康对照组sTfR的水平.结果治疗前IDA组sTfR明显高于ACD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治疗后sTfR水平明显下降,与ACD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TfR水平的测定对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少云;韦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常并发腹股沟疝,1998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对15例BPH并发腹股沟疝的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林川;王建琼;邓若平;桂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将457例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与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两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即刻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7.03%,存活率为4.8%,延时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5%,存活率为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有好处.
作者:凌永体;黄顺忠;蒙少福;农善华;黄元东;黄晓专;苏伶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一直伴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初的医学检验是为了满足临床医学基本的要求而开展的实验项目,即前期的常规化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是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改进实验考核办法,进行技能考核,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内容的改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才能造就新型的检验工作者.
作者:邱玉林;杨迎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观察组)与2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胸闷、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胸痛、心律失常、心电图、心肌酶、死亡例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病死率高,故对单纯肺心病患者伴有明显胸闷、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做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黄彩英;黄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1350例甲状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科治疗以结节性甲状腺肿(59.95%)、甲状腺腺瘤(16.59%)为主,甲亢手术减少(P<0.01) ,桥本病有所增加(P<0.05);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21.32 %) 为主,甲状腺癌主要行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95%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总体术后复发率2.01% .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黄小兵;刘贞荣;林放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1].因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严重者可引起高胆红素性脑病,危及生命和造成伤残.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脑损伤的发病机理、检查方法、诊断和防治等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一简述.
作者:潘红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原因较多,其中迷走神经介导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其诊断治疗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共诊治此类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抗CCP、抗RA54、抗Sa抗体和 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5.5%(63/66)和41.4%(55/116),90.9%(60/66)和30.2%(35/116),93.9%(62/66)和36.2%(42/116),80.3%(53/66)和49.1%(57/116).在59例RF阴性RA患者中,16例(27.1%)抗CCP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65/66)和46.6%(54/116).而当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66/66).结论 4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建明;穆原;金民;金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L-10和IL-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12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1).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0、IL-12与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0.73, r=-0.69,P<0.01 ),而IL-10与IL-12之间呈正相关 (r=0.82, P<0.01 ).结论 IL-10和IL-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着网络效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林士军;刘玉春;王桂杰;董惠翔;方鹏;潘伟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顽固性高颅压、广泛脑水肿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高热等病人的治疗,疗效确切.亚低温使用得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治疗时间过长或直肠温度低于30℃时则易产生并发症[1].我院从2003年7月~2004年7月进行亚低温治疗共26例,其中引起各种并发症7例,通过加强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予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TS)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48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均有多发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其中伴发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9例,强迫性障碍5例.2例有精神诱因,围产期并发症者8例,7例有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31.2%,血清ASO阳性率达30.8%.结论 TS的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精神刺激、围产期因素及感染等有关;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张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子喉镜是一种新型的检查工具,我科于2004年2月至2004年8月应用电子喉镜对1500例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涛;邓明朝;容庆丰;伍源壮;何双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科1990年至2004年利用CT扫描定位脑内血肿,采用骨锥钻颅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并抽出积血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栋堂;吴芬培;罗民新;刘文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尼莫地平20 mg,3次/日,对照组用654-2,10 mg,3次/日,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治疗头痛发作的疗效和对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郭效仍;刘军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用品的不断更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遍及国内各地医院及医疗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1].为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力度,近几年我院从行政、技术的角度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销毁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全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付菊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们于1998年至2003年采用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并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120例作为临床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山水;康志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外周神经挫伤、卡压、粘连进行松解41例,神经断离或神经瘤切除,在显微镜下用7-0无创缝合线行神经外膜缝合26例,神经移植4例.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按国际统一标准评定:M4S4属优,M3S3为良,M2S2可,M1S1属差,其中优38例,良23例,可8 例,差2例,优良率为87.3%.结论外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应及早进行,好在3个月内,神经吻合和神经移植好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
作者:徐志强;戴国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关系.方法测定53例SAE患者(SAE组)与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血脂.结果 SAE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增高与SA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莫化时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