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
高血糖抽搐是糖尿病(Diadetes MellituS,DM)神经系统并发症之,常发生于低血糖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DM酮症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但近年来我们发现13例仅有高血糖而血浆渗透压不高、酮体阴性、脑电图和CT正常的抽搐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肖玲;周华;何曜;苏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抢救大批中毒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使用应急预案对一次性143名酒店员工集体中毒事件的临床救治,启动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治疗组、分诊登记组、运输组、药品设备保障组和后勤服务组,各组按照预案程序进行工作.结果经过全院调动,精心组织,科学救治,病人住院~7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经过抗击SARS建立起来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抢救大批中毒事件中作用优越,应该完善.
作者:郭正恒;赵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髋臼与股骨头重新用假体置换.该手术在解除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效果满意.良好的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获得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慧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33例均-次穿刺成功,16例术后3天复查CT证实原血肿已基本消失,10例术后6天复查CT证实血肿已基本消失,7例术后病情恶化而死亡.其余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李全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多在出生后发生胎粪不排或排出延迟,甚至发生急性梗阻[1],需行根治术才能痊愈.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为63例巨结肠患者施行了根治术.结果除术后发生吻合口不愈合2例(3.17%),切口感染1例(1.59%)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莫佩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世纪是一个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要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一个人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不仅要授学生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使之拥有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6年来共成功施行56例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现将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覃远文;邝日禹;宋仁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氟康唑150 mg,qd,连服5 d;用药期间停用其它的口服药及外用抗真菌药.对照组43例用达克宁栓(0.2克/片),每天1片塞阴道,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81.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917,P<0.05).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氟康唑片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明换;林家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参与三七配伍对四氯化碳(CCl4)化学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丹参与三七配伍大、中、小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通过测定各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及肝糖原、肝脏系数和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评价肝脏损伤程度和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丹参与三七配伍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SDH活性及肝脏系数均降低(P<0.01),肝糖原合成增加(P<0.01),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丹参与三七配伍对损伤肝组织的修复,肝细胞再生显示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钟邱;全冰;高翔;彭镇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自2001年5月至2004年2月,对291例危重病人、肿瘤手术化疗病人、禁食或不能进食需长期补液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现将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曹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越来越多,它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健康与生命质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键康教育,目的是帮肋他们克服精神上的困扰,充分发挥自身在治疗中作用,提高自护能力,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维护健康、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对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实施以下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丽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输卵管妊娠是常见的异位妊娠,也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传统的开腹手术行妊娠侧输卵管切除术,是有效抢救生命的手段[1].近10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不但能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其在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上明显优于开腹手术[2].
作者:陆爱金;廖月鲜;陆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院外猝死发生的特点及现场心肺复苏(CPR)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降低院外猝死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3年院外救治的猝死2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1.36%;猝死高发年龄为60~79岁,占62.44%,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83.09%;先由目击者(包括医务人员)进行CPR的27例中7例复苏有效,有效率25.93%,而待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才由医生进行CPR的186例中5例复苏有效,有效率为2.69%,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①及时、正确地进行CPR是提高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②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现场急救知识十分必要.③对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乃远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心脑血管性及一些疾病对人们生命威胁日益加重,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采用了既特异又灵敏的指标-D-二聚体来反映机体的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液凝固状态.笔者对2000~2002年我院收治的478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农正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80%~90%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很多,均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我院选择无咪唑类药物过敏的急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100例,采用达克宁栓3日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治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88年2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肝脏损伤患者52例,其中伴有其它脏器损伤32例,经早期诊断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60例脑梗死患者及1 75例健康者(对照组)IL 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06倍(OR-1.606,95%CI:1.105~2.334),携带G等位基因的脑梗死患者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作者:韦叶生;黄瑞雅;李壮;唐任光;张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以声嘶为首发症状的肺结核的认识,探讨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结核伴喉结核的CT表现,并与胸部平片对比观察.结果28例肺结核中,主要CT表现为继发型结核20例,血行播散型7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肺内病变严重,累及多个肺段,CT对肺内隐蔽部位结核病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胸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的诊断.结论肺结核伴喉结核的病变以继发型及血行播散型多见,CT对以声嘶为首发症状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清锋;黄德尤;农明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通气指数的CO2气腹共同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Ⅰ组病人采用常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Ⅱ组病人采用较快呼吸频率及低潮气量等综合方法行机械通气.观察气腹前后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除两组气腹时间、SpO2变化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气腹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方法行机械通气可减轻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金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具有自限性和反复性.今年以来,我们采用独一味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家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